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長嚇蒙了,香港高校樂瘋了

哈佛大學和特朗普的PK越來越魔幻。
日前,特朗普政府突然宣佈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專案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
這一決定不僅震驚了全球,也讓很多原本奔赴美本的國際生突然失去了方向。
就在留學生群體一片焦慮下,香港多所高校迅速出手,公開表示願意接收受影響學生,毫不猶豫地丟擲橄欖枝。
在國際教育局勢持續動盪的當下,香港高校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登上了留學舞臺的C位。
港校搶人!無條件錄取!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國際教育風暴中,香港高校第一時間開啟大門,表現出令人驚訝的“搶人速度”。
截止目前,已經有5所香港院校明確表示,願意收留“哈佛心碎留子”。
就在國內外媒體紛紛報道哈佛國際生將面臨極限72小時的時候,當天香港科技大學就公開邀請哈佛大學在讀的國際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已獲哈佛大學學位課程錄取的學生,到港科大繼續他們的學業。
圖源: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還表示,將提供無條件錄取,簡化入學程式和學術支援,以促進感興趣的學生無縫過渡。
對於這些轉學學生,港科大將優先考慮加快錄取程式、學分轉換和個性化支援,包括簽證協助和住房,以確保學生順利過渡。
“我們致力於提供世界級、多元化的學術環境,此舉正是對該承諾的實踐。”
為此,港科大已經成立了專門團隊,協助學生入學,學分轉移,住房和簽證後勤,郵件聯絡後一兩週就能發出offer。
相比於更早些時候,香港大學官宣接受優秀國際學生的轉學政策,明確歡迎在QS或泰晤士排名全球前50高校就讀或已錄取的學生申請轉學。
但是有成績要求,GPA必須達到70%或3.0以上才可以直接轉學。

圖源:香港大學
港科大這次更是直接面向那些可能遭遇簽證危機的哈佛大學國際學生,提出無條件錄取,並且後續安排方案都安排妥妥當當。
越來越多港校積極響應。這波搶人計劃,香港又勝出了!
香港理工大學歡迎已獲得哈佛大學或其他美國頂尖大學錄取通知或在讀的學生,考慮選擇到理大繼續他們的本科/研究生學業。
理大的招生團隊會為轉學生提供全面支援和指導,包括提供獎學金等,協助他們快速完成轉學過程。

圖源: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嶺南大學也為轉學生推出專屬申請通道,特別關注哈佛大學等留美學生可能遇到簽證政策挑戰,為全球優秀學生,特別是在美中國學生提供靈活的入學機會。

圖源:香港嶺南大學
與此同時,香港城市大學也不甘落後,主動邀請因學業受阻的國際學生來港繼續深造,並承諾提供包括專項獎學金、生活補助、學術支援在內的多方面支援。
香港城市大學還表示,對於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城大將邀請其原指導教授擔任共同導師,確保其研究工作的連續性與學術質量。
有趣的是,港校搶人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澳門這邊也開始蠢蠢欲動。
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也鼓勵澳門高校留意最新情況,為受影響的學生提供轉學便利及協助,保障學生就學權益。
香港正在成為全球留學生避風港
港校這波搶人大戰,不僅行動快、定位準,而且眼光遠
沒有觀望的姿態,也沒有繁瑣的程式,更不擺架子,只要哈佛國際生願意來,學校方面一切都給大家安排妥當。
這一態度給很多留美家長和孩子吃下定心丸,讓準留美家長和學生心動了。
一個能夠在教育動盪中站穩腳跟、主動作為、敢於承擔的高等教育系統,顯然更值得託付。
這次港校的快速響應,並不是偶然,而是其全球戰略佈局的體現
早在2023年,香港特區政府就提出將政府資助高校的非本地生比例上限從20%提高至40%。
2024年進一步提出打造“留學香港”國際品牌,透過國際教育會議、獎學金計劃、高校合作等方式,持續擴大吸引力。
如今借哈佛事件之勢,港校成功完成一次高能出圈,在海內外刷足了存在感。
對於港校來說,給來自哈佛等名校國際生提供一個落腳之處,也是港校朝著國際化邁向的一大步。
在QS等世界大學排名體系中,“國際學生比例”和“國際教師比例”合計佔比高達20%。
當前港校國際生佔比基本在30%左右,如果能夠引入一批來自哈佛等美國名校的轉學生,那麼排名上升指日可待。
而且名校學生流入,也將助推更多海外教授加入,啟用跨校科研合作,撬動更豐富的全球教育資源。

香港科技大學
從留學生視角看,香港在這場美國高等教育風波中展現出獨有優勢。
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常年位列全球前50,教學語言為英語,學位國際認可,科研能力強勁。
其次是價效比,英美一年的留學成本往往高達10萬美元,而香港高校學費更便宜,還有豐富的獎學金政策,部分學生甚至可實現全獎入學
香港的文化、語言環境對亞洲學生也更為友好,就業選擇與大灣區發展深度繫結。畢業後不論是留港工作,還是回內地發展,都有很多機會。
香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也非常強。根據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對約兩萬名畢業生的調查,2023年香港八所主要高校的畢業生平均年薪達到30.3萬港幣,摺合人民幣大約28萬元。
這一收入水平在亞洲範圍內也非常有吸引力,說明了香港高校培養的人才在市場上很吃香。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美等傳統留學目的地正頻頻上演政策收緊的戲碼。
美國三天兩頭威脅吊銷學生簽證,砍科研經費、嚴審理工科簽證,嚴重打擊了家長和學生的信任感;
英國在整頓移民政策,畢業後工籤從兩年縮短至18個月,留錢不留人的算盤打得太響;
還有澳洲限制國際生入學人數,加拿大學籤設定上限…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恰好站上了風口,也成為最有希望承接教育外溢需求的目的地。
港校,成為下一個留學熱門之選
曾經的港校就像是偶像劇中的男二號,萬年備胎,申請人拿到更好的offer就很容易落得被拋棄的命運。
但現在備胎終於拿到了主角劇本,從過去的備選項變成了很多留學家庭的首選項。
很多父母和我們反饋,孩子還拿不定主意留英還是留美,但不管怎樣,港校都先申請上。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管是高考生、DSE學生、國際生,還是計劃轉學的海外學生,港校幾乎全部敞開懷抱歡迎。
不過,熱度上漲的背後,是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今年的申請量更是肉眼可見地飆升。
根據香港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公佈的資料,2025年申請港大的總人數達到42,916人,創下近五年來的新高。
考慮到還有逾期申請者,最終人數可能還會再創新高。
2025年DSE報考人數也增加至55,781人,比去年多了近5,000人,漲幅達9.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內地的自修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了1,362人。
香港理工大學在2025年2月就緊急公告:由於申請人數激增,2月6日之後的內地國際生申請將不再受理。這也間接說明了申請熱度有多火爆。
圖源:香港理工大學
港校對內地高考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斷提升。
香港大學過去每年透過高考招收內地學生約300人,2025-2026學年計劃增加到400人。
為避免優秀的非本地學生擠壓本地生升學機會,港府也計劃繼續保障1.5萬個本地學額,同時以“額外超收”的方式擴招非本地生。
未來還可能針對不享受資助的學生,適度增加額外學額。簡單來說就是,名額在擴,機會在漲
馬太效應也會隨之形成,比如今年就有4A*、5A*學霸被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拒絕
港校錄取門檻持續走高,一本線多出100分已經不夠,很多專業要求130-150分起步,英語成績也要達到120分甚至更高。
港校雖好,但想要進入,還要具備與全球頂尖學生一較高下的實力。
雖然最新訊息顯示,哈佛大學已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取消哈佛國際生合法身份的決定也被法院叫停,精英學生是否會迴流,仍是一個未知數。
無論結果如何,香港高校在第一時間展現出的搶人姿態,足夠令人刮目相看。
這股留學新趨勢已經無法忽視。港校正成為教育不確定性時代下,一個兼具穩定性、國際化和現實優勢的新選擇。
近期活動推薦
6月7日在深圳,我們會組織1場"留學機構深度線下探訪",本次會去2家各有特色,風格不一的【美本留學機構】和1家【語培標化培訓機構】。活動適合願意花時間、不喜歡流水線機構並且正在給孩子選機構的家庭。本次各家機構負責人也會就最新的“哈佛事件”做話題分享,聊聊多國聯申趨勢:哈佛國際生招生禁令下的機遇與挑戰。
  • 25Fall錄取案例全息覆盤:頂尖院校錄取者的"非標準化"成長軌跡
  • 從哈佛招生震盪看大灣區學生美本留學「核心地位」與多國聯申的平衡藝術
  • 標化成績如何成為「學術潛力」的視覺化證明
機會難得,優先9年級及以上的家庭,歡迎掃對應的二維碼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