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一個孩子的最低成本,是做這件事

作者|芒來小姐
來源|武志紅(ID:wzhxlx)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父母的理想孩子形象——
健康、陽光+5分;
自律、勤奮+5分;
讓父母有面子+10086分。
正因為如此,很多孩子從小就“被迫“去給父母長臉。
在一些來訪者身上,我時常看到這樣做帶來的壞影響:
比如為了能讓父母在別的家長面前炫耀一番,他們勤奮讀書、成績優異,
但內心卻極度厭惡這種生活——
自覺去補習班,心裡卻暗暗罵老師、罵作業;
每天晚上都睡不好,總在想白天哪道題沒答對;
時常做噩夢夢到考試不及格,滿頭大汗地驚醒。
在父母看來,這些孩子都“懂事得很”、讓自己倍有面兒;
可內在長期的抑鬱焦慮,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有多痛苦。
而對家長來說,有個問題真應該思考一下:
如果總把自己的面子放在首位,孩子的內心可能正在無聲崩塌。
孩子確診抑鬱後
不肯承認的家長
一個14歲的孩子因為學習狀態極速下滑,被媽媽送進了諮詢室。
“你幫我看看,這孩子是不是裝病不想讀書?”
聊完50分鐘,我感覺孩子抑鬱情緒很重,建議帶她去醫院做評估。
媽媽不情願地帶孩子去了,走的時候還強調:“我不用去都知道,肯定是裝的。”
幾天後,媽媽一個人來了,拿著孩子確診抑鬱症的診斷書,問我們有沒有辦法可以治?
“醫生建議她停課,但這個節骨眼上怎麼能停課呢?學習進度耽誤了誰來負責?”
媽媽氣勢洶洶地責怪醫生“亂出主意”,要求我們在不影響孩子成績的前提下展開治療。
我很坦率地說:
“很抱歉,我做不到。您的孩子已經在服抗抑鬱藥了,說明她的病情已經到了不得不用藥物控制的程度。
如果這時候病情惡化,孩子可能會產生自殘、自殺的衝動。
我們跟您一樣苦惱,您苦惱孩子成績下滑怎麼辦,我們苦惱孩子得不到很好的治療、要是想不開怎麼辦?”
媽媽愣了一下,反問我:
“她怎麼可能生病呢?不就是被嬌生慣養了嗎?
我像她這麼大的時候連學都沒機會上,只讀到四年級就被拖去種地,我都沒抑鬱,她條件這麼好怎麼會抑鬱呢?”
我簡單跟媽媽聊了一下,發現她不是不信任孩子,而是無意識地把面子放在了第一位。
因為學歷低,她在社會上沒少受氣,特別希望孩子考上大學,給自己爭口氣。
但孩子被高強度學習折磨得身心俱疲,以前也抱怨過,但她總是講一通大道理,或者說自己有多累,逼著孩子繼續加油。
即使拿到抑鬱症診斷書,她仍然半信半疑。
後來,孩子再沒來過諮詢室,這位媽媽還是決定讓孩子繼續讀書。
明明意識到這樣不對勁,但比起孩子崩潰,她更害怕看到孩子成績下滑。
對面子的固執,已經讓她無法看到自己孩子的真實需求了。

越想給父母長臉

就越嫌棄自己
我們這一代子女,多少都體驗過父母的“面子工程”。
“去,給伯伯叔叔背首古詩”;
“怎麼不叫人呢?帶你出來真丟臉”;
“就不能考個第一名,讓我臉上沾點光嗎?”
“那誰誰考上公務員了,你什麼時候也考上讓我驕傲一回?”
……
從這些話語裡面,孩子們總能精準讀出父母看重面子的訊號。
但越想給父母長臉,孩子就越會嫌棄自己。
想起我自己小時候,每當聽到這些話時,就很緊張、著急,生怕沒能讓父母滿意,回家被一頓數落。
哪怕不數落,我也會從他們失望的表情裡讀到一絲厭惡,於是在心裡責怪自己“你看你多差勁!”
對此,我還有過一段印象極深的糟糕回憶。
因為我是單眼皮,媽媽是雙眼皮,總有人指出我和她的不一樣。
這時媽媽都會重複一個反應——
抓著我的下巴逼我抬頭,給大家看我的單眼皮,解釋這是隨爸爸。
然後補上一句:“過幾年帶她去割雙眼皮、再墊個鼻子,就好看了。”
每當這時,我都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其實沒有人說過我醜,但媽媽的反應讓我一直有容貌焦慮,覺得自己讓她“拿不出手”。
對孩子來說,如果從小就被父母嫌棄“丟臉”,意味著什麼呢?
他內心會特別希望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渴望得到外界正面回應。
比如——
衣服一定要穿貴的,薪水一定要比別人高,戀人一定要很優秀;
哪怕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也要追求能撐面子的東西;
被人誇一句就受寵若驚、死心塌地信任對方,被騙了也很難意識到。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把這種演出來的、畫皮一樣的東西,稱為“假自體”
所謂假自體,就像一個假的“皮囊”,它原本是用來保護我們的內在不受傷害;
但如果假自體發展得太強大,皮囊下的真實自體就會逐漸消失。
把面子放在首位的父母,很容易養出有“假自體”的孩子。
我還記得,每當媽媽嫌我醜,我都會在另一些事情上努力表現自己,爭取給她長臉。
比如,考試考得更好、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更活躍、得到老師更多更好的評價。
我還去競選了班長,就為了開家長會時,媽媽能當著所有家長的面指著我說:
“剛才講話的班長是我女兒。”
我想得到“優秀班長”這個名號,卻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熱愛和興趣。
我很喜歡寫作,寫作需要很多安安靜靜獨處的時間,但當上班長之後我總是在跟人打交道,根本清淨不了。
為了有時間、精力做好班長這件事,我只能放下這些原本喜歡的東西。
越努力“給媽媽長臉”,我就越遠離了真實的自己。
放下面子
孩子才能真正為自己而活
對孩子來說,不用為父母的面子而活,才能真正卸下負擔、為自己而活。
我有位男性來訪者阿晉,和他爸爸就有這樣的經歷。
因為爸爸很重面子,所以他從小就很努力想要給爸爸長臉。
然而,無論阿晉有多努力,爸爸總會看到問題,這讓他很疲憊。
去外地工作之後,他開始慢慢疏遠父母,彷彿對父母只剩養老的責任,沒啥情分。
有一年他過年回家,和爸爸坐在院子裡吃橘子,爸爸突然說:
“我以前是不是挺不好的?”
他愣了一下沒反應過來,爸爸卻開始抹眼淚:
“我感覺我以前挺不好的,你現在不來看我,就是報應。”
阿晉非常尷尬,連忙說自己只是忙。
爸爸卻搖頭:
“你心裡沒我,我感覺得到。這不是你的錯,是我以前自己沒有做好。”
他聊起過去那些為了樹立嚴父的形象,在家族聚餐上訓斥阿晉的時刻;
也聊起為了在眾人面前撐面子,強行讓阿晉考公務員的時刻;
坦誠地說自己錯把這些壓力和傷害傳遞給了兒子。
那一刻,阿晉感覺自己被看到了,他手足無措地把橘子分給爸爸一半,然後也跟著抹眼淚。
爸爸遲來的道歉,讓一直壓在他肩頭的“給父母長臉”的壓力減輕了。
雖然面對父母還是感到彆扭,但他感覺到,跟爸爸相處不需要揹負很多東西了。
透過那句“是我不對”,他讀懂了爸爸的內心想法,也逐漸允許把更真實的自己展露出來。
對於孩子來說,先有父母的看到,而後才會健康成長。
父母那些放下面子、敞開心扉的話,會像指南針一樣,能讓孩子順利發展真正的自我,在成長這塊少走好多彎路。
在這一塊,我特別欣賞傅首爾的“厚臉皮”。
親戚要她的孩子背古詩,她站起來替孩子說:
“我來背,我給大家唱個歌都可以。”
傅首爾認為,孩子在那種場合被要求背詩,心裡會非常侷促,也會沉浸在一種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裡。
為了維護孩子,她選擇放下自己的面子,這會讓孩子覺得:
“不管多為難,媽媽都會挺我,我可以隨時保持一顆平常心。”
育兒博主李丹陽也分享過一件類似的事:
她帶孩子回老家,外公外婆要孩子給親戚打招呼,孩子不打,老人覺得丟臉:
“不好意思啊,我們寶寶有點膽小。”
她立馬抱著孩子走上去說:
“我們不是膽小,只是跟大家都還不熟,需要時間。認識大家之後,自然會打招呼。”
媽媽這種解釋,在孩子聽來有另一層意思:
“我不是給父母撐面子的工具,不用勉強自己做不願意的事,做我自己就可以了。”
這些媽媽的孩子,都跟她們非常親近。
因為放下“面子”這層隔膜,親子關係才能回到最初、最真、最近的狀態;
這樣的家庭氣氛,才是溫暖、安全、有力量的。
 寫在最後 
對父母來說,放下面子這件事是不容易的。
面對這種時刻,我特別想跟父母們分享一種心態——
走到孩子的身邊去,而不是站在ta的對立面。
學會跟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一起“一致對外”。
當你覺得孩子讓自己丟臉時,冷靜下來,問問自己:
孩子是在故意針對你,還是孩子遇到了困難?
瞭解清楚這一切後,你可能會發現:
自己需要擺平的不是孩子,而是外界事件。
而對孩子來說,他在成長過程中,最不需要揹負的就是父母的面子——
不用總是擔心給父母丟臉,
孩子才敢於拒絕外界不合理的要求;
不用老想著給父母長臉,
孩子才能把全部的力量用來發展自己;
不過度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
孩子才能選擇一條自在的、更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放下面子後,感情才能真正流動起來——
當孩子真正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信任、珍愛,親子關係才能成為孩子的避風港和安全屋,讓他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想到父母就充滿力量。 
「在看」+「轉發」願我們放下面子,允許孩子自由成長,發揮自己的潛能。♥
學堂總編老狼,小時候把所有的零花錢全買書和雜誌了,沒錢就去撿破爛賣了買,不夠就買舊書攤上的過刊,或者與同學合資買,分著看。
兒童文學,天文愛好者,奧秘,飛碟探索,航空知識,艦船,科幻世界……就沒有他不愛看的。
現在常有人說學堂主編老狼博學,他說:我看書看雜誌多,興趣賊廣,當年的“不務正業”,至少在後來幹出版,現在當主播上,都賊有用。
閱讀的重要作用,不是體現在“我現在讀完就能立刻用上,立馬就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它更像是種子,一顆顆關於審美力、判斷力、思考力的種子被種在心底,說不定什麼關鍵時刻,便會結出改變命運的果實。
2025雜誌訂閱季到了,不妨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雜誌讀一讀。
這次,我們準備的很全:萬物、好奇號、商界少年、陽光少年報、國家人文歷史、學科雜誌……統統都有
點選下面小程式,即可訂閱
↓↓↓
(廣告)
作者介紹
芒來小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婚姻家庭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自體心理學長程在讀。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微博:@武志紅。現於北上廣深杭廈門成都蘇州南京青島10個城市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