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海淀家長,還是灣區華人媽媽,都逃不過“雞娃”二字,每個人都在努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孩子教育,一小時上千的補習班說報就報,十萬的留學中介也絕不含糊,但很快父母們便會發現,無法激發孩子興趣的雞娃,是無用功。有了興趣與熱愛,不需要外界託舉,自己也能登頂,正如本文的主人公——雖然是中專生,但卻闖進了全球數學競賽12強,一起來看看外媒如何報道這件事吧!
From: 英文悅讀
微訊號: read_the_economist
17歲的服裝設計專業女生薑萍這幾天成了全網頂流,她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中以第12名的成績打進決賽,擊敗了眾多來自海內外的名校生。
江蘇漣水中等專業學校的校長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學校有一天能和清華北大以及麻省理工等頂級院校出現在同一個榜單上。考慮到姜萍年紀輕輕,她將來在數學上的造詣幾乎不可估量。

最近很多英文媒體也對姜萍的事蹟進行了報道。比如《中國日報》起了這麼一個標題:17-year-old math wiz kid amazes a nation

作者把姜萍稱為:a 17-year-old math wiz kid,其中wiz kid是一個固定說法,《柯林斯詞典》對此的解釋是:a person who is outstandingly successful for his or her age,放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天才少女”。英語裡面wiz kid也可以寫成whiz kid或者whizz kid。
要表達“(某領域的)高手”,也可以直接用wiz,比如:a computer/electronics/chess wiz
文章開頭還有這樣的句子:
Multiple top universities have offered olive branches to the 17-year-old math master Jiang Ping, who secured 12th place at a glob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Her story amazed lots of people as she, the only one from a vocational school, a relatively lower educational level in China, stood out and succeeded despite fierce competition with others from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such as Peking University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多所頂尖大學向17歲的數學達人姜萍伸出了橄欖枝,她在全球數學競賽中獲得了第12名。她的故事讓很多人感到驚訝,因為她是獲獎者中唯一一位來自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職業學校的學生,卻在與北京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學生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好名次。)
作者將她稱為math master(數學達人),類似的道理,“象棋達人”可以說a chess master
要表達“在某某比賽中獲得了……的名次”,還可以學習第一句的說法:secure XX place at a…competition,比如:She secured second place at the piano competition.
a vocational school就是我們常說的“職業技術學校”。要表達“著名大學”,則可以說top/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南華早報》也進行了報道,標題是:Chinese fashion student outsmarts AI teams to reach finals of Alibaba maths competition

這次的數學競賽也允許隊伍使用AI參賽,不過AI參賽的隊伍表現不太理想,最高只拿到了30多分,遠遠低於姜萍的成績。對此,作者用outsmart(超過,勝過)來形容她在競賽中的表現。Out-這個字首很好用,類似的詞還有outnumber(數量上超過),outshine(比……更出色),outpace(比……更快)等等。
同時,作者特意強調她是Chinese fashion student,一名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數學競賽中擊敗了專業AI團隊,這樣的對比更能凸顯她的才能。
最後,不管姜萍同學在決賽中成績如何,都祝福她在研究數學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本文系授權釋出,By 魏劍峰,From 英文悅讀,微訊號:read_the_economist,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