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在34歲選擇凍卵:時間線、過程與感受

大家好,我是孫玲。
這篇文章來寫寫我在2025年3月底經歷的的凍卵過程。
我今年 34 歲,從動念、預約、到真正打下第一針,經歷了近半年的時間。
我會記錄下我做這個決定的原因、完整的時間線、身體和情緒的反應,還有費用情況。希望這些可以幫你看到這個過程真實的樣子。
AI給我生的吉卜力風格的自拍照

為什麼凍卵

自從搬到西雅圖、有了一段相對穩定的關係後,我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有自己的小孩,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
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完全想清楚。但我越來越覺得,有些事情也許只有真的去經歷了、嘗試了,才會慢慢有答案。
在此刻的我,生活還算穩定,有精力、有資源,也開始能設想人生中“妻子”或者“媽媽”這個角色或許會給我帶來不同的意義。當然,年齡也是一個無法忽視的現實,它帶來的不僅是生育方面的變化,也包括心理和身體上的焦慮。
對我來說,凍卵的動機大致有三點:一、儲備更好的卵子——現在身體狀況不錯,我想先存下一些質量較好的卵子。就算將來順利生了第一個孩子,或許我還會想要第二個,有多一點選擇的可能性,總歸不是壞事。二、瞭解自己的身體——這個過程也讓我第一次正視、主動了解自己的生殖健康。三、科學上的理解——我認同一個常見的觀點:凍卵不會“加快用光”女人一生的卵子。我們本就每月生成一定數量的卵泡,最終只排出一顆,而凍卵只是讓更多“本來不會排出”的卵泡被保留下來。
根據我瞭解到的資訊:女性的卵泡數量是有限的,35 歲之後數量和質量都會明顯下降。即使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抽菸、不酗酒、不吃太多超加工食品,也難以逆轉卵子的自然老化。

我的時間線

  • • 2024年10月開始在 YouTube 上看有關凍卵的分享影片,看完之後覺得“也許我可以試試看”。註冊了公司福利平臺 Progyny,開始瞭解流程,下一步是找診所。
  • • 2024年10月 – 2025年1月找診所的過程拖了挺久,我自己也沒太上心。一直按照 Progyny 的流程等候審批,但比較被動。直到 2025 年 1 月,我才主動打電話預約了 SRM 的醫生。
  • • 2月4日和醫生進行 Zoom 諮詢,對方非常親切,也很會溝通。她講解過程的時候像在講故事,她確實好會講啊,是讓人信任的,跟男友開玩笑——這醫生跟人溝通的時間是不是比在手術室的時間還要多。
  • • 2月13日第一次抽血,一共抽了 8 管。
  • • 2月26日例假結束後的第 2~13 天內,我去做了第一次超聲波檢查,目的是看卵泡數量和發育情況。同時也進行了激素水平的血液檢查。
  • • 3月中旬本應該 3月17日來的例假推遲了。直到 3月19日 才來,21 日早上去抽血檢查激素水平。醫生通知我當晚就可以開始注射促排藥物。

促排過程

  • • 3月21日(Day 1)第一天打針是跟著教學影片一步一步來的,男友也幫我準備藥物並注射。兩天後我開始嘗試自己打針,發現其實沒那麼可怕,反而更不容易痛了。每天晚上注射兩針。
  • • 3月26日(Day 6)回診,做了第二次超聲波和抽血,檢查身體對藥物的反應,也評估卵泡數量和大小。從這天開始加了一種新藥,每天變成早晚三針。
  • • 3月29日(Day 9)再次檢查,情況在預計範圍內。
  • • 3月30日(Day 10)上午收到SRM電話,需要超聲波檢查和抽血,做完之後,醫生通知我促排可以結束了,只剩最後一針——“trigger 針”,用於促排卵。這針要在 31號晚上8點準時注射,同時晚上11點半之後不能再吃喝東西。
所有的安排記錄

取卵手術

  • • 4月1日早上 8:00我提前 7:15 到診所,填寫取藥藥店地址、過敏藥物等其他相關的資訊、跟護士、麻醉師、主刀醫生逐一確認資訊。手術大約 20 分鐘,全麻。 醒來後已經躺在恢復區的床上,完全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把我從手術床轉移過來的。 手術非常順利。當天就能知道取出了多少顆卵子,第二天則會確認成功冷凍的成熟卵子數。最後的結果是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平均值,我挺滿意。

我的感受

一旦進入促排階段,整個過程就像被啟動的程式,只能往前。身體的適應其實比我預想的容易很多。期間不能進行劇烈運動,能量確實比較低,但真正讓我焦慮的,反而是藥物可能對身體造成的未知影響。
整體來說,這個過程比我想象中簡單,也比想象中不那麼痛苦。打針、手術、恢復都在可接受範圍內。甚至我覺得比看牙時要做維護治療還輕鬆一些。

關於費用

公司福利給了很大幫助,Progyny 覆蓋了大部分花費。最終我個人承擔了大約 2500 美元。(後續每年的儲存費用是不是有被涵蓋到,我其實還不是很清楚。

這段經歷並沒有讓我更確定是否要孩子,也沒有立刻讓人生變得明朗。
但我至少知道,我曾經為自己的未來做了一點準備。
那是屬於 34 歲的我,面對未知時,選擇的一種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