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諾獎發現到臨床應用,覓瑞用miRNA技術革新癌症早篩產業|高榕未來

10月7日,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正式公佈,頒發給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醫學院教授Victor Ambros和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Gary Ruvkun,以表彰他們

“發現了miRNA(microRNA,微小核糖核酸)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

諾獎的頒獎詞寫道,“這兩名科學家的突破性發現,揭示了一種全新的基因調控原理,這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細胞生物至關重要。”
miRNA是RNA家族中的袖珍成員,長約18-25個核苷酸,他們廣泛存在於唾液、尿液和血液等體液中,在基因調控中起關鍵作用。
科學家對miRNA的發現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1993年,上述兩位諾獎得主第一次在線蟲中發現了一種名為lin-4的基因,揭開了miRNA世界的冰山一角。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對miRNA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漸發現miRNA在細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並且與癌症等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
那麼,如何利用這一科學發現,幫助我們更好了解和干預疾病的程序,改善人類的健康?
Mirxes覓瑞的核心團隊2003年起進入到miRNA這一非常細分的研究領域。那個時候人類基因組計劃剛剛完成,大家都在研究DNA;我們看好miRNA的潛力,選擇在這一方向深耕,並探索該技術為癌症等疾病的早期診斷帶來的新可能。”
近期,Mirxes覓瑞聯合創始人、CEO周礪寒博士在高榕醫療賽道Demo Day上,分享了公司如何圍繞miRNA建立起全球領先的技術平臺,並基於此打造癌症早篩產品,踏上商業化和全球化的旅程。
以下是周礪寒博士的分享(經編輯):
Mirxes覓瑞的核心團隊出自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至今在miRNA方向已經有20年的科學積累。2003年,Mirxes覓瑞首席科學家朱興奮教授在開發登革熱病毒RNA檢測技術過程中,發明了莖環結構的引物設計,可極大提高血液中RNA的檢測靈敏度。這一發現推動了RNA檢測技術的發展,也讓我們成為全球前5進入到微小核酸研究領域的團隊。
2014年,Mirxes覓瑞在新加坡正式創立,致力於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miRNA技術領域龍頭,並探索透過miRNA靶點檢測進行癌症分子早篩的臨床應用。
理論上,miRNA是癌症早篩理想的技術路徑,然而,檢測miRNA從實驗室推向產業化卻並非易事。miRNA非常短小,不易被核酸酶降解,可穩定存在於各類生物體液中,因而能被發現並檢測到;但同樣因為其短小,導致不同miRNA之間差異很小,甚至僅存在1-2個核苷酸的差別。如何識別並檢測到這種細微差異,是業內普遍面臨的難題。
Mirxes覓瑞開發了行業領先的qPCR(一種高精度、可定量的核酸檢測技術)miRNA檢測技術平臺,能夠在血液中高效、靈敏地檢測到miRNA,相對於其它平臺效能提升100倍以上;同時能夠精準捕捉到不同miRNA的細微差異,這為我們下一步的癌症早篩產品轉化和商業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全球範圍看,癌症早診早治具有重要的臨床和社會經濟意義。根據健康經濟學測算,未來20年全球癌症的臨床負擔將大幅增加。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2年亞洲每年新發癌症病例數超980萬,2045年預計飆升到超過1600萬,屆時癌症治療的成本是現在的醫療系統所不能承受的。
更重要的是,儘管近年來癌症藥物支出大大增加,但並未顯著提升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根據新加坡衛生部2022年釋出的資料,新加坡癌症病人人數佔公立醫療系統的2%,但癌症藥物的支出佔全部藥物支出的比例是35%;2017年到2021年,新加坡癌症藥物支出增加了90%,卻僅僅提高了2.1%的生存率。
因此,癌症早期檢測和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單看亞太地區,癌症早篩的臨床需求也非常巨大。例如胃癌、直腸癌適合篩查人群分別超過4億和6億,市場規模均超100億美金。
Mirxes覓瑞的願景很簡單,就是透過檢測血液中的微小核酸,來進行癌症早診早治,改變生命軌跡、減低社會負擔。
為了實現這樣的願景,Mirxes覓瑞不斷夯實在miRNA、基因多組學以及資料科學和機器學習方面的研究,圍繞miRNA積累了近100個專利技術,並著手開發癌症早篩試劑盒產品。
自2014年以來,我們完成了超6萬人的研發佇列及多國、多種族的前瞻性臨床試驗,2019年以來在多國完成超過10個臨床診斷產品註冊或申請。
其中,一款重磅產品問世,標誌著miRNA這一科學發現從此正式進入了臨床應用階段——我們推出了全球目前唯一獲批的胃癌血液分子檢測早篩產品GASTROClear™
該試劑盒產品透過qPCR檢測12個微小核酸靶點進行胃癌癌篩。產品研發從2012年開始,在新加坡完成了3年5282人的前瞻性臨床註冊。2019年,GASTROClear™通過了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SA審批,這也是全球首款經過大規模臨床佇列研究驗證的miRNA胃癌早篩試劑盒。
2023年,該產品獲得美國FDA“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2024年再獲泰國藥監局批准用於胃癌篩查的臨床應用。
目前,該產品也已在中國完成了註冊臨床試驗,累計入組9400例以上。這是截至目前中國最大的血液早篩臨床試驗,產品預計於2025年在中國獲批上市。我們也與中國專家展開有關胃癌篩查指南的共識性討論,期待未來在篩查胃癌病例時,除了現有血液標記物檢測之外,還可以引入即將批證的12個微小核酸靶標。
在實際臨床應用時,GASTROClear™擁有顯著的優點及競爭優勢——對比胃鏡篩查,檢測試劑盒擁有更高的可及性,檢測流程不超過4小時,僅需5毫升血液作為樣本;對比檢測幽門螺旋桿菌、胃泌素、腫瘤標記物CEA、CA等,又擁有更好的有效性。
臨床試驗發現,GASTROClear™針對I期胃癌的檢測靈敏度達到了驚人的87.5%,針對病灶組織小於1cm的早期病變也有75%的靈敏度,在胃癌無症狀情況下一次檢測的靈敏度達85%-87%。
除了胃癌核心產品,公司也在穩步推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結直腸癌和多癌血液分子檢測產品開發。結直腸癌檢測產品已經進入後期臨床;多癌多組學早篩標記物開發完成超1000人佇列分析;此外,肺癌檢測產品已經在東南亞商業化,肝癌、乳癌檢測產品也已進入後期臨床。
持續推進產品管線進入臨床背後,源於Mirxes覓瑞團隊和平臺建設不斷升級。Mirxes覓瑞以新加坡、中國為雙引擎,在新加坡和中國杭州設有研發、生產和臨床中心,並搭建了早診和精準多組學2個業務平臺。除了面向醫院、體檢中心、政府等提供癌症早期檢測試劑盒產品和實驗室檢測服務,在海外還支援多組學標誌物發現和臨床基因組診斷服務。
例如,公司miRNA技術平臺開放給頭部跨國藥企做臨床研究,包括與強生在肺動脈高壓領域合作,與默沙東在心衰領域合作。
除了多國臨床試驗和報證,Mirxes覓瑞也在市場拓展方面開啟全球化的程序,目前已經在東南亞主要國家、中國、日本、美國等市場進行了佈局。
實際上,Mirxes覓瑞已經成為東南亞最大的癌症診斷公司,在東南亞完整佈局了癌症檢測、與政府合作的人群基因組以及癌症早篩的全流程,佔據新加坡精準醫療1/3左右的市場規模。
就我們的觀察來看,對於生物醫療企業來說,除了瞄準中美兩個巨大的市場,東南亞也是值得關注的市場機會。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東南亞快速完成了PCR檢測相關的基礎建設,從政府、醫療端到保險、民眾,對PCR檢測和RNA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Mirxes覓瑞以新加坡為中心,輻射東南亞核心經濟圈,瞄準支付能力最強的人群提供精準醫療檢測平臺。
從30多年前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揭開miRNA的神秘面紗,到如今Mirxes覓瑞開發的GASTROClear™試劑盒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認可,miRNA的研究與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我們相信,miRNA將在未來醫療健康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也會有更多基於miRNA的創新產品和服務能夠走進千家萬戶。
Mirxes覓瑞作為miRNA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的全球引領者之一,未來將持續升級RNA+DNA多組學檢測技術平臺,同時加速打造全球領先的癌症檢測產品,有望“將癌症攔截於早期”,用“科技為生命續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