全方位解讀!正式落地的35萬字資本新規講了這些事!

11月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對外發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本辦法》),並將於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悉,本次釋出的《資本辦法》由正文和25個附件組成,共計約35萬字。其中,正文重點突出總體性、原則性和制度性要求。附件細化正文各項要求,明確具體的計量規則、技術標準、監管措施、資訊披露內容等。
本次釋出的《資本辦法》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即:一是構建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使資本監管與銀行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相匹配,降低中小銀行合規成本。二是全面修訂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包括信用風險權重法和內部評級法、市場風險標準法和內部模型法以及操作風險標準法,提升資本計量的風險敏感性。三是要求銀行制定有效的政策、流程、制度和措施,及時、充分地掌握客戶風險變化,確保風險權重的適用性和審慎性。四是強化監督檢查,最佳化壓力測試,深化第二支柱應用,進一步提升監管有效性。五是提高資訊披露標準,強化相關定性和定量資訊披露,增強市場約束。
11月1日,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政策釋出通氣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資本辦法》提高了資本監管與銀行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的匹配性,在不放鬆審慎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有利於減輕中小銀行的合規成本。同時,《資本辦法》還將強化資本作為資源的指揮棒作用,引導商業銀行最佳化調整資產結構,加大支援實體經濟力度
結合國內國際變化進行修訂
2012年原銀監會頒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距今已經實施十餘年。當前無論是我國商業銀行實際情況還是國際監管規則均發生了較大變化。
“2017年底,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巴塞爾Ⅲ改革最終方案》,作為全球銀行業資本監管最低標準。我國作為巴塞爾委員會成員,需按要求實施相關監管標準,並接受‘監管一致性國際評估’,評估結果將在全球公佈。”該負責人介紹,基於此,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立足於我國銀行業實際情況,結合國際監管改革最新成果,對原《資本辦法》進行修訂。
在具體修訂原則上,該負責人介紹,一是堅持風險為本。風險權重是維護資本監管審慎性的基石。風險權重的設定應客觀體現表內外業務的風險實質,使資本充足率準確反映銀行整體風險水平和持續經營能力。二是強調同質同類比較。我國銀行數量多、差別大,為提高監管匹配性,擬在資本要求、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資訊披露等要求上分類對待、區別處理,強調同質同類銀行之間的分析比較。三是保持監管資本總體穩定。平衡好資本監管與社會信貸成本和宏觀經濟穩定的關係,統籌考慮相關監管要求的疊加效應,保持銀行業整體資本充足水平的穩定性。
總體來看,修訂後的《資本辦法》圍繞構建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修訂重構第一支柱下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完善調整第二支柱監督檢查規定,全面提升第三支柱資訊披露標準和內容。
構建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
該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資本辦法》構建了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按照規模和業務複雜程度將銀行劃分為三個檔次,匹配不同的資本監管方案。其中,規模較大或跨境業務較多的銀行,劃為第一檔,對標資本監管國際規則;規模較小、跨境業務較少的銀行納入第二檔,實施相對簡化的監管規則;第三檔主要是規模更小且無跨境業務的銀行,進一步簡化資本計量要求,引導其聚焦縣域和小微金融服務。
“差異化資本監管不降低資本要求,在保持銀行業整體穩健的前提下,激發中小銀行的金融活水作用,減輕銀行合規成本。”該負責人表示。
中國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史煒認為,修訂後的資本辦法》構建了一個多重約束的審慎監管框架,強化了新的風險特徵,將更加有效地引導銀行兼顧好當前和長遠、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對於進一步保障銀行業務的健康持續發展、提升我國銀行業的穩健性、維護金融體系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也符合促進銀行業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要求。
最佳化風險引數設定
《資本辦法》對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進行了調整。該負責人介紹,總體上,增強標準法與高階方法的邏輯一致性,提高計量的敏感性。限制內部模型的使用,完善內部模型,降低內部模型的套利空間。信用風險方面權重法重點最佳化風險暴露分類標準,增加風險驅動因子,細化風險權重。同時,《資本辦法》重視計量和管理“兩手硬”。該負責人介紹,《資本辦法》強調製度審慎、管理有效是準確風險計量的前提,這為銀行夯實經營管理基礎、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提供正向激勵。
史煒認為,《資本辦法》平衡“簡單性、敏感性和可比性”,簡化第一支柱三大風險的計量方法層級,增強標準法的風險敏感度;限制高階方法的適用範圍並提升其穩健性,降低內部模型風險和套利空間。
微眾銀行行長助理、首席財務官、董事會秘書王立鵬認為《資本辦法》對信用風險加權資產權重法計量的修訂主要在於最佳化風險暴露分類標準,增加風險因子,細化各類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要求。“這些修訂不僅提升了風險係數和業務實質的統一性,而且和我國當前經濟政策引導方向有較高程度的協同。”他評價。
具體來看,《資本辦法》細化企業風險權重係數,包括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權重係數自100%下調至85%、投資級企業自100%下調至75%、小微企業繼續保持75%等。王立鵬認為,企業部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命脈,是綜合國力提升、就業充分的關鍵保證。其中專業領域的優秀企業和廣大中小微企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點。《資本辦法》適度調低中小企業和投資級企業風險權重有利於引導銀行資金進一步加大投入,進而提升相應領域的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和覆蓋水平。
完善二支柱和三支柱監管要求
圍繞監督檢查,《資本辦法》參照國際標準,完善監督檢查內容。例如,設定72.5%的風險加權資產永久底線,替換原並行期資本底線安排;完善信用、市場和操作風險的風險評估要求,將國別、資訊科技、氣候等風險納入其他風險的評估範圍。
同時,還銜接國內現行監管制度,促進政策落實。例如,完善銀行賬簿利率、流動性、聲譽等風險的評估標準;強調全面風險管理,將大額風險暴露納入集中度風險評估範圍,明確要求運用壓力測試工具,開展風險管理,確定資本加點要求。
《資本辦法》還遵照匹配性原則,建立覆蓋各類風險資訊的差異化資訊披露體系,引入了標準化的資訊披露表格,要求商業銀行按照規定的披露格式、內容、頻率、方式和質量控制等進行披露。
王立鵬認為《資本辦法》提出的差異化資訊披露體系要求,透過公開渠道,以簡明清晰、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披露第三支柱相關資訊。此舉將有效加強社會公眾、專業投資者對銀行的全方位監督和約束,降低商業銀行經營不善的負外部性。
銀行業資本充足水平總體穩定
《資本辦法》將於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同時,結合行業反饋意見及實施中面臨的實際情況,《資本辦法》設定了過渡期。該負責人介紹,過渡期安排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對計入資本淨額的損失準備設定2年過渡期,其間逐步提高非信貸資產損失準備最低要求,推動商業銀行合理增提損失準備,平滑對資本淨額的影響。二是對資訊披露設定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商業銀行根據所屬檔次、系統重要性程度和上市情況,適用不同的資訊披露要求,穩妥開展資訊披露工作,穩步提高資訊透明度和市場約束力。
對於《資本辦法》實施對銀行業資本充足水平的影響,該負責人表示,測算顯示,《資本辦法》實施後,銀行業資本充足水平總體穩定,平均資本充足率穩中有升。單家銀行因資產類別差異導致資本充足率小幅變化,體現了差異化監管要求,符合預期。
史煒認為,《資本辦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從業務及管理角度看,辦法對風險暴露劃分進一步細化,風險權重的敏感性也進一步增加,更能反映業務的風險實質,從而準確計量銀行的風險狀況。
第二,《資本辦法》優化了風險權重引數,充分發揮資本監管在信貸資源配置中的導向型作用,引導銀行主動調整業務策略和業務結構,不斷提升資產結構合理性,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援,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
第三,《資本辦法》將風險權重與業務管理相掛鉤,將促使銀行不斷改進經營管理,完善風險管理制度、標準、流程,提高管理精細化水平。
第四,《資本辦法》完善了風險評估要求及標準,強化了壓力測試,推動銀行業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
第五,《資本辦法》實施也對銀行系統和資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系統和資料不能支撐精細化的資本計量,將不得不採用審慎方法進行處理,將促使銀行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夯實資料質量,加快數字化、智慧化轉型。
王立鵬認為,資本是商業銀行抵禦所面臨的個體風險和系統性風險的屏障,透過落實《資本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將全面摸清風險底數、夯實資本管理基礎,充分發揮資本指揮棒的導向作用,更加有效地引導銀行統籌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
此外,他還認為,與國際有效接軌的國內資本監管規則有利於更好適應國外監管環境,與國外同行公平競爭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升競爭力。
強化風險管理技術和數字化水平
為及時、全面落實《資本辦法》各項要求,商業銀行需要在資料、模型和資訊系統建設等方面進行充分準備。“這將促使銀行全面提高風險管理技術和資訊化數字化水平,以滿足辦法實施需要。”該負責人表示。
中國銀行是首批實施資本計量高階方法的銀行。史煒介紹,中行一直跟進並深度參與修訂工作,開展定量測算分析。同時,中行提早謀劃,制定《中國銀行資本計量高階方法實施規劃(2022-2025)》,以確保達標、提升管理、力爭領先為目標,統籌規劃三大支柱實施,有序開展《辦法》落地的實施準備工作。
據悉,今年徵求意見稿釋出以來,中行也加快實施工作進度。包括倒排工期,加速推進前端系統改造、基礎資料補錄、制度標準修訂、風險模型最佳化、統籌推進集團並表等工作。“目前,信用風險權重法系統主體功能改造、市場風險FRTB 管理資訊平臺、操作風險管理資訊系統損失資料及資本計量模組已順利投產,信用風險資料補錄、內評法系統改造、綜合經營公司並表實施等其他專案正在有序推進中。在年底前的視窗期內,中行將對標正式發文版本。”史煒介紹。
微眾銀行也高度重視《資本辦法》,積極開展實施準備工作。王立鵬介紹,在徵求意見稿釋出後,該行高度重視,迅速成立專項工作組,向管理層和全行進行詳細解讀,分析對經營管理的影響,制定實施工作計劃並啟動系統、資料的梳理和建設。同時,認真配合監管部門,組織歷次定量測算,積極發聲、反饋具有代表性的意見。
同時,對標新規要求,微眾銀行積極研究、探索資本高階計量方法。王立鵬表示,執行9年來,該行已經經歷了較為完整的經濟週期,先後經歷了創新創業潮、金融科技湧現、行業整頓、疫情衝擊等重要事件,積累了一定的信用、操作風險等基礎資料。為更好地堅持服務定位、應對長遠挑戰、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更好地引領可持續發展,該行也將對標高階計量方法,有序推進信用風險內評法、操作風險內部損失蒐集管理機制等各項準備工作,更加客觀反映其風險水平,不斷提高資本使用效率。
記者 仇兆燕
實習編輯 王雪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