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圓圓的像在胃裡”,我要吃上《我不是藥神》同款藥了?

事情發生在最近的這次公司年底例行體檢。我卡著截止前的兩天,踏進了體檢中心。這是我兩年多以來的首次體檢。去年年底的那次,我因為疏忽錯過了體檢時間。
我原本以為,這次體檢最多就是發現一些打工人常見的毛病——甲狀腺結節、頸椎曲度變直之類的。這些在我看來都不是嚴重問題。
但當醫生用超聲檢查的探頭在我腹部來回掃動、遲遲不挪開時,我的心開始不安。
“那個東西看著像是在胃裡”
其實在這之前,我的胃已經不舒服有一段時間了。飯後容易噯氣、腹脹,尤其是晚上。我去醫院諮詢過,當時醫生建議我做胃鏡檢查。但我一想到網上和身邊朋友們對胃鏡的那些可怕描述,再加上僥倖心理,就拒絕了。醫生給我開了胃動力藥,讓我注意飲食。
回憶慢慢散去,眼前超聲醫生的表情讓我愈發緊張起來。只見醫生皺著眉嘀咕:“這裡有個圓形的東西,看不清是在肝還是在胃裡。”她讓我去找另一位醫生再看一下。
第二位醫生檢查後,慎重地告訴我:“那個東西看著像是在胃裡。”
“那會是什麼?”
“像是間質瘤。”
“間質瘤?”這個陌生的詞讓我愣住了。
我要吃上《我不是藥神》裡的藥了?
耳邊迴響著超聲醫生“儘快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的叮囑,我慢慢挪出了體檢中心。超聲檢查是我這次體檢的最後一個專案。前面查出來的頸椎問題、鼻炎、咽炎,我都有心理準備。我也知道自己的胃可能有點問題,但從未想過會長瘤。
我開啟手機搜尋“胃間質瘤”,映入眼簾的是“罕見”“靶向藥就是《我不是藥神》裡的藥”……我的心臟狂跳不止,人也恍惚了,都不記得那天自己是怎麼回到家的。
稍後我努力鎮靜下來,一邊安慰自己“超聲檢查可能不夠清楚,進一步檢查後也許沒那麼嚴重呢”,一邊火速約上了一家大型醫院消化科第二天的號。
就診時,我向醫生轉述了體檢時超聲醫生的原話。消化科的醫生給我安排了兩天後的普通胃鏡檢查。我沒有選擇無痛胃鏡,因為無痛胃鏡預約的人太多、太慢了,我想第一時間知道結果。
“你才28歲,胃就成這樣了”
胃鏡檢查當天,醫院裡人頭攢動,像個大型菜市場。我的心也慌亂不已。隨著我去醫院的次數增加,我愈發認同那句“醫院比教堂見證了更多真誠的禱告”。
胃鏡的過程倒沒有我想象中痛苦,十多分鐘就結束了,但醫生的話讓我的那點僥倖心理徹底碎滅:“你的胃裡確實有個腫塊,4cm左右,上面有潰瘍,周圍深潰瘍,胃壁其他地方還有多處淺表性潰瘍。”醫生一邊檢查一邊說:“你才28歲,胃就成這樣了。”
醫生還取了病變周圍組織做活檢,兩天後報告出來——“見梭形細胞,不能排除胃間質瘤”。
看過報告,醫生的建議很明確:“手術切掉。”我從小就怕手術,又看過太多醫療劇,光是想象自己躺在手術檯上就害怕得發抖。可這一次,我沒有選擇。
經過多方諮詢,我和家人商量後,決定接受手術,並預約了消化外科的專家號。一週後,我就被通知入院。
消化科的病房裡,很多病人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我的隔壁床是一位胃癌術後的阿姨,基本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住院的氣氛沉重又壓抑。
手術日的清晨,護士讓我換上病號服,又穿上壓力襪以防止術後血栓。11:40,我被推進手術室。醫生護士們忙碌穿梭,我全裸著躺上窄小的手術檯,雙手緊貼身體兩側,身體上蓋著一塊藍色的布,空間侷促得讓我更緊張。
麻醉前,我還在想:“萬一我麻醉失敗怎麼辦?萬一手術過程中醒來怎麼辦?”事實證明我想多了。麻醉藥一推,我連在哪一秒失去意識的都不知道。
術後等待病理報告,每天為未來腦補無數種可能
再睜眼,依舊是術前見到的那些護士:“醒醒,手術很成功。”
我什麼都記不得了,只覺得腹部隱隱作痛。意識回籠,我感到強烈的恐慌,心開始狂跳。旁邊的護士讓我深呼吸,我太害怕了,死死抓住護士的手不放。
術後第二天,醫生來查房,確認我的腹部沒有積液,就拔掉了引流管。我也感覺放鬆了一點,朋友來看我,我甚至能開玩笑了。
術後第五天,我除了傷口疼,生活基本能自理了。病友們都說:“年輕就是好,身體恢復得快。”
但是,我的心還一直懸著,因為還在等待術後的病理報告,報告結果將決定我需不需要用靶向藥。雖然醫生安慰我說問題不大,但真正看到結果之前,誰都不能確定。
這個過程真的太煎熬了。我每天都在想“如果我的瘤是高危怎麼辦”“如果需要長期吃靶向藥怎麼辦”,甚至為未來的生活腦補出無數種可能。
終於,病理結果出來了——低危,不需要靶向藥。
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心裡也生出一絲慶幸。因為在病友群裡,我看到很多人正在承受靶向藥帶來的副作用:噁心、嘔吐、皮疹、食慾下降……相比之下,我已經足夠幸運了。
醫生叮囑我,要每三個月複查一次,監測術後恢復情況。我也暗下決心,以後要養成更健康的生活習慣,並且一定要按時體檢。
曾經焦慮內耗到大哭失眠的事,在疾病面前微不足道
住院的這幾天,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生病後,一個人的尊嚴會被慢慢剝奪,甚至連最基本的吃喝拉撒都成了問題。
術後,我插著尿管,翻身要媽媽幫忙才行;排便也成了一項任務——醫生和護士都會來關心你:“今天排了嗎?”
我以前從沒想過,連正常上廁所都會成為一種奢侈。這時讓人痛苦的不只是疾病本身,還有那種失去控制感的無助。
經歷這場手術,我才真正明白,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那些讓我焦慮、內耗到大哭、失眠的事情,在疾病面前都變得微不足道。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另一個TA也有類似的經歷,請點選這裡瞭解TA的故事和醫生點評。
作者:山山
編輯:多多、代天醫
題圖來源:pixabay
本文來自果殼病人(ID:health_guo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