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偉民媽媽”最近火了。
作為一個一年級新生的家長,開學不到兩天,她已經搞出了四件事,在班級群懟天懟地撕了一個遍,最後升級到潑婦罵街,罵得還特別髒。

我們遇到這種事,不要光忙著站隊,力挺誰,唾棄誰,一言不合就要罵戰。而是無論身處哪個角色,都代入去反思一下,有什麼經驗教訓能吸取。
先覆盤一下劉偉民媽媽大鬧的四件事:
第一件是她不滿孩子領回家的書有破皮,要更換。

第二件是她嫌來幫忙給孩子拍照的家長沒發她兒子的獨照。

第三件是孩子上午吐了被她接回家,下午外公看孩子沒事了又給送去了,結果她不知道,在家睡大覺,外公接孩子晚了回家說了她幾句,她氣得在群裡找老師洩憤。

第四件是有人用小號加她對罵,她覺得是班裡某位家長,於是跑到群裡開戰。

恕我直言,她有病,加她微信去挑釁的人一樣有病。

這個人表面上沒說什麼髒話,但是非常懂得如何精準刺激到她。
你一面說她沒素質,一面又招惹她。那一個沒素質的人罵出什麼難聽話,很稀奇嗎?
要是路上遇到一隻瘋狗平白無故衝出來咬你,那是狗的問題。但如果是你先逗狗,它發起瘋把你咬了,那你後果得自負。
這件事鬧大後,很多網友當樂子,還發動網暴,瘋傳一張合照,指出其中一位女子是劉偉民媽媽,逼得當事人不得不出來闢謠維權,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這些高舉正義大旗的網暴者,自己何嘗不是網路版“劉偉民媽媽”。
其實根本不需要人肉搜尋,透過這幾件事,已經可以勾勒出劉偉民媽媽的形象了。嚴重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有一點不滿意,就透過撒潑打滾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孩子今年六歲,當媽的情商看起來只有五歲。低年級的孩子已經很那帶了,你還得去哄一個巨嬰的媽媽。
這樣的家長可以說是所有老師的噩夢。
我也見過類似的父母,有個媽媽只要一點不滿意就投訴舉報大鬧,逼著學校換了好幾次班主任,最後愣是沒老師敢接這個燙手山芋。
對於老師來說,孩子麻煩點不是最可怕的,但凡職業生涯長一點的老師,什麼孩子沒見過?只要家長通情達理好溝通,老師都會盡力。
家長難纏才是最要命的。

換成私立學校早就勸退了,但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公立學校根本沒有選擇權,什麼奇葩孩子和家長都有可能遇到。
這樣的家長,是非常考驗班主任的忍耐力和管理智慧的。
劉偉民媽媽開學才一天就整出四件事,但是拆分看,只有兩件是針對老師的。
接孩子那件事,她是無理取鬧不假,但給了老師一個思路:孩子外公對外起碼比她曉事理、好溝通一些,找不到她確實可以去找外公,以後孩子的事可以儘量多跟外公溝通。
至於課本的事更好解決了。
大部分家長可能都不在乎這點破皮,就算在意,自己去買本新的也花不了幾塊錢。但是遇到了龜毛的,你也不能說她的要求完全不合理。
學校絕對是有多餘教材的,而且有瑕疵的教材最後都會退給新華書店統一處理,有廢話的功夫,給她換一本就完事了。你知道對方難纏,就更沒必要為了這點事糾纏。

換了能解決根本性問題嗎?肯定不能。但是你也不需要解決她的根本性問題。
就本著一個原則:對方要是佔點理的,能給解決就解決,不佔理的就和稀泥,用“消退法”冷處理。一切在規則範圍裡操作,別讓人抓住把柄。越是這樣的人,越不能激怒。
正巧今天是教師節,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之餘,也由衷說一句你們辛苦了。現在公立學校教師壓力也很大,咱先談個人的生存,再談教書育人。遇到蠻不講理的家長,保護好自己。
小學一共就六年,真正從頭帶到尾的老師也不多,這種奇葩忍忍就過去了,別讓他們影響你的職業生涯。
教育局說已經安撫好劉偉民和他的媽媽,網友又不幹了,說憑什麼安撫他們,怎麼不安撫老師和其他家長呢?
義務教育階段又不能開除孩子,你說教育局能怎麼辦?要不局長的位子讓你坐,你給個更好的方案?
聽起來好像劉偉民媽媽大獲全勝,其實到頭來買單的還是她的孩子。
她在群裡撒潑打滾,倒是一點都不內耗,壓力全給到自己小孩了。

你說她不關心孩子吧,連孩子的課本破皮了,開學第一天有沒有拍單人照片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她都在意得不行,容不得自己家太子受一點委屈。
但你說她關心孩子吧,正常家長都做不到把孩子不打碼的照片到處發,讓孩子被鋪天蓋地網暴這種事。
她在群裡懟老師,舌戰其他家長的時候,是絲毫沒考慮過這才是開學第一天,孩子今後在學校怎麼相處。

可能她還挺得意,尤其是這件事以學校安撫了她而收場。她覺得自己大獲全勝,今後也沒人敢招惹她了。
她沒想過,比“欺負”一個孩子更可怕的是直接把他當空氣。
我百分百確定,他們班現在就已經有一個沒有她在的家長群了,遇到一些重要而非必要的事情,也沒有人會讓她知道。
他們也會叮囑自己的小孩儘量不要去招惹這個孩子,惹不起躲得起。
遇到師德差的老師,打擊報復到孩子身上不是沒可能的。曾經就有老師因為跟家長產生矛盾,慫恿班上的校霸把孩子的眼睛打瞎,因為沒有證據,這個老師最後愣是沒受到任何處分。
大部分老師不會這麼做,但是他們會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對她避之不及。反正溝通了也沒用,只要保證孩子不缺胳膊少腿,每天囫圇著回家就可以了。否則哪句話說不好,家長分分鐘又來鬧。
做家長的一定要有一個認知,那就是老師如果肯批評孩子,跟你反饋孩子的問題,是好事,最怕的是直接從心裡放棄你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處境就會非常尷尬。
老師再頭疼,可能忍個一兩年就跟學校申請換班了,但是孩子只要不轉學,處境就不會發生改變,這種陰影很可能影響ta的一生。
像劉偉民媽媽這樣以自我為中心的家長,生活中並不少見。他們所謂的護犢子,其實就是坑孩子。

拋開那些極端的情緒和難聽的髒話不談,劉偉民媽媽的操作有很多值得避雷的地方。
首先,班級群就是用來發通知的,非必要的情況下,最好連“收到”這樣的廢話都少回。如果有什麼問題,完全可以私下跟老師溝通。一來不佔用公共資源,二來給老師一點處理協調的空間。
其次,不要過度維權。除非老師是故意針對孩子,否則像書本破了一點,座位靠後一點這種事,真的都不是事兒。
總有人會拿到破皮的書,分到靠後的座位,你覺得你孩子不應該,誰孩子又應該呢?人人都去鬧一鬧,老師還有時間幹正經事嗎?
遇到問題,要抱著溝通解決的姿態。但劉偉民的媽媽的語氣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洩憤。
別說是面對孩子的老師,就是個普通人,基本的尊重也得有吧,也不能吆五喝六,動不動就威脅吧?老師和家長又不是對立面,但她上來就把老師和其他家長都當作了仇人,總覺得別人都要害她的孩子,老師就很難再跟她正常溝通。
第三,尊重家委和其他志願者的工作。
學校每次有活動都會找家委幫忙,大熱天,人家沒有義務給你的孩子搬書拍照,都是用愛發電的事。
昨天我還跟一個媽媽聊天,她說自己作為家委很注意保護其他家長的隱私,組織出遊都讓第三方機構一對一收集家長資料。
我說你考慮得很周到,我們班家委當時就是往群裡扔一個大表,家長自己填,姓名電話都在上面,確實不太妥。
但是我也沒提過反對,因為人家家委做這些事都是義務的,我啥也沒幹,就別這事那事的挑毛病。
no can no bb,是我處理這些事情一貫的原則。
如果你特別在意一些細枝末節,那就去報名家委。你要負責搬書,肯定能給你孩子挑品相最好的那本書,你要負責拍照,想給你孩子拍幾張都行。
每年教師節都免不了刷到各種送禮物的討論,恕我直言,大部分老師真的不缺你那點東西。做家長的能通情達理配合老師教好孩子,就已經是最大的禮物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