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阿里的三條邏輯

寫給鐵粉:
鑑於現在自媒體的生存空間越來越逼仄。以前禁言還是一星期,今年是一個月,動輒失聯,隨時消失。本號曾做過兩個小號備胎,都炸了,而且我也不知道,到底哪句話踩到紅線。

我做了一個難而正確的決定,開闢最後一塊根據地,作為我們之間的深度連結。知識星球邀請我已久,以前一直沒有緊迫性。今年進入知識付費賽道,定價是

168元/年

。本來想作為一個連線據點,按原來雪球付費問答的88元,但平臺不建議過低,低於平均年費水準,太卷,人家員工也要吃飯,且不符合本號咖位。

我想,我能為你提供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呢?
1)財富增值,資產配置,股票、房產、商品、外匯,分享投資思路。根據平臺要求,不許薦股,不預測漲跌,風險自負。我的投資體系,70%價值投資,29%趨勢投資,略帶1%賭性。股齡近20年,經歷過07、15、21年三輪大牛熊交替,還活著。以前追求年化30%的複合收益率,飽經毒打,人到中年,現在只預期年化15%回報的小確幸。想暴富的,想賺快錢的,不要來了,三觀不匹配。

2)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職場進階、自我教育、心智建設,可能有一點幫助。

3)育兒,研究過幾十本書,可以交流一下帶倆娃的甘苦。
4)讀書心得,歷史興衰,國際風雲,都能陪你侃侃大山。

5)法律諮詢,也可提供,應該在職業律師的平均線以上。

6)玄學術數,略懂,以前雪球問答給孩子取名很受歡迎。

7)每月兩次免費提問的權益,根據雪球問答的價格,這已經值回年費了。
8)老鐵,掃碼吧,茫茫人海,此地相聚。以後主要在這兒交流,或許會提升你的認知,但不會提供情緒價值。

最近嗨不嗨?
享受山呼海嘯的暴發,必須敢在悽風苦雨中下手,現在的收穫只是當初播種的兌現。

好飯不怕遲,雖然驚喜來得晚了點。在被熊市毒打最悽慘的2003年,我大聲疾呼,阿里、騰訊、拼多多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龍頭,中概股和恒生科技,才是股民最值得擁抱的資產《2022不堪回顧,2023何須展望》。
2024年8月,拼多多因為一份不及預期的財報股價暴跌,我明牌抄底《接飛刀了》。去年本號說過,80元的阿里、100元的拼多多,就是市場先生送錢。
天若雨金,當用桶接!
阿里目前位列我港股和美股賬戶的雙料重倉股,作為當紅炸子雞,我覆盤一下,談談當初敢於重倉的理由。
很簡單,投資決策有三條邏輯:
一、分紅回購的高息股邏輯
這三年市場風格輪換,A股拋棄了曾經的“核心資產”,追捧高息股,“紅利低波”造出一堆“股神”。
什麼銀行股、煤炭股,我要告訴你,真正的隱形高息股不是這些東東,而是網際網路巨頭,其中阿里才是真正的高息股。

認識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回購。除分紅之外,阿里的大規模股份回購其實構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股東回報。
先看分紅,2023財年,阿里首次派發年度股息,總額約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億元)。到了2024財年,派息更為豪邁,董事會批准派發包括年度定期現金股息和一次性特別現金股息,總額約為40億美元(約289億元人民幣)。
再看回購,2024財年,阿里以125億美元回購了總計12.49億股普通股(相當於1.56億股美國存托股),彰顯其對自身價值的高度認可。進入2024自然年,累計投入160億美元用於股份回購,約合人民幣1168億元,且在股份回購計劃下還有207億美元可持續使用,有效期至2027年3月。回購,直接減少了市場上的流通股數量,每股對應的收益會相應提高。
阿里巴巴透過大規模回購替代傳統分紅,實質為投資者提供了“類股息”回報。美股長牛的背後就是大公司不斷鉅額回購來支撐的。
在去年股價最低的時候,我毛估估阿里的“分紅+回購”總金額,與市值佔比,其潛在回報率已達到將近9%。在A股,所謂高息紅利,也就4%-6%的股息率,其實比不上阿里巴巴慷慨。
高息紅利,鎖定的是下限,尤其在熊市中,使得阿里成為低風險偏好資金的避風港。因為即便股價被套也無所謂,拿著收息唄,反正比存銀行的收益高几倍!
二、困境反轉的電商股邏輯
阿里的核心業務是電商(淘天集團),貢獻了最大份額的利潤,是生命線,是印鈔機。
從宏觀環境到行業格局,內憂外患,毋庸諱言,阿里電商確實壓力山大:
一是使用者增長見頂(國內年活躍買家數達9億,接近中國網民規模上限);
二是競爭對手分流(拼多多與抖音的內容電商搶佔使用者時間);
三是單次購買價格乏力(下行週期,消費降級)。
但這一切都已經Price in,爛得不能再爛,醜到極處便是美。這時候可以下注賭一把困境反轉,不求恢復高速增長,主業只要能企穩,估值就會劇烈反彈。
據我的觀察,阿里的新管理層正在做難而正確的事。
競爭策略上,不再與拼多多卷價格,而是轉為補貼商家,把扶持商家作為增長第一優先順序,介入商家經營細節,推出新品激勵、站外流量擴充、佣金激勵等政策,協助品牌在全網做大。例如,以現金形式返還佣金,積極與商家追投站外流量,增強商家忠誠度。
拼多多的低價策略毀廠家,補貼消費者,是一種打法,而阿里巴巴養商鋪,育生態,是另一種打法,各有優勢,阿里使用者的存留率和復購率是高於拼多多的。這一點從它88VIP會員的黏性可以看出來。
同時,阿里一邊聚焦主業,壯士斷腕,剝離拋售了各項雞肋資產;一邊更加開放,先後與微信支付、京東物流等實現互聯互通,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的支付和物流體驗。
從資料來看,淘天集團已出現困境反轉跡象。2025財年三季度,淘天集團營收1360.9億,同比增長5.4%,增速創過去5個季度以來新高,客戶管理收入1007.9億,同比增長9%。可以說,基本盤是穩住了。
出海則是阿里電商的一個增長亮點,也是全村的希望。2025財年三季度,國際電商營收377.6億,同比增長32.4%,超預期。阿里比拼多多更多元化,在歐洲、東南亞都佈局已久,不像TEMU單一依賴美國市場,可能面對川普的關稅風險。

三、阿里雲+AI的科技股邏輯

這一點正在被市場逐漸認知,從而引發價值重估。如果說分紅回購托住了下限,AI決定了阿里未來的上限,想象力打開了。
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阿里在人工智慧革命中的角色廣為關注。1月底,阿里率先發布大模型千問旗艦版Qwen2.5-Max,在多項權威基準評測中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目前,Qwen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突破9萬個,全球排名第一。強大的AI技術不僅抬升了阿里雲的服務能力,還為阿里巴巴各業務板塊的智慧化升級提供支撐。
AI不僅僅是卷算力,卷演算法,拼大模型,應用層面落地依賴雲服務。而云是阿里巴巴在電商之外的最關鍵佈局,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中,阿里是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雲服務提供商。2025財年第三季度,阿里雲收入317.42億元,同比增長13%,重回雙位數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公共雲產品的收入增長驅動,其中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長。
CEO吳泳銘宣佈,人工智慧All in三大領域: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臺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未來三年將在雲和AI的基礎設施投入預計超越過去十年的總和。這意味著每年1200億以上的資本開支,自2021年網際網路平臺整頓以來長達4年的戰略收縮,宣告結束,重啟高歌猛進。
總之,阿里是AI時代不可或缺的大玩家之一,雄心勃勃,佈局長遠,它不僅是一家電商公司,更是一家“大資料+雲計算+AI”的高科技公司。
【我們的最後根據地】我的私密書房,期待你的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