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夕是何年,川普重回白宮,華農養回竹鼠,柒妃重登巔峰。
談及短影片領域的佼佼者,李子柒與papi醬的組合尤為引人注目。
儘管兩人風格迥異,卻都擁有著持久的熱度和影響力。
papi醬憑藉辛辣幽默的內容迅速走紅,而李子柒則以其恬靜淡雅、迴歸自然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大量粉絲。
為什麼像李子柒、papi醬這樣的頭部網紅始終能「長紅」?她們到底做對了什麼?
19年網際網路還在為李子柒算不算文化輸出爭論不休,來到24年,世界前所未有的撕裂,中文網際網路靠發癲緩解焦慮,此刻李子柒悄然而歸,對立暫時止戈,中外評論區和諧一片:
在世界最需要她的時候,她回來了。
在世界最需要她的時候,她回來了。


連同柒妃一起喚醒的,還有早期網際網路真實、純粹的創作氛圍,哪似現在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
聊到最早的短影片頭部創作者,發現有個神奇關聯。
16年papi醬爆紅的時候,李子柒才剛開始拍影片,兩個內容、風格、路數截然相反的人,在都經歷大紅、隱身、重現、轉型,還能一個越走越遠,一個越走越深,以不同的方式穿越週期,長紅不衰。
這其中的關竅不值得我們好好聊一下嘛?
的確,兩人看起來著實八杆子打不著,作品內容一個出世,在深山勞作修身,一個入世,在人間懟天懟地;


風格上一個恬淡寧靜、一個辛辣搞笑;
路徑上,一個堅守自我,專注文化傳播,一個突破自己,拍電視、上綜藝,拓展邊界。
怎樣形容兩者的差異呢,大概就如楊麗萍(柔和版)撞上金星。

兩人內容看似處在兩極,卻都可以對抗時間。不信現在去翻看papi醬和李子柒的早期內容,一點不過時的。
15年吐槽「美女的煩惱」,現在看還能被該「美女」冒犯到。

甚至預言了離婚綜藝,難道這就是《再見愛人》請她的原因?

其實哪有預言,不過是源於papi對真實生活社會敏銳的觀察和提取。
就像拿著顯微鏡,將不被注意的生活小事,人事精神的特點突出放大,再透過滑稽模仿,使人發笑。
papi常被說段子照進現實,她的影片是有些許雜文的顯微鏡效果(中戲導演系畢業,思維高度是有的)。
內容不過時,因為她抵達的是通用的現象規律。
比較之下,李子柒則是迴歸生命本質。
兩者都是以不變應萬變,在資訊過載的時代裡,一個排毒,一個治癒。
李子柒的內容始終在演繹生命這一主題。生命終歸於寧靜,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與大自然渾融合一的皈依感。
是勞作,是流汗,是創造,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不虛度感。

是秩序、是安定,是閉上眼就能均勻呼吸,可以長時間沉浸環境的身心合一。
當我們看李子柒用乾脆、爽利的身體語言,在天地之間耕忙勞作,看她為我們創造的皈依之所,會獲得暫時的身心解放,觸發藏在人類基因記憶裡的純良感動。



關於李子柒的影片為什麼讓人嚮往感動,相關闡述已經很多了,這篇更想討論李子柒和papi那些看起來行雲流水、水到渠成的影片畫面,是用怎樣的功力、匠心雕刻而成的。
尤其李子柒,你很難想象,網際網路時代還有人可以用一年的週期去完成僅僅14分鐘的影片。
李子柒迴歸第一支影片,是給奶奶做漆器衣櫃,有登高割漆的鏡頭。


畫面看起來美好,實際生漆性子最猛,99%的人都會過敏,過敏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去年春天準備做大漆影片時,李子柒還跟舅舅口出狂言:「萬一我真的是做大漆的天選之人呢」。
結果第一個割漆就被現實狠狠打臉,因為過敏臉腫成了電視機,全身上下都是大紅腫包,舅舅和助理也癢得睡不著,全身都結痂了又撓開,皮開肉綻的。


光聽描述已經替她抓心撓肝地疼了,看影片更覺佩服。

李子柒覺得過敏的話熬過去就好了,讓她難以接受的是第一次作品的失敗。
非遺技藝雕漆隱花的精妙之處,正在於正常的光線下看過去是黑色的,但當有強光照射的時候,它金燦燦的圖案就顯現出來了。
李子柒第一次雕完,拿手電筒照過去,發現只有金線,沒有圖案,「那一刻我覺得天都塌了」。
她跑到廁所給老師打電話,忍不住放聲大哭,老師安慰她失敗是常事,就算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傅,遇上不熟悉的大漆的性子也會失敗,更別說她這麼一個大件了。


我們在影片結尾看到的是一個成功的作品,作品的背景是紫色的氣流,紫色在中國是瑞色,象徵紫氣東來(諧音子柒東來)。
雕漆部分使用了一隻回頭的麒麟,代表一句中國俗語:麒麟回頭,萬事不愁。

成都漆器非遺傳承人回應說做大漆的門檻就是會過敏,而且一個漆器三分漆七分磨,很長時間都要花在打磨上面。
其實一般人沒有必要接觸大漆,但李子柒願意沉澱下來,學習對新手來說複雜的雕漆隱花,而且全程每一步都自己動手做。
替我們做我們不敢做的,正是李子柒影片的價值:
一份與浮躁時代對抗的孤勇,一種與單一活法切割的可能。

這就是為什麼李子柒模仿者甚多,卻都如東施效顰,只借鑑了形,始終模仿不到精髓的原因。
她始終在破除套路。
模仿她的人,往往只想快速複製套路,恰恰與她的內容核心是相悖的。
他們沒有李子柒那如工匠般百折不撓的耐心、韌勁,也沒有豐富瑰麗的傳統文化寶庫以供提取,更不會為了一件技藝拜師學藝,肯花幾個月、一年的時間製作一期影片。
製作蜀錦之上的絨花,幾乎復原了絨花誕生的整個生命週期,養蠶、結繭、繅絲……


拿柴房做的森林衣帽間,看似簡單,卻處處透著東方美學意蘊。


同樣是染布,李子柒染了布、刺了繡、縫了紉,做成了一件華美的禮服;而越南的模仿者只染了布,做了一個長條,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型別,卻在文化和時間的厚度上千差萬別。
而這些沉澱的力量,才是李子柒內容的核心所在。


記得三年前新華社記者問李子柒:你拍的影片內容是否也是你嚮往的生活?
李子柒回答:
自己足夠喜歡熱愛這樣的生活。
才能抵得過那漫長的黑夜。
自己足夠喜歡熱愛這樣的生活。
才能抵得過那漫長的黑夜。

常常剪影片剪到深夜,不停找音樂換音樂,過程中會經歷無數崩潰時刻,如果沒有熱愛,怎麼能支撐下來?
在她的內容裡,還有一種精神難以被複制:熱愛、感恩與積極向上。
她的世界曾經有人給了她一束光,她記得這束光,很迫切地想把這些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李子柒的含金量在於工藝、情感、文化價值,而papi醬在短影片領域彰顯的則是編導技術和創意含金量。
有人說papi一個創意能供一個普通網紅吃一年,怎麼會有那麼多有趣的點子以及意想不到的拍攝方式?
《以恐怖片的方式開啟雙11》裡,夜半,同事口中唸唸有詞,不是咒語,是在算滿減……

故事結尾,被「雙十一購物劫」打劫的女主問黑衣神秘人,什麼時候可以結束?
黑衣人煞有介事,「你只要熬過七七四十九天」,papi拿在手機上一算,「雙十二」,故事看似結束,實則進入無限流……
高,實在是耐人尋味。

只想說,papi,怎麼不擴容一下,拿去短片節參展呢?
把短影片拍成短片,鏡頭語言、表演、節奏的把握都極佳。
《世界情侶吵架錦標賽》以點評世界盃的方式點評夫妻吵架,形式有趣、創意無限。(一人血書求papi去拍一部婚姻情感類電影)


她在短影片領域的內容表達、專業水準、藝術追求,是遠遠超出平均水平的,也做到了她能做的堅守。
其實papi是有文人追求的,即使一開始拍她中戲同學看不上的短影片,她也是在追求內容價值的。
那些口水的、碎片的、抽象的、刺激感官的,她說:
你看不懂、瞧不上或者根本就不適合你的東西,你是無法去學習模仿的,你讓莫扎特去寫一首抖音神曲,對他來說也很難。
你看不懂、瞧不上或者根本就不適合你的東西,你是無法去學習模仿的,你讓莫扎特去寫一首抖音神曲,對他來說也很難。
意識到這句話可能引起爭議,馬上接了一句「我不是莫扎特哦」。

papi有過一段沉寂的時間,那個時候大家都叫她過氣網紅。
其實她暫停腳步,只是清醒地知道什麼適合她,什麼她能做,什麼不能做,而不是當趕潮人,流行什麼追趕什麼。
似乎長紅的創作者都有類似特點,有自己的秩序感,冷靜、清醒、專注以及不受外界干擾的強大定力。
你看papi在《再見愛人4》裡從不受他人觀點影響,內心有自己的體系和宇宙,別人很難入侵她。
李子柒當然也有。
最近李子柒接受新華社採訪,看到一個有趣的彈幕:
她坐在那裡就是春天。
她坐在那裡就是春天。

的確,她本人就像長在大自然裡的一株鮮花,與山水融為一體,讓人春風拂面。
沉靜有力——生命力。
一個人只有沉下來,知道自己內心所求,並堅守目標,耐心做事,一點點地建立起不為外界所撼動的城牆,才會散發出讓人安心的力量。
對於李子柒,一個普通人,一開始(包括現在)拍影片是「做自己喜歡的、有價值的事,還能賺錢,多好」。
最簡單接地氣的活法,反而是通往生命本質的捷徑。

後來藉著短影片、政策鼓勵以及傳統文化復興風口,李子柒火遍國內外。
之後再經歷風波,停更三年,大家都在猜她到底能否回來,回來後是否還會有關注之時,她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身——
雖然此前的影片一直都涉及傳統文化,但現在目標和追求更堅定了,就是要做傳統文化賽道領路人。

姐不止迴歸,姐還next level了。
停更期間其實也是她的閉關修煉期。除了補瞌睡、陪奶奶,還拜訪了100多位非遺傳承人和文化工作者,跟他們學藝、對談,並且深耕民俗文化,瞭解這些手藝背後的故事脈絡和製作材料的歷史底蘊。

看最近採訪,有被李子柒談吐、格局和大愛驚到。
記者問她,是否擔心隨著眾多模仿者的出現以及觀眾審美的變化,自己的作品不是那麼獨樹一幟了?
李子柒講了一件18年的事。
她聽說東原木活字還剩兩個人會實際操作這門手藝時,就馬上跑去學了。
回來以後花了特別長時間把木活字的前世今生整理成一篇文章,寫到最後一段自己在電腦前哭得稀里嘩啦。
因為,傳統文化猶如一位遲暮的老人。
在一個不那麼需要他們的時代裡,還能被看見、被喜歡,再次煥發年華榮光,重現價值。
她問:那至於我的作品是否獨樹一幟,還重要嗎?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看李子柒的影片時能被治癒的原因——
我們總是隱約擔憂自己跟不上社會的快節奏,一如被時代掩蓋而褪色的傳統文化那樣。
可它們存在過的痕跡,呈現過的價值,誰又能否定呢?
李子柒還原了這些痕跡,也是對我們生命過程的價值給予肯定,撫平我們的焦慮。
看她活字印刷那期影片,她有在溫柔、細緻,甚至懷著敬畏對待這位遲暮老人。
憑這股誠摯的大愛,其實早已獨樹一幟。

比papi的影片更犀利的,是papi的通透。
比李子柒影片更珍貴的,是李子柒的初心。
由衷欽佩這類女性——
她們想走一條更好的路,便主動地自發地衝向一條更難更崎嶇的路。
然後以苦為樂,以慢為快,歷久彌新。

本文轉載自柳飄飄了嗎(ID:DSliupiaopiao)。業餘追劇,職業吃瓜。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