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胃腸鏡檢查很痛苦?真的有不打麻藥也不疼的腸鏡嗎?胃腸鏡檢查有多重要?真的能早期發現癌症嗎?
今天,我請來了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內鏡科主任尚書醫生,聊聊他是怎麼研究出“無麻醉也不疼”的胃腸鏡檢查的,甚至敢直播實測!如果你對胃腸鏡檢查還有恐懼,這期節目或許會改變你的想法。
-點選收聽-

尚書
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
內鏡科主任
“無麻醉也不疼”的胃腸鏡,是怎麼實現的?
亞洲國家胃癌發病率幾乎是一樣的,但是日本的早癌治療率達到了80%左右,就是因為日本的胃鏡普及率高,治的全是早期癌。
中國胃鏡篩查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害怕疼,沒症狀就不做,那我既然已經走到了跟腫瘤打仗的前端,我就很想贏一把。中國人不敢做胃腸鏡的恐懼的情況,這麼多年沒人管,我來管,我就開始研究腸鏡。
腸壁表面本身是沒有痛覺神經的,那這個人為什麼會疼?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牽拉,一個是脹氣。所以當時我就在想能不能不打氣,但發現根本看不到腸道。
後來我發現腸道有往返運動、有蠕動,還有很多力的作用,然後還有腸道里是有一些氣體的,你再往裡打氣的時候,也會透過腸道的蠕動收縮又頂出來一些氣體。所以我把氣和力這兩個事結合在一起了,透過柔軟地旋轉手腕,讓被檢查者在清醒的狀態下可以變換體位,我就可以借力打力,順勢而為。於是我又開始研究視野的問題,我自己研發了一個透明帽,在鏡體的前端套上後,至少有2到3釐米的距離有一個清晰的視野。然後我把這個透明帽做成梯形,貼到腸壁的時候就可以順滑過去。所以結合我這個發明專利,再結合我氣和力的手法,就練就了這個清醒的不用打麻藥的腸鏡。
對於胃鏡,當時我突然看到了日本的一款經鼻型的內鏡,用於營養管的置管或者在有狹窄病變時的檢查,我就在想如果我把這個練成普通胃鏡的操作,能不能減輕痛苦?
在不斷嘗試中我發現,經鼻腔做的內鏡,可以垂直於食道入口進到胃,而通常的經口腔做還會在口腔內有一個反折再進。所以對會咽部的刺激非常明顯,做檢查的人就會有明顯的噁心感。而經鼻做不僅沒有噁心,而且還能把鼻腔、咽喉同時檢查了。
中國醫生+國產裝置,照樣能做到世界級!
在我們剛開始學內鏡檢查時,大家都覺得無論是光學技術還是成像,都是日本最好。但現在隨著國產各品牌的攝像頭、光學處理器的崛起,我現在使用的內鏡、耗材全是國產。所以我也很想糾正一件事,很多人都覺得中國的醫生技術好,是因為用的日本的鏡子。那我就要站在世界的舞臺上,用中國醫生的手,用中國品牌的鏡子做給你看。
直播做手術,理解還是糾紛?
我們所堅持的事兒,不是為了這件事它有多少價值才堅持,只因為這件事是對的。比如直播手術操作讓家屬觀察,這件事兒我就被很多人質疑過。說實話我也猶豫過,我也怕醫療事故。但有一次我在做一個手術時,患者出現了大出血,然後我們就一直在止血,整個過程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最後血被止住了,我推開門就跟家屬說了一句:“都看到了吧?”家屬說:“都看到了,大夫你辛苦了,太謝謝你了。”這跟我想的不一樣,家屬並沒有責怪,反而是理解和感謝。同時,我用了什麼耗材、會產生哪些費用也一目瞭然,我們科從開始到現在沒有任何糾紛,這更堅定了我要做這件事。
70歲阿姨飛來中國,只為一場腸鏡?
我曾經遇到一個患者,是一位70多歲的阿姨,從美國飛過來找我做腸鏡。阿姨非常瘦,我瞭解了她的病史,腸癌術後已經20年了。她告訴我,她四十多歲時就便血了,去醫院做了第一次腸鏡,用她的形容來說,滿清十大酷刑就應該把腸鏡加進去。那次之後她就發誓,打死也再不做腸鏡了。等到50歲時,他又開始便血,但還是堅定不做腸鏡。結果有一次她在家裡暈倒了,送到醫院一檢查就是大腸癌,直接做了手術,術後的複查也還是一直抗拒做腸鏡。
直到70歲那年,她在美國刷到了我的影片,她就給她女兒打電話說:“一定要約到尚書醫生,我就想做一個不疼的腸鏡。”然後她就從美國飛到我們這兒,從頭到尾做了腸鏡,切了兩個大腺瘤。老太太淚流滿面對我說:“如果20年前是你給我做第一回腸鏡,我肯定不會懼怕這個事兒,我肯定不會得腸癌。”
腸鏡和胃鏡,啥時候做才科學?
Q:胃腸鏡多少歲開始做正常?
胃腸癌的發病年齡高峰是在50~70歲,所以建議45歲就應該做胃腸鏡了。但如果有家族遺傳史,也可以一有症狀就做。
Q:胃鏡和腸鏡多久需要做一次?
要根據第一次腸鏡的結果來評估。如果沒有什麼問題,之後可以5年做一次。因為早期腫瘤的生長週期是3~5年,所以即便有漏診的情況,還是要5年查一回。如果你發現腸道有腺瘤,特別是癌變傾向比較高的,那就建議一年到半年就要做一次。如果只是小息肉,可以兩年做一次。
對於胃部,就是看有沒有萎縮。如果有萎縮性胃炎,一年做一次。如果沒事的話,3~5年做一次。
Q:什麼樣的人是胃癌或腸癌的高危人群?
胃腸的相關病變跟當地的環境和飲食結構息息相關。比如食鹽食辣過重的地區,胃腸鏡的篩查就要頻繁一些,也要儘早介入。還有就是遺傳因素其實只佔到20%。但是如果有家族史,我的觀點是一有症狀就做,比如排便性狀有改變、排氣增多、反酸,有隱痛、脹痛等等都算,都可以儘早介入。
Q:如果沒任何症狀,還做不做?
還是建議到了45歲就做。腸癌也被稱為“懶癌”,需要8~10年才能長成腸癌瘤體的基礎形狀。在這期間任何一次腸鏡檢查都可以消滅掉這種風險。胃鏡也是同樣如此,只有未分化癌很難發現,分化型癌是透過粘膜的評估完全就可以早期干預的。

更多內容,
歡迎繼續收聽這一期完整播客
🔍胃腸鏡真的可以不疼!
03:08 從腫瘤醫生到內鏡專家,他曾用兩週學會胃腸鏡!
09:09 日本的早癌篩查率高達80%,中國人為什麼不願意查?
10:26 不打麻藥也不疼?無痛腸鏡到底怎麼做到的?
13:27 “經鼻胃鏡”,能讓檢查不噁心?
👨⚕️醫生直播改變行業認知?
16:36 全國巡診,比明星演唱會還火爆?
22:12 為什麼請醫生做手術比請歌手開演唱會還便宜?
24:13 中國醫生+國產裝置,照樣能做到世界級!
28:15 直播做手術,反而獲得了更多信任
🩺醫學創新與人文關懷:讓每個人都不怕做檢查
32:35 70歲阿姨飛來中國,只為一場腸鏡?
35:50 腸鏡和胃鏡,啥時候做才科學?
39:45 膠囊胃鏡靠譜嗎?應該怎麼選?
42:01 內鏡的未來:不僅查病,還能治病!
44:52 懂人的醫生,比懂病更重要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問
也可以說說你感興趣的健康話題
菠蘿將邀請專業醫生做客節目
_________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