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陪讀生活:女兒高三這一年……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798 篇文章
題圖:文中插圖來自電視劇《小歡喜》
作者:豆丁,一個女娃的媽媽,穩定且循規蹈矩的生活外,尋找一些小確幸。喜愛讀書、畫畫。
女兒去年六月高考,高考前的高三一年,我們選擇了陪讀。一年的生活,說它短暫,是時間上過去了再回頭看,只有一年的時間;說它挺長,是其間的經歷和心路,其實感覺漫長。
女兒現在已經步入大學校門,高考取得了令我們仨都比較意外、也比較滿意的成績。說是意外,其實也是情理之中,高考前,肯定是有點緊張的,但她的心態總體上比較平穩,高考也取得了三年來最好的成績。回頭看看,一年的陪伴生活還是值得回味的……
娃上高中,要不要陪讀?
在娃結束了初中的學習生活後,高中要不要陪讀?我也糾結了許久。身邊同事朋友的孩子,有高中三年一直住校的、也有一直陪讀的,高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高考發揮不好的,有住校生、也有家長陪讀的。就是說,參照別人家的孩子,要不要去陪讀,沒有經驗可借鑑。
我們家當時的情況是,娃就是想住校,理由很簡單:沒住過校!我覺得這個孩子對於沒經歷過的事情,都非常感興趣,都想體驗一下。我呢,一方面想陪讀,一方面又覺得娃的高中學校在我們平日生活圈的城市另一端,我和她爸爸上班通勤會非常麻煩。爸爸呢,一直是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想住就住,想陪就陪,還勸我:為什麼要和孩子擰著來呢?而且高中孩子學習壓力大,如果家長焦慮孩子的成績,整天在孩子面前嘮叨,陪讀是不是起了反作用?!
於是,高一、高二兩年,孩子都是住校,週末回家。她是一個性格比較像爸爸的孩子,當年她爸爸在軍校上大學時,哪個宿舍關係處不好,就把她爸爸調到哪個宿舍去住,算是一種協調吧。所以,娃在學校和同學們相處都挺好的,幾個關係好的朋友,現在上大學了不在一座城市,過生日還互相寄送禮物,挑的也是對方喜歡的,就是互相懂你,這份情誼也是蠻珍貴的。
高二結束,娃說想晚上回來住,也是學習了一天,晚上可以和我們聊一聊——義不容辭啊,我們也樂意讓她在緊張的一天學習之後,放鬆放鬆。於是,找房子、搬家,文章裡的一句話,其實經歷過的家長都懂其中事情很多,但是孩子高三一年,有條件陪讀的家長一定會義不容辭,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現在,身邊有朋友問我,孩子上高中要不要陪讀?我會說: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想住校,就讓他住;只要孩子覺得晚上休息不好或是其它原因想出來住,無論是學期結束,還是學期之間,家長都要支援孩子。
陪讀,我們都陪了些啥?
我們都陪啥?順其自然,日子照過,就是換到了學校附近住而已。娃每天一早揹著書包過個小路口就到學校了,我會比平時早出發半小時去單位上班,爸爸如果早上有課,會六點前出門坐第一班地鐵,冬天經常是天還沒亮就出了門。
晚上爸爸都會等在學校門口,接娃回家,走個十分鐘的路程,娃挽著爸爸的胳膊,一路聊聊學校發生的事情。爸爸是個情緒非常穩定的人,兩個人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高高興興回了家,偶爾哪天,娃不高興了,那是對她爸說的啥生氣了,絕對不可能是學習上的事情,爸爸不盯她這些,都是一些小事情。爸爸到家會給我使個眼色,我就知道:高三的娃惹不起。一天中間的時間,陪讀家長會啥事都沒有。娃中午在學校吃飯午休,早出晚歸,是真正的早出晚歸,我們其實就是早晚陪陪她,講講話,聊聊天。然後陪過來的朋友告訴我,聊啥?除了學習、除了成績,啥都可以聊。早晚,基本就是聽她說,晚上,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趕快洗洗睡覺嘍。我是真希望高三的孩子能多點時間睡覺。
陪她學習?沒有機會,也不會陪。沒有機會,是高中的孩子一天都在學校,晚自習回來快十一點多,我們都要睡了,第二天都要上班。不會陪同,是爸爸始終覺得,學習是娃自己的事情,如果娃用心學習,不用你陪著,她也在用心學;如果不用心學習,你陪也是浪費時間精力。高三的一年,我經常會在早晨目送她背個書包走去學校。看著她的背影,我會想:這個小姑娘,喜歡去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們,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多聽聽老師的建議
利用家長會以及平時與老師的交流中,多聽聽老師們的建議。老師們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啥樣的學生沒見過,絕大多數的老師是真心為孩子們好。要不要請家教?老師會說:高三了,時間緊,請家教重點是查缺補漏,每個孩子缺的點不一樣,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看。另外,如果上課把孩子的時間佔得一點不剩,特別是高三後期的孩子,會得不償失,因為沒有人可以一直緊繃著弦,會出問題的。週末就是他們放鬆的時間,可以去吃好吃的、看場電影,出門散散步,家長的作用就是業餘時間帶他們放鬆。這點讓我們受益匪淺。你越放鬆,孩子越放鬆。
你放下了對孩子過高的期待,孩子會帶給你驚喜。
怎麼放鬆高三孩子的心態?
我們知道:無論做什麼事情,當你在“放鬆”的狀態下,“無意於佳”可能更出“佳績”。我們家娃從初中開始,在學習的壓力下,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容易緊張,越想考好經常越發揮不好。於是,我建議爸爸,可以給她找找專業的心理老師,看看怎麼緩解她緊張的心態。因為我們不專業,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做。
於是,在經過娃的同意後,嘗試著給她找了一位專業的心理老師。在第一次接觸之前,爸爸對她說:既然找了老師,那麼就要和老師誠心去交流,認真配合老師。並不期待多好的效果,就是先試試。結果,第一次去,孩子就非常喜歡她的這位心理老師。老師是單獨和孩子交流的,也會和我們父母交流,瞭解情況,然後用專業的知識為娃催眠、放鬆。結束後,娃會覺得非常神奇,像睡了一個非常好的覺,很放鬆。
於是,當娃疲憊了,或是有困惑,而我們父母無解時,就會讓娃去和這位心理老師聊一聊,每次聊完,孩子都會很開心。當然,我們為她找了一位女老師,每次也都會在諮詢室外等著陪著她。爸爸說,高考前,無論娃的狀態怎麼樣,都去和老師聊一聊。高考前一週,最後一次諮詢結束,老師對我說,娃狀態挺好的!我們就這樣,帶著“挺好的”狀態上了高考的考場。
女兒十八歲的成人禮上,我和爸爸寫給她的信裡說:“在人生漫長的遠行和跋涉中,高考也只是眾多山峰中的一個,不管結果如何,它都不會定義你的全部。你的價值遠遠超過一張試卷,你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我們會無條件地愛你,支援你。”我想,我和爸爸一直在這麼做,女兒有什麼話也願意和我們說,好朋友應該就是這樣的吧。
–  END  –
推薦閱讀

她也沒見過高三的太陽,但還是失敗了……

高考之後,一切才剛剛開始

“不補習”的海淀媽媽,最後怎麼樣了……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