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留學生海歸太慘了

2025年,留學生這一群體,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口氣,來抵禦世界帶來的冷風。
一邊是美國對留學生政策的反覆收緊,身份稽核一日三變,未來不可預測;
另一邊,是國內社會氛圍的微妙變化,從熱情歡迎到小心防備,從期待驕子到質疑忠誠。
彷彿一夜之間,留學生成了夾縫中最孤獨的群體。
有人打趣總結:“出國,被懂王當成小偷;回國,被董後當成小偷。
他們笑著講述,但故事背後,都是無法言說的艱難。
2025年春季以來,特朗普政府在留學與工作簽證領域持續收緊。
據多家美國移民律師事務所及行業觀察反饋,隨著審查標準趨嚴和材料要求增加,F-1簽證與OPT工作許可的個案處理週期出現不同程度延長。部分敏感領域(如人工智慧、資料科學、半導體)的畢業生在申請過程中被要求提交更多補充材料,個別案例的審查時間甚至超過180天。
此外,美國移民局(USCIS)於2024年初改革了H-1B抽籤註冊流程,引入受益人繫結機制,加強註冊真實性稽核。儘管這一調整主要著眼於流程公正,但業內普遍反映,對敏感專業和特定背景申請人的審查標準同步收緊。
與此同時,整體審查趨嚴,使國際學生的身份維護難度顯著上升。
據NPR與《華盛頓郵報》報道,僅在2025年初,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因內部系統錯誤及審查策略調整,導致近5000名國際學生的SEVIS記錄被異常終止,部分學生因此失去合法身份,被迫離境或重新申請身份修復。
圖源:NPR官網

大量留學生遭遇了“Offer撤銷潮”。

有些中國留學生甚至因為OPT審查延誤,無法在入職期限內拿到工卡,只能終止合同。
對留學生來說,這種變化的真正殘酷,不只是某一次簽證失敗,不只是某一份Offer失而復得。
最深的打擊,是未來本身失去了可預測性。
在傳統印象中,只要成績足夠好,履歷足夠優秀,就能留在美國,融入體系,開拓事業。
而現在,即使頂尖名校畢業,即使專案經歷豐富,即使順利拿到心儀崗位,一紙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動,依然能輕易讓一切歸零。
選擇留學,本是一次理性且長期的投資決策。
但當規則本身不斷變動,當政策像風一樣反覆無常,留學生們失去的不只是一個工作機會,而是對未來可以掌控、可以規劃的基本信念。
他們被迫學會:
努力本身,不一定能對抗環境;理性決策,也可能敗給非理性的時代。
在這種不確定感之下,連做夢,都需要小心翼翼。
如果說在海外,留學生們被外界質疑的是動機;
那麼回到國內,等待他們的,是社會心態的微妙降溫。
4月,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一句“海歸裡面有間諜,我們絕不用海歸”,引發軒然大波。

雖然這未必代表主流聲音,但事實是,近年來,對“海歸”的標籤化認知確實在社會中逐漸擴散。
根據多家招聘平臺釋出的最新就業趨勢報告,海歸學歷在求職市場上的優勢正在減弱。
用人單位越來越看重求職者的落地能力、長期發展意願,以及對國內市場的適應度。
簡歷上的海外經歷,仍然意味著開闊的視野和學術積累,但同時也需要透過更多本地經驗、文化認知,來重新驗證歸屬感和可持續性。
在不少企業的招聘過程中,留學生們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在部分行業或特定崗位的求職階段,有人被要求補充更多關於海外經歷、實習內容的資訊;
有海歸反饋,在內部晉升過程中,因履歷背景特殊,被要求延長觀察期,晉升節奏被隱性放緩;
在職業社交場合,也有人反覆被問及敏感問題——“你回來多久了?”、“有沒有再出國的打算?”
留學生不再是過去那個被預設賦予光環的“稀缺資源”,而成了用人單位眼中的“需要額外瞭解和觀察的變數”。
事實上,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這種謹慎也並非毫無道理。
單憑一段海外經歷就被賦予光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如今,留學生需要用更紮實的本地經驗、更穩定的長期規劃,來重新證明自己的歸屬感和可持續價值。
他們面對的,不是個別偏見,而是整個社會心理、用人邏輯的系統性調整。
歸根結底,留學生今天面臨的困境,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時代變化帶來的結果。
全球化的信任體系出現了裂痕,地緣局勢愈發緊張,各國社會的心態也在收縮。與此同時,國內的用人標準趨向穩定與可控。
曾經,留學幾乎等同於更廣闊的機會;而現在,這條路卻變成了一場漫長的旅程,需要不斷重新驗證身份和歸屬感。

他們曾是連線世界的人,如今卻不得不接受小心翼翼的審視——不僅要證明能力,還要證明自己屬於哪裡。
而這一切變化,來得幾乎無聲無息。
留學生們早就習慣了努力、適應和競爭。但真正讓這條路變得更沉重的,並不是能力本身,而是時代帶來的不確定,以及在不斷變化中,需要一遍遍自證存在和信任的無形壓力。
還好,他們並不孤單。
國家始終關心著留學人才的歸國之路。2024年末,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留學人才回國服務工作的意見》(←點選檢視),明確提出:要最佳化回國創業就業環境,完善配套支援政策,積極吸引和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
方向已經清晰,政策也在不斷完善。但真正的歸屬感,終究要靠每一位歸國者,靠一步步走出來,靠一點點積累爭取。
時代在變,路上有起伏、有挑戰。但那些始終向前的人,依然值得被看見,也值得被期待。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