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教育不僅僅在於成績的高低,更在於教會孩子如何勇敢面對挫折。
深刻反思自我,從每一次跌倒中汲取力量,最終在成長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這份內在的堅韌與智慧,將成為他們未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爸爸在讀 原創:跑步
嘿,我是coken。
反思是通向自我提升的橋樑。
“成功並不是終點,失敗也並非末日,最重要的是繼續前行。”(溫斯頓·丘吉爾,《丘吉爾文選》)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關注孩子的成績,更致力於引導他們如何面對挫折與挑戰。
每一次失敗都是成長的契機,而父母的理解與支援則是孩子邁向成功的重要力量。
1
前些日子我參加了女兒學校的家長會,回來後悄悄告訴她媽媽,這次她們班組織的數學6、7、8單元考試成績已經出來了,女兒的成績不太理想,只考了51分。
這次考試的題型比較新穎,題量也比平時多,因此整個班級的成績普遍不佳,平均分只有四十幾分。
正如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面對困難時,興趣和樂趣是激勵孩子克服挑戰的重要因素。
女兒可能因為成績不理想,回家後沒有敢告訴媽媽這件事。
晚上,我注意到她在書桌前認真做作業,便決定不打擾她,繼續忙自己的事情,默默支援她。
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激發她內心的動力,而不是讓她感到被動和壓抑。
我相信比起沒關係和批評,覆盤更有效。
晚飯後,我建議她把數學試卷再重新做一遍,並且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可以隨時向我請教。
她重新開始做題時,遇到幾道小難題,在我的提示下,很快就解決了。
完成後,她的表情明顯放鬆了許多,走過來告訴媽媽她的數學成績。
然後她問我:“爸爸,你怎麼看待這個成績?”
我回答道:“雖然成績不太理想,不過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果,自己找到原因就可以了,下次我們繼續加油。”
她接著說:“爸爸,你知道嗎,放學回家的時候,我心情沉重,忐忑不安,推開門的時候,想著可能會被媽媽兇我,甚至擔心會捱打,明天上學還會覺得難受。”
“哈哈哈哈,然後呢?”聽到她的描述,腦海中浮現出那個畫面,我忍不住笑了出來。
“媽媽沒有生氣,只是讓我重新做整張試卷。爸爸,你猜猜,這次我能考多少分?”
“九十多分?”
“我覺得我能考滿分。”
“哇,原來你能考這麼高分?”
“對呀,你知道嗎,考試的時候,旁邊的同學做得特別快,我急得不行,擔心寫不完,就沒仔細看題,結果全錯了。”
“原來是這樣的問題啊。”
“是啊,我當時沒認真審題。”
“你總結得很到位,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不錯啊,一下子就抓住了關鍵。”
“對,以後做題的時候,我一定不會再急躁,要認真審題再動手。”
“你比現在很多孩子都要厲害,他們考試後,很多人不會去總結和反思。沒有總結和反思,怎麼會進步呢,對吧?”
2
一次數學“考砸風波”就這樣平靜地結束了。
從這次經歷中,自己的女兒至少收穫了:
1、無論成績好壞,我們對她的態度始終如一,爸爸媽媽依然深愛著她。
2、成績不理想並不可怕,也不是無法接受的。
3、考試後要進行總結和反思,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4、重新建立了對數學的信心,明白自己並不是數學不好,而是考試時沒做好準備。
那麼孩子考差,我們該怎麼做?
無論孩子考得好還是差,父母都應該保持冷靜,情緒穩定。
只有父母心態平和,孩子才能不那麼在意分數,在考試中才能保持穩定的發揮。
父母和孩子都要認識到,考試只是對學習的一次檢驗。
成績起伏是很正常的,考完後,分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成績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
孩子考得好,不要直接誇獎“你真棒”,而是可以說:“看來,你這段時間的努力很有成效。
可以總結一下,哪些學習方法或者習慣對你有幫助。”
孩子考得差,也不要簡單說“沒關係”,而是應該告訴他:“成績波動是正常的。
這次考試正好幫你發現了學習中的薄弱環節,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加強。”
在老師講試卷之前,可以先讓孩子重新做一遍錯題。
透過這個過程,孩子會發現有些錯誤並非能力問題,而是因為粗心,比如題目沒看清、計算失誤、塗錯答題卡。
這樣孩子會明白,自己並不是不會,而是不該犯這樣的錯誤。
寫在結尾
認識自己,是智慧的開始。
作為父親,每一次看到女兒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反思取得進步,我感到非常欣慰。
這不僅是一次考試成績的提升,更是她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課。
真正的教育,不在於傳授答案,而在於教會孩子如何思考和麵對挑戰。
這次經歷讓我更加堅信,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抗壓能力,才是他們未來成功的基石。
我也相信在即將來臨的期末考試中她能發揮好自己的水平。
願各位讀者的孩子都能不斷學會自我覆盤。
訂閱《爸爸在讀》
每日精選值得你閱讀的深度好文
幫你跳過那些不值得閱讀的內容
實踐智慧 勝於空談 父親的認知覺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