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竇文濤:終於為自己的“不婚不育”付出了代價

竇文濤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主持人,他的事業成就令人欽佩,但他的感情生活卻飽受爭議。


他曾經是一個口吃的孩子,後來透過努力成為了央視的金牌主持人他也曾經是一個單純的青年,後來卻淪為了職場的情場浪子。他不僅曾經和兩位女主持人同室相伴,還和歌后王菲有過一段風流韻事。更有甚者,他還被曝出是俞飛鴻的十年地下情人
這些混亂的感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
1
1967年出生於河北的竇文濤,父親是工程師,母親也是普通知識分子。
別看他現在在熒屏前侃侃而談,一臉的“賤”樣,其實在小時候,他因為口吃曾經一度自卑過。‍‍‍‍‍‍‍‍‍‍‍‍‍‍‍‍
圖:少年竇文濤
竇文濤上頭還有一個哥哥,每次看到他說話結巴,就會上前扇他一個耳光。‍
家人為了讓他改掉口吃的習慣,鼓勵他參加朗誦興趣班。‍
圖:青年竇文濤

中學的時候,全校舉行朗讀比賽,竇文濤也去了。‍‍‍‍‍‍


在比賽前,竇文濤已經把稿子背得滾瓜爛熟,可一上臺看到臺下黑壓壓一大片,他只聲情並茂地朗誦了兩句,頓時腦子一片空白,再也發不出任何一個字。‍‍‍‍‍‍
最窘迫的是還尿褲子了,他幾乎是一路跑著離開的演講舞臺。
第二天,竇文濤來上學,只要看到同學們朝他看過來,就覺得大家是在笑話他。‍‍‍‍‍‍
語文老師找到他,告訴他昨天演講的前兩句很好,如果可以朗誦完,肯定是一個完美的演講。與此同時,語文老師還鼓勵他,去參加市級的演講比賽。‍‍‍‍‍‍

竇文濤聽了大受鼓舞,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參加了市級演講比賽,出乎意料的是,他拿到了第一名
從那以後,竇文濤逐漸找回了自信,並在1985年考入了武漢大學新聞系。‍‍‍‍‍‍‍
四年後,他從武漢大學新聞系畢業,就去了廣東電視臺,經歷了中國廣播由錄播到直播的轉變。
從熱線電話言論類節目到少兒節目的主持人,竇文濤還經常在當地電視臺客串主持一些節目,並曾擔任一家報社的編輯部主任,製作了很多新聞專題片。
在身邊人看來,竇文濤做得蠻不錯,可他知道自己生命的帷幕並沒有真正拉開。
2
竇文濤的新聞理想,正在以另一種形式向他走來。
1996年對他而言,算是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年輕的竇文濤在廣東電視臺,面臨很多選擇。
當時他在廣東電視臺做兒童節目的主持人,小朋友管他叫文濤哥哥。
竇文濤並不甘心做兒童節目,一直想調到廣東電視臺,當時臺長都答應他了,不料最終沒成。
他整日里悶悶不樂,垂頭喪氣,有天中午播完節目,竇文濤在大院飯堂打了一盒飯菜,往回走時,接到臺長的電話。
那通電話的大概內容是香港成立了一個電視臺,一些內地人與香港的衛視中文臺合作。
臺長沒有多講,竇文濤也沒有多問,他捧著裝滿飯菜的鋁製飯盒,果斷地說了一個字:“去!”
後來談及那個片刻,他稱是一種無法解釋的直覺,就覺得自己必須去香港。
1996年,29歲的竇文濤去往香港,自此命運發生改變。
他加入了剛剛成立的鳳凰衛視,在聚集著各方人才的電視臺,默默做了兩年主持人,也結識了幾位好友。
其中就有陳魯豫與許戈輝
三人形影不離,合租在同一單元房。小三口一起去電視臺上班,一起逛菜市場、做飯、散步聊天,躺床上看電視……
竇文濤後來感慨,這樣的生活經歷,普通男人不會有。
在他心裡,魯豫表面上看著與其他人侃侃而談,實則內心住著一個小女孩,有某種程度上的自閉症。
竇文濤經常與魯豫到國外錄節目,他英語很差,只能寸步不離地跟在魯豫身後。
他們成為了鳳凰衛視元老級的開臺主持人,也結下了非同尋常的友誼,相依相伴、彼此扶持,是最佳損友,也是家人。
後來,很多年過去,竇文濤、魯豫、許戈輝回憶起那段時光,都表示是人生最快樂、最逍遙的日子。
竇文濤剛到香港,主持的是娛樂資訊類節目《相聚鳳凰臺》,這是鳳凰電視臺自辦的第一個節目,被稱為鳳凰衛視的黃埔軍校。
魯豫、竇文濤、吳小莉、李輝、許戈輝、張鐵林六位主持人都曾主持過這個節目,他們報道過香港天王天后的電影,也報道過世界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39歲的張鐵林在鳳凰衛視主持《電影世界》專欄。
在此之前,他參演過幾部電影,還加入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之後經朋友介紹,轉入鳳凰衛視做主持人。
直到1998年,《還珠格格》找到張鐵林。那時他休假回到北京,有天在三里屯買竹筐,有位製片人輕輕拍了他一下,拿出一張紙條。
“您是張老師吧,您看這紙條上寫有你的名字,我們想拍一個古裝清朝電視劇,想找您演皇上。”
張鐵林跟電視臺請了假,稱短暫離開一下,回內地拍個劇。
沒成想,這一走,就再沒回去。
《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張鐵林也紅到發紫,他徹底離開鳳凰衛視,離開香港回到了內地。
後來,許戈輝開玩笑說:“老張沒辦法,一下火了,就把我們拋棄了。”
張鐵林說:“那當初沒有覺得是要回去火,就是當成另外一活兒。”

那時,張鐵林在鳳凰電視臺,最佩服的人就是竇文濤,覺得他特有定力,不管遇到啥事兒都有條不紊。
在香港工作那些年,竇文濤很愛美,特喜歡逛街,哪兒打折往哪兒鑽,甚至還被同事們調侃不像男人。
他自得其樂,對她們說:“工作忙起來,想逛也逛不了。”
那時,竇文濤、魯豫、許戈輝、吳小莉等鳳凰臺的主持人,輪流播臺裡的唯一自制節目《相聚鳳凰臺》,基本上一週只上一下午班。
臺裡的化妝師建議他們再去打一份工,比如可以到麥當勞端盤子,不會講廣東話也不影響。
最初,許戈輝和竇文濤覺得這個化妝師是在挖苦他們,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在認真地建議。香港人是務實的,覺得只要能掙到錢,沒必要端著。
對於未來,這群年輕人沒有很多想法,人沒有夢想就不會痛苦。
3
在陰盛陽衰的鳳凰衛視,竇文濤是鮮少的男主持,他戲稱“我們是五大花旦,沒有性別之分”。
初來鳳凰衛視時,他整日擔心自己被炒魷魚,每個月最害怕的就是拿到工資單,因為香港公司的工資單信封與開除信封是一樣的。
到家後,竇文濤先做足了心理建設,才有勇氣開啟信封,“哎呦,沒被炒魷魚。”
之後,竇文濤主持新聞節目《時事直通車》。

他覺得自己屬於表達情感有障礙的人,有時在上臺前,心裡挺沒譜兒的,緊張到手心出汗,他就會對身邊的同事說:“快,誇誇我!”


每當這時,魯豫、許戈輝就會大喊:“你蓋世無雙,你是最好的,最棒的。”
這招於他而言,還真有用。竇文濤一鼓作氣,假裝鎮定地上了臺,在臺上格外放得開。
來到香港第二年,鳳凰衛視找到說話本事大的竇文濤,“我們要做一檔新的談話節目,但我們沒有太多的資金,也就是說,沒錢去邀請很多名人做嘉賓。”
這檔新節目名為《鏘鏘三人行》,取自“鳳凰于飛,和鳴鏘鏘”。
1998年4月1日,《鏘鏘三人行》開播於香港迴歸的次年,極大還原了生活場景,大家各抒己見,也會調侃、爭執。
31歲的竇文濤憑藉自己的一張巧嘴,一炮而紅。
近20年的時間,做客嘉賓們來了又走,其中混得最臉熟的當屬梁文道與許子東
梁文道認為兩個人聊會很累,三個人就很輕鬆,不用搶著說話;許子東則認為其他節目都是說給觀眾聽,他們是聊給自己聽。
竇文濤一臉男娼女盜,一肚子仁義道德。他和嘉賓們聊風花雪月,以朋友聊天的方式談論時事,讓電視與生活中的知識分子們互換著談資與學識。
後來常駐嘉賓變為了馬未都與馬家輝,主持人從始至終都是竇文濤
在北京的圈子,馬未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他從文學圈悄然退身,在時代的風口上投身於收藏界,成為擁有身價上百億的大佬,依然騎著腳踏車在北京的衚衕“撿漏兒”。
馬未都想要的生活,在名利世界之外,這點竇文濤與他有著同樣的想法。
他做起節目來,就像是香港千千萬萬的打工者一樣,務實靠譜。
《鏘鏘三人行》裡的竇文濤,嘴上沒個把門兒的,講黃段子,開嘉賓大尺度玩笑,好一派“不正經”。
有一期節目聊到婚內出軌,他對坐在旁邊的鄭淵潔說:“鄭老師應該不出軌吧,你性生活這麼美滿。”
他最擅長的事情,便是自嘲:“《鏘鏘三人行》的嘉賓有風骨,主持一身媚骨啊。”
竇式語言,讓中國電視開始講“人話”,不再裝腔作勢。

2003年,竇文濤主持法制節目《文濤拍案》,以演說民間傳奇風格講述各種案子,他從不掩飾真性情,被稱為是“感性法制節目”。
他是個完美主義者,總是折磨自己,折磨他人,一集節目能錄五六遍,直到剪到自己滿意為止,攝影師與剪輯師想死的心都有了。
竇文濤總是通宵錄節目,最後棚裡所有人都睡了,他還在那跟自己較勁。同事魯豫後來透露,當時臺裡很多人覺得竇文濤精神不正常
他記得那段時間總是工作到天矇矇亮,一個人開車回家,有次碰上下暴雨,竇文濤只覺得人生了無生趣。
4
《鏘鏘三人行》治好了竇文濤的完美主義焦慮症,這檔節目由於是錄播式的直播,幾乎沒有後期剪輯環節,說錯了話也無法重來。
在節目中,竇文濤從不遮掩自己的低階趣味,他與嘉賓們聊農民工問題,非要加上一句“我們要關愛農民工的性生活,溫暖他們的被窩”。
其實細細品味,才會發現竇文濤不正經背後的深刻,他從大眾心理出發,讓話題更輕鬆。老朋友之間的聊天,真實又生動。
偶爾碰到他休假,鳳凰就會請魯豫或梁文道替一下,結果觀眾不買賬,只認竇文濤,他是這檔節目的靈魂。

竇文濤幾乎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鏘鏘三人行》。曾有某雜誌編輯,如此評價他:
“他不是那種正兒八經的主持人,但絕對有收視率。如果說崔永元的《實話實說》開創了一種節目模式,那麼竇文濤開創的則是另一種不可模仿的節目模式。他的脫口秀很成人化、社會化和人情味,一日一集,在陰盛陽衰的鳳凰電視臺的萬花叢中‘一枝獨秀’。”
韜光隱晦,不顯山露水,竇文濤將文化人客廳閒聊的東西通俗化。梁文道稱他這是在“裝俗”。
可竇文濤,還是覺得不夠俗,“我喜歡讓人開心,有人說這是個文化人感興趣的節目,這對我而言並不是讚美”。
在老友魯豫看來,時代更迭太快,能連續8年只做一件事特牛,能堅持18年只做一件事,稱得上是行為藝術。
竇文濤不知道從何時起,自己就不太快樂了。
可是曾經有過那麼快樂的時光,那是他剛來鳳凰的時候,每天事情不多且瑣碎,有幾位交心的同事兼朋友。
他喜歡逛街,喜歡聞香港百貨大樓的香味。
不快樂的日子,是從竇文濤意識到自己做的節目開始有影響,有人關注到自己,“當我感覺到自己有那麼一點若有若無的小名氣時,就開始焦慮了”。
他甚至說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5
十五年,三個人,三杯熱茶,一張圓桌。總有一些故事令人懷念,總有一些場景讓你動容。
可故事總有結束的那一天。
2017年,《鏘鏘三人行》停播。

這年,竇文濤正好50歲。
對於存活18年的《鏘鏘三人行》,他用八字形容:不溫不火,細水長流
知天命的他早已給自己想好後路,《圓桌派》應運而生,竇文濤絕不拋棄老本行,他稱尷尬地聊天是自己一生主要的命運。

從未有過什麼宏大理想的他,執著地做了18年的《鏘鏘三人行》,註定會為這個時代留下註解。
在這前一年,也是鳳凰衛視成立整整20年,竇文濤作了一首詩。
“鳳凰臺上鳳凰遊,文濤越遊越風流;
和鳴鏗鏘二十載,點點滴滴在心頭。
一旁的許戈輝聽到後,立馬補充道:“戈輝燃燒正燦爛,文濤只剩一滴油。”
這種絕不服輸的鬥嘴場景,讓在場的人彷彿回到了20年前在香港,在鳳凰衛視的日子。
在很多人看來,竇文濤做主持二十多年,依然有的聊,挺厲害。但他自嘲道自己沒紅過,就靠著老臘肉的一股風乾勁兒,也從未掩飾自己對名利與美色的慾望。
6
“睡”過魯豫,和王菲、俞飛鴻傳緋聞‍‍‍
時間回到1996年,他來到香港,和魯豫、許戈輝成為了同事。
圖:竇文濤與魯豫和許戈輝
因為年紀相仿,都來自大陸,三人很快就玩到了一起,他們一起上下班,一起宅在床上看電視。
竇文濤躺中間,魯豫和許戈輝躺他兩邊。和他們住在同一個小區的男鄰居們,每天看到竇文濤,都羨慕得流口水。
他們想,竇文濤看著很普通,怎麼就這麼受女人的歡迎呢?
而事實是,魯豫和許戈輝一直把竇文濤當“男閨蜜”,從來沒往愛情方面想。

多年後,竇文濤在節目裡說:

“我和許戈輝、魯豫在一張床上睡過,當時我們躺在床上看電視,我在中間,她們躺在兩邊,但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加入鳳凰衛視後,竇文濤彷佛打通了全身的任督二脈,在主持領域越來越遊刃有餘。
繼《相聚鳳凰臺》、《時事直通車》後,他又主持了《鏘鏘三人行》。
藉著《鏘鏘三人行》,竇文濤和香港的許多明星成功地打上了交道,其中就有天后王菲。
2002年6月,竇文濤在新加坡,被媒體拍到與王菲約會

有狗仔就此採訪竇文濤,是否在和王菲拍拖。一向能言善辯的竇文濤,竟然來了一句,這個問題應該去問王菲。


一般來說,如果真不是戀愛,直接回復“不是”,就行。竇文濤這個模稜兩可的答案,讓吃瓜群眾墜入雲裡霧裡。
相關知情人猜測,王菲可能是竇文濤的忠實粉絲。
因為,一向不喜採訪的王菲,主動提出上《鏘鏘三人行》,是因為她覺得竇文濤,是一個可以把庸俗話題談論得很有趣的人。
當然,關於兩人的戀情只存在於緋聞裡,並沒有實錘
但竇文濤和俞飛鴻,卻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曖昧。
2006年6月,著名造型師李東田的北京新店開業。
竇文濤、俞飛鴻作為嘉賓一起前往捧場。當晚,兩人形影不離,舉止十分親密,彷佛是一對戀人。
而竇文濤也曾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對俞飛鴻的欣賞和喜愛,可當被人問起和俞飛鴻是否是在戀愛時,他又否認了。
他說:“我對俞飛鴻老師,是高山仰止,止於至善。”
俞飛鴻這一邊也表示,竇文濤只是自己的男閨蜜。
和王菲、俞飛鴻的緋聞不了了之後,竇文濤又先後被拍到和北大“校花”,在車裡激吻半個小時


沒過多久,他又被拍到與美女逛街。

兜兜轉轉,真真假假間,如今56歲的竇文濤依然單身未婚。


或許,在他和初戀分手的那一段歲月裡,表面看起來樂觀開朗、自信的竇文濤,再也沒有走出來過。
他不敢放手去愛,也不敢將自己的悲喜和幸福,完全交給任何一個女人。
7
這樣一位光芒四射的“名嘴”,按說經濟條件應該相當優越。然而,事實根本不是這樣。經歷一場家庭變故,竇文濤深深感受到“月光族”的徹骨之痛……
除鏘鏘三人行外,他還主持了《時事直通車》《文濤拍案》等多檔節目,成為鳳凰衛視的臺柱子,紅遍華人世界。
當時,竇文濤的收入並不低,而且沒有結婚成家,沒有太大的家庭開支。按說他身邊應該積累了一筆財富。然而事實遠遠不是這樣,他是典型的“月光族”
那時沒人向竇文濤要錢,他一個人掙錢一個人花。他講究生活品質,渾身上下都是名牌,一副羽毛球拍就3000多元。
竇文濤生活照
工作之餘,他經常揹著包出國旅遊,住的是星級酒店,單獨請導遊。平時在家裡,他不做飯,從酒店點外賣,一份盒飯就要花300多元。
儘管工作了10多年,但竇文濤身邊幾乎沒有積蓄。這個月工資花完了,他就盼著下個月發薪。
見同事和朋友省吃儉用存錢,他說:“你們這樣有什麼生活質量呀?存錢幹嘛?錢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存在銀行就是一張紙。”
竇文濤
有的朋友回答他:“文濤,你是沒遇到難事,要是你攤上什麼困難,你就會知道存錢的重要性了。”竇文濤不以為然。
然而,直到竇文濤迎來一場家庭變故,才意識到積蓄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
他人到中年時,媽媽突發腦梗中風。接到父親的電話,竇文濤匆匆趕回石家莊。此時母親已昏迷不醒,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竇文濤的哥哥是普通人,經濟條件一般。父母退休金有限,身邊也沒什麼積蓄。父親以為竇文濤是著名主持人,經濟條件優越,便讓他負擔老伴兒昂貴的醫療費。
竇文濤主持節目
竇文濤不想說自己是“月光族”,讓父親傷心。於是他硬著頭皮,將拯救媽媽的重任攬了下來。
當時竇媽媽一天就要花6000多元,錢像水一樣嘩嘩流去。人到中年的竇文濤第一次覺得沒有積蓄,自己是多麼無助,心裡是多麼發虛,他落淚了。
區區幾萬元積蓄很快花光了,他只得避開父親和哥哥,偷偷打電話向人借錢。
有的不解:“你收入這麼高,怎麼還借錢?”有的冷嘲熱諷:“你以前老笑話我們存錢,現在知道積蓄的重要性了吧。”
竇文濤與魯豫
竇文濤說好話,賠笑臉,總算將錢借了過來。在竇文濤的拯救下,母親昏迷20多天後,終於甦醒過來了,但落下了中風癱瘓的後遺症。
出院回家後,父親一個人照顧不過來,還得請護工照顧。這樣從母親發病住院,到後來的護理等費用是一筆鉅額開支。絕大部分錢,竇文濤都是向人借的。
此前竇文濤十分清高,不接廣告,不參加商演。而現在為了掙錢還債,他去露天主持節目,去小縣城參加商業活動。有的人議論:“竇文濤名氣這麼大,為什麼參加這樣級別低的活動?為了錢,他真是不顧面子。”
竇文濤
竇文濤的心像針扎一樣疼痛,但他在心裡安慰自己:“別笑我視財如命,我是在盡一個孝子的義務。”
母親癱瘓在床,每年都有一筆不菲開支。這讓竇文濤意識到,光靠一份工資遠遠不夠,必須理財。
此後他省吃儉用,精打細算,每月領了工資,他將一部分錢存定期,另一部分投資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
竇文濤知道,自己經濟條件如何,直接關係到父母生命的長度和生活質量。為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發生,竇文濤不亂花一分錢,積極投資理財。
母親去世後,他將父親接到身邊。透過多年積蓄和理財,竇文濤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再遇到什麼事,他能從容面對。
竇文濤不止一次在節目裡感慨:理財太重要了,我們的教育體制缺失一門理財的課程。
不要嘲笑竇文濤的視財如命,那是一個孝子的擔當和情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