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前首富,夜路還是走多了

江湖終究不信什麼大鱷,只信大哥。
哈爾濱呼蘭區有一個建築之鄉,叫:
楊林鄉。
前兩天曝光的涉嫌重大財務造假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東方集團(600811.SH),它的實控人張宏偉就是從楊林鄉走出來的。
別看這家上市公司現在的市值還不到60億,當年它在市場上的地位說出來能嚇死大夥
1994年,咱們90後還在穿開襠褲的年紀,人家張老闆已經把自己的公司送上大A了。
當時的張老闆也不過40歲。
張老闆膽兒肥、野心大,24歲的時候就帶著他們楊林鄉50個鄉親,到省城攬工程幹了。
他們攬到的第一個工程是哈爾濱一家醬菜廠500多平米的二層樓廠房,他們能攬到這個活全靠胸脯拍得好。
當時張老闆用三個條件拿下了工程:
先幹活後給錢,幹不好不要錢,不滿意隨時可以掃地出門。
據說這個工程本來計劃是一年搞定的,張老闆的施工隊兩個月就完工了。
這支施工隊拼手速的神話,一直到現在都會被提起。
流傳最廣的是,他們在1983年攬下了黑龍江檢察院和商檢局高15層、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的聯合辦公樓,花110天完成了主體框架工程。
平均7天搞定一層。
這個速度被權威媒體譽為:
創造了內地的深圳速度。
咱們喜歡聽神話,張老闆就給咱們創造神話。
第二年,張老闆就進入北京,並在1988年秋天,在那裡蓋起了一座造型典雅的三星級賓館,命名為:
太陽島賓館。
《哈爾濱市志》提到,太陽島賓館是張老闆和有關部門合資建造和經營的。
公開資料顯示,這個有關部門好像是石油系統的。

不過在一名叫“於長鹿”的高工口中,好像劇本又變得不太一樣。
上世紀80年代末,哈爾濱搞全市建築行業企業資質審查,張老闆的公司連一個有證的工程師也沒有,只被評為承包6層以下的四級建築施工企業。
當年哈爾濱有規定,樓房必須蓋7層以上,意味著四級施工企業無權在哈爾濱承包建築工程。
所以他們找到了在國營建築公司的於長鹿,他一加入,張老闆的公司就通過了資質審查。
當然這個版本不是市面上的主流版本,因為和張老闆富有神話氣息的人設有出入。
時間進入90年代,張老闆一身的膽量和野心,在那個江湖裡如魚得水。
1994年,張老闆的東方集團不僅成為黑龍江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還擁有了國內第一家民營財務公司。
此時的張老闆,早已不是楊林鄉那個施工隊的隊長了。
像於長鹿這樣的高工,曾經是用來救急的,現在已經完全不重要了。東方集團動員他們退休了,沒有退休金。
沒有退休金負擔,在張老闆眼裡,曾經是公司的一個競爭優勢。
沒有退休金,張老闆給安排了股份,用分紅代替退休金。
張老闆畢竟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的大佬之一,是拿過“中華慈善獎”的人。
全國人民都知道,張老闆是大善人。
只不過分紅一直沒有到過這些員工的賬上,這當然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股份是格局問題,分紅是現實問題。

或許張老闆蓋的太陽島賓館,在石油系統深入人心,所以在1995年、1996年把他們持有的一部分錦州港股份也轉給了張老闆。
錦州港是1992年成立的,1998年5月和1999年6月,錦港B(900952.SH)、錦州港(600190.SH)兩隻股票分別在上交所上市。
雖說現在的錦州港虧得面目模糊,但當年招股說明書顯示,那時候的錦州港日子不要過得太爽。
1998年,它家營收2.6個多億,淨利潤能有1.16億。
賬上的存款有3.8個多億,有5700多萬是擱東方集團的財務公司裡的。
哪怕到了2006年,業績不如之前了,它一年掙的淨利潤也能超過1個億。
那幾年的張老闆要麼不幹,乾的都是大事。
1996年參與新華人壽的發起成立,2000年前後參股民族證券,在民生銀行IPO前夕突擊入股等。
有多突擊?
民生銀行是2000年12月上市的,張老闆是從1999年12月開始陸續受讓別人家持有的民生銀行股份的。
別看當時張老闆只是參股這些公司,但它們給東方集團帶來的收益驚人。
東方集團2003年的年報顯示,它家最大的業務建材流通業收入有15億多,利潤只有1.7億。
而“其他”這個看上去不重要,被邊緣化的板塊,收入只有3100多萬,利潤能達到2800多萬。
當時張老闆最大的業務建材流通業,說的是東方家園,一個後來演變成業務黑洞的板塊。
1999年,張老闆在北京麗澤橋附近開出了第一家東方家園,主打的概念是:
建材超市。

東方家園是張老闆在最風光的時期,親自孵化、完全掌控的嫡系長子,那跟錦州港、民生銀行這種庶出還是不一樣。
張老闆在它身上花了很多心思,望子成龍的心態非常迫切,他喊出的口號是:
未來10年中開1000家分店。
那幾年,外資湧入的熱情也日益高漲,張老闆擔心長子還沒養大就夭折了。
從2002年,他開始人為干預,大聲疾呼阻止零售業過度開放。
一邊拔苗助長,一邊不讓別人插秧。
這個操作,像極了現在一些實體老闆在網際網路衝擊的恐慌下作出的動作。
恐慌心態容易導致動作變形。到了2005年,東方家園開了22家,將近一半是虧損的。
當時有東方集團的前高管向《證券時報》透露:
我在的時候,東方集團沒有一天是淨現金流,所有的錢都是從銀行和股民那裡拿的。
當年,這家媒體的報道中還提供了一個資訊:
世界銀行給過東方集團財務公司3000萬美元的貸款,這筆款子在2004年到期。
2004年底,中國零售業正式向外資全面開放。
這時候的張老闆反倒主動找外資談判,想賣了東方家園。
所以在張老闆眼裡,或許也沒有什麼嫡出庶出之分,在利益面前,“長子”也只是棋子。
他說過一句大實話:
我只投那些最後能賣給外國人的產業。
不過東方家園貌似抽走了張老闆的精神氣,他的意氣風發、銳意進取、雄韜偉略,包括走的大運好像都消失了。
2008年,他甚至預判了自己的結局,覺得這個世界是資本的江湖,不是實業的江湖。他表態:
除了金融和資源領域,其它的,我不想做了。

這一年前後,張老闆好像碰上了比自己更硬的茬。
他有意無意暗示過江湖中人自己的地位。比如媒體問他,為什麼企業發展30年還能活著,他說:
你問我為什麼還能剩下來。當然是天的保佑。天不僅指上天的天,還有……
只是此時的江湖可能已經變天了,並不打算繼續罩著張老闆,還專挑他留戀的金融和資源領域下刀子。
他參股的錦州港和民族證券,都被其他人盯上了。
2009年3月份,當時大連港集團成為錦州港二股東,持股比例為19.44%,與張老闆的持股僅差0.29%。
2011年,首都機場集團計劃把自己手上的民族證券給轉讓了。
當時張老闆作為二股東有優先認購權,卻被另一家註冊資本只有4個億,名不見經傳的民企截胡了。
這家民企的背後是一位大夥都比較感興趣的郭姓老闆。
那幾年,還有一個叫趙竑的人站出來說,張老闆收了蘇黎世的黑錢,把新華保險的股份賣給了外資。
不過能從包工頭混成資本大鱷,張老闆就是那一隻打不死的小強。
他以非常快的速度抓到了一根新的救命稻草。
1998年,張老闆曾經以每股0.2港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特時泰,2008年更名為——
聯合能源。
這家公司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存在感,直到2011年。
這一年,它以7.75億美元代價收購英國石油公司於巴基斯坦的所有上游資產,巴基斯坦專案迅速成為集團重要收入來源。
收購的當年,聯合能源集團(00467.HK)和國家開發銀行香港分行展開合作。
2012年底,張老闆與國家開發銀行旗下國開金融共同投資成立合資企業——
國開東方。
只是張老闆與國開金融合作時,最初用的身份比較隱秘,公司名叫——
北京太陽火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國開東方是一個地產開發商的角色,主要針對北京青龍湖片區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和運營。
它的目標是將青龍湖打造成為田園郊野新城。
青龍湖的區域價值曾經在幾年前被熱炒,當時一些地產分析師想勸退大夥,乾脆發問:
你想不想坐在青龍湖屋頂上一直哭?
總之,聯合能源和國開東方都沒能救張老闆,他的東方集團如今存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
沒有了大哥,江湖容不下大鱷那麼多傳說。
來源:老斯基財經(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國債1.6%/存款1.5%/保險2.5%/房租1.7%),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