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京召開媒體溝通會。剛剛作為代表參加完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的他透露,在新興技術浪潮撲面而來的今天,儘管已近74歲,但他正在積極帶頭使用人工智慧。
“大家都在用,你們不用行嗎?考核你們就過不了。”他認為必須要向年輕人學習,必須適應,提升效率。因此,新希望也成立了好幾家機器人公司,使用機器人能大大提升生產效率、保證質量,融入社會。
他分享了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與梁文峰一起用餐時的交流細節:“我問他公司現在多少員工?他說160個。我說做那麼多事才160個人,是全開源的嗎?他說是的。我說上市了嗎?他說沒有上市。”
同時,劉永好表示,DeepSeek的影響力很大,集團旗下很多公司都在用,新希望金融科技公司有600多人,要求在半個月內全部上線DeepSeek。
他在溝通會上多次點讚了年輕創業者和新興科技企業。他表示,宇樹機器人能跳上央視春晚,這是為國爭光。“年輕人更懂、更能幹,他們敢闖,很多創業的企業家都是20多歲,30來歲的年輕人,而且他們幹得非常好,進步非常快。”
2025年全國兩會,劉永好將重點關注三農問題、民營經濟成長、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三個方面,包括加快推動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效能;築牢畜牧業根基,從小規模向大規模邁進,如何讓農民獲利,公司如何與農民共進;如何制定牛奶標準、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提升消費者信心等。
在溝通會上,他還針對AI對人工的替代效應、機器人進家門、民營企業內卷與競爭、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等熱門話題進行了一一回應。
給創業者的話:羨慕年輕人 如果是20多歲一定積極參與AI創業
劉永好:我很羨慕年輕的同學,他們比我小50歲,但是他們出生就是網際網路時代。
他們對人工智慧的理解更深,學習也比較好。我想,假如我還是20多歲,我一定積極地參與到人工智慧大模型的創業中去,先到企業裡當掃地工都行。
我一步步走過來,我羨慕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因為科技在進步,人工智慧將會席捲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這是最偉大的變革。
談AI對人工的替代:必須跟上不能落後 成為時代積極的參與者
劉永好: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變化轉型和發展比我想象得還要快,這時候面對巨大的世紀變革,我們必須跟上,不能落後。
怎麼跟?我們不太可能直接去做大模型,但首先可以知道大模型是幹什麼?解決什麼問題?怎麼跟產業結合?誰在這個產業做得好?怎麼向他們學習?
要多跟年輕人溝通,看他們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是不是可以借鑑,引薦優秀年輕參與變革,不能落伍,要成為這個時代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路人,這尤為重要。
談民營企業內卷和競爭:內卷不好但也避免不了 走自己的路積極應對
劉永好:如今一些產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企業),生產力特別強,都想做強做大,但市場就這麼大,我們必須變革,必須轉型。
創新體現在產品創新,是不是有新的品種,新的口味,新的變化,新的營養價值,是不是更方便使老百姓更喜歡,是不是更時尚;另一方面,用新質生產力進行最佳化,以此提升生產效率。
目前市場競爭激烈,內卷當然不好,但也沒有辦法,很多企業都很拼、很努力,這避免不了。在很卷的情況下,我們自己走我們的路,我們積極應對。
中國企業很有韌性 中國民營企業群體正在挑起國家的重擔
劉永好:我們座談會一共六個企業家發言,我對其他五個都非常欣賞。
首先,任正非老爺子,年齡比我大,但頭腦清晰,看得長遠、敢於擔當和挑戰,向他學習抗壓精神;
比亞迪(指王傳福),每年推很多新車,把所有級別的車(不論高檔、低檔),都用智慧駕駛體系來武裝,這很了不起,能為中國製造業增光。不單造車,在電子產品,電池好多領域都做得相當不錯,是我學習的榜樣;
還有虞仁榮的做晶片的企業,立足科技,透過資本市場併購來擴大研發汽車晶片,也是民營企業的驕傲;
王興興做的人形機器人,他的整合能力,對事業的熱愛與研究,用中國製造業的優勢,在那麼短的時間,從四腳到兩腳,從笨拙到敏捷。
我覺得最後人形機器人進入千家萬戶是必須的,只是需要時間。我率先要買一個,幫我按摩按摩,幫我端端水,只要價格適當,不是挺好的嗎?
還有雷軍,他肯學習,也非常努力,能把手機做到全球第三,在智慧汽車領域也嶄露頭角,在工業化、人工智慧等方面都比較努力,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
我覺得企業家都是各有各的招數,各有各的打法,企業家精神就是不怕拼,敢贏,就是一個執著擔當的能力,就是一個勤奮努力拼搏的能力,再加上主動創新的能力。
中國企業很有韌性,壓力大,但總會站起來,社會信任他們,中國民營企業群體正在挑起國家的重擔,為國家爭光,是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驕傲。
展望:民營經濟信心一定會有所增強,週期波動會逐步走平
劉永好:第一,中國14億人口大市場不會變;第二,中國改革開放,形成一定的消費能力和經濟格局,這個沒有變;第三,國際競爭環境複雜,出口壓力越來越大;第四,中國的製造能力太強了,傳統產業很卷,卷價格、卷營銷、卷市場,最後就是利潤很薄,甚至不賺錢。
我相信透過一系列政策支援,民營經濟信心一定會有所增強,週期波動會逐步走平。我注意到近期資本市場也有較好的表現,科技股漲得不錯。
我們要堅定信心,不躺平,積極應對積極轉型,多數民營企業利用轉型升級,狠抓科技,新的科技進步,會充滿活力,總有一些企業走到新格局下,求得新發展。

2025年,國際在職博士有很多熱門專業,適合各行各業的管理者: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