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凌鵬
來源:荒原投資凌鵬的策略隨筆(ID:lingpeng_80)
孔子說“四十不惑”,所謂“四十不惑”不是到了40就全懂了,而是知道自己要什麼、能幹什麼、懂什麼,即所謂的“知惑不惑”。只有這樣人生才能進入平和、寧靜的階段,褪去少年的躁動不安。投資亦是如此!如果什麼行情都想參與、老是為“錯過”懊惱,那還是不太成熟。
前幾天有個朋友想找我聊聊,希望為他解惑。我說你之所以迷茫是因為老在思考難解甚至無解的東西,比如接下來市場會如何走?AI最終的路徑是什麼?我也曾經為這些問題苦惱,並認為唯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做好投資。直到2020年我才明白,投資應該解決簡單的事、跨一米高的柵欄、看手中的牌——·至於那些難解或者無解的題,可以不去碰。
但守拙和知惑不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反而我一直強調終生學習的重要性,透過努力學習可以拓展能力圈。芒格在《芒格之道》中說85歲以後的巴菲特還在進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亞當·西塞爾的《價值投資3.0》提出了價值投資的三個階段,我認為只有巴菲特一人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從最初菸蒂派的伯克希爾到成長投資的喜詩糖果到科技投資的蘋果。這是一個長達60年的歷程,不斷學習、不斷進化、不斷拓展能力圈,如果再給巴菲特50年說不定他會投資比特幣。
但這裡有個問題,從巴菲特努力學習、拓展能力圈到最終應用至實戰有個很長的過程。他當年深陷伯克希爾的泥沼時就已經意識到菸蒂投資的問題,但在芒格不厭其煩的教導下花了若干年才從猩猩進化到人。對於蘋果也是如此,他觀察研究好幾年,直到2016年估值接近10倍才下重手。
為什麼如此謹慎,不能Learning by doing?因為投資本來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特別對於私募,我經常給內部說“私募只有一條命,但要你命的行情很多”。如果你只有一顆子彈、一滴血,你會怎麼決策,你還會動不動就為或有的行情衝動嗎?錯過並不可怕,過錯才要命。
所以我們永遠先學習、先總結,有100分的能力才做80分的事。就像現在,我們對傳統週期投資和一般的成長投資相對了解,但對於科技投資尚未掌握,所以過去兩年看了不少書、最近也寫了若干文章、慢慢形成方法論。
1974年12月的某天,保羅·艾倫興奮地衝進比爾·蓋茨的宿舍,說“這個時代已經來了,但我們卻不在裡面!”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這個時代終於要來了,可即便在一個大時代,中間也有很多顛簸。如何健康、穩健地活著比什麼都更重要!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