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卵子VS25歲的卵子,10年對女性有多傷?

來源:生殖醫學空間
時代變了,父母一手操辦的婚姻變成了對幸福高追求的自由戀愛,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變成女性都是高學歷的文化人。工作平平淡淡變成了遊走各大職場的女強人,似乎有無數的理由幫現代女性抵禦家人“催婚催生咒”。
但是拖著拖著,很多女性就由適齡逐漸邁入了高齡孕婦的行列。但高齡的你可能面對的不止一點問題,其中卵子的影響就不容忽視。
高齡女性通常是指年齡>35歲的女性。
35歲之後女性生育力開始下降,37歲後下降更為明顯。
雖然很不想面對現實,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孕及妊娠成功率也會逐漸下降,即便妊娠,流產、早產、高血壓、糖尿病、前置胎盤、死產、胎兒生長受限等母體妊娠期併發症,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死亡、畸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均會明顯上升。
在這其中,卵泡質量下降也扮演了不可缺少的推手作用。
高齡女性生殖力隨年齡衰退的過程主要是由卵泡數量的減少和卵子質量的下降決定的。
01
先來說卵泡數量
在胎兒時期,卵巢內的卵母細胞數量可達600-700萬,出生時由於大量卵子的凋亡,只有100-200萬,而月經初潮時卻只剩30-40萬卵泡存在。
別看都是以萬為單位,女性一生中只有400-500個卵泡能夠發育成熟並排卵。
怎麼來更好體會這個過程呢?這好比你原來有一座城,後來你剩下了一個區,一段時間過去成了一個院,最後院子也就剩一間房,然後還發現房子的使用權只有一個角。

它的變化是出乎你意料的。育齡婦女的原始卵泡以1000個/月的速率減少,35歲後,卵泡減少的速率更快。至更年期時,剩餘原始卵泡數已經少於1000個。


02
再來看卵泡質量
卵子發揮其使命要經過兩次減數分裂,高齡女性細胞中線粒體能量提供障礙會導致減數分裂異常,進而導致早期胚胎的非整倍體率增加。
同時高齡影響基因表達和染色質結構,隨著年齡的增加,卵母細胞周圍顆粒細胞質量下降,外界有毒因素的累積對卵母細胞也會造成損害。
故卵巢質量的下降有更大機率帶來異常染色體、胎停育、流產、妊娠併發症的發生。
高齡女性種子數量少,質量差,孕育這件事,與適齡女性相比,那可以說是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了。
女性生育力的評估主要包括卵巢、子宮、輸卵管的評估,其中以卵巢為主。下表中列出了生育力評估中卵巢評估的主要檢查。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評估生育力的手段和指標越來越多,但目前仍沒有意向指標能全面、準確評估卵巢儲備能力及反應性,甚至是妊娠後的結局,還需多種指標綜合考量,共同評價生育力。
拖拖拖,總是說“不是不抱,時候未到”,你等得起,卵子可未必。
01
 採用適當補充劑
線粒體功能狀態與卵巢老化密切相關。隨著年齡的增加,卵泡中線粒體功能出現障礙,不能夠為卵母細胞提供足夠的能量,可能會出現卵母細胞線粒體變異,卵母細胞異常減數分裂及異常染色體分離等情況。簡單來說,卵子不好了,懷孕就困難了!
輔酶Q10是一種脂溶性抗氧化劑,主要線上粒體內膜上,在細胞能量代謝中發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透過補充輔酶Q10改善高齡引起的卵巢功能下降,達到保護卵巢儲備,提高生育率的效果。
02
 及時考慮輔助生殖
年齡的上升帶來卵子質量必然的下降,對於目前就有生育要求的高齡女性,輔助生殖技術能很好增加女性成功受孕的機會。
平時只排一個卵,現在透過促排卵一次性可獲得多個卵子,從而增加每個週期的受孕機會;對於高齡女性卵巢儲備差、反應低,醫生要根據多項指標為患者選擇最優方案。
別以為這就萬事大吉,年齡大了,即便是輔助生殖,治療後的胚胎種植率和存活率明顯下降,所以輔助生殖也要趁早。
數量少就意味著寶貴,針對寶貴的資源,輔助生殖也會盡可能提高卵子利用率,給患者最大的受孕率,透過補救性體外成熟培養後行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受孕能極大提高胚胎利用率。
如果採用更高倍數的顯微鏡行精子形態選擇後行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可以對改善高齡女性因胚胎質量帶來的一些臨床問題,但也提示我們,精子和卵子一樣,年齡大了,質量就不行了,這要求不僅僅是女性應該及時把握最佳的生育年齡。
高齡卵子質量的下降,直接帶來的妊娠結局可能就是流產,所以種植之前利用基因檢測技術挑選好的種子能極大提升妊娠著床率並改善妊娠結局。但此法篩選需有足夠數量胚胎,若碰到女性可移植胚胎數量並不多的情況,並不適宜。
透過這兩大法寶,高齡女性也能把孩子要。
那對於短期內還沒有計劃要孩子的女性,也要為以後早做打算。抓緊時間,卵巢(子)如光陰,她也不等人吶。
參考文獻
[1]劉佳,徐陽.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探討[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29(07):865-868.
[2]曹雲霞.高齡女性生育力的變化與評估[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4,6(08):8-12+23.
[3]徐陽.女性生育的最佳時期[J].實用婦產科雜誌,2016,32(04):242-244.
[4]李梅.高齡女性的卵子和胚胎質量[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55(01):16-21.
轉載自公眾號:生殖醫學空間,專注生殖,關愛好孕。歡迎關注生殖醫學空間,我們將為您帶來生殖醫學領域精彩的前沿資訊,研究綜述,指南規範以及會議播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