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at makes you unique 什麼讓你與眾不同?
-
Why are you 為什麼是你?
為了找到答案,有人把目標院校的官網扒了個底朝天,有人求助學長學姐過來人,但志趣不同、追求不同,終不得解。
對於迷惘的家庭,時代雜誌年度最佳少年(Kids of the Year)的揭曉,或許能給出一個完美的解答。
《時代》雜誌每年都會評選“年度風雲人物”,2020年它首度增設了年度最佳少年的獎項,旨在表彰那些在社會正義、科學、教育、創業等領域做出貢獻的8-16歲年輕領袖。
2024年的榜單由《時代》雜誌和《時代》兒童版聯合推出,共有6名孩子上榜。
從這份宣揚主流價值觀的獎項裡,棕櫚君不僅找到了美國大學喜歡什麼樣的學生,還挖出了一些育兒秘密。
01
用肥皂治療皮膚癌

Heman出生於衣索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母親是老師,父親是人力資源專家,4歲時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移民到美國。
他最早的記憶是看到工人沒有任何防曬措施在烈日下工作,父母教他和姐妹們要遮蓋好身體,並解釋說長時間在戶外不塗防曬霜或不穿適當衣服可能會患上皮膚癌,這種癌症能治癒,但治療費極高。
對世界總是充滿好奇的Heman開始思考自己能如何提供幫助,想要用一種更便宜的手段幫助戶外作業的人們擺脫皮膚癌的困擾。
幾年前,他讀到了有關「咪喹莫特(imiquimod)」的文章,這種藥物除其他用途外,還可以有效對抗和治療皮膚癌早期。咪喹莫特通常以乳膏形式存在,Heman想知道,這種藥物能否更容易地提供給處於疾病早期階段的患者。比如把一塊肥皂當作藥物的輸送系統,不僅簡單,還比皮膚癌治療通常花費的4萬美元更便宜。
Heman回憶說:“什麼是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意?是拋開社會經濟階層,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東西。”
但僅將咪喹莫特與肥皂混合行不通,因為藥物會被洗掉。是不是可以和脂質奈米顆粒結合起來,這樣當肥皂被沖走時,奈米顆粒會留在皮膚上釋放咪喹莫特,從而實現最佳治療?
2023年,14歲的Heman製作了一段影片來解釋他的想法並參加了3M青年科學家挑戰賽。不久他被評為獲勝者,拿到了2.5萬美元的獎金。但他仍然需要一個專業的實驗室開展研究。去年2月他的機會來了,Heman在活動上認識了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當助理教授的分子生物學家Vito Rebecca。
Rebecca同意資助Heman,擔任他的首席研究員,邀請他到巴爾的摩實驗室一邊做實驗,一邊學習。
近半年來,Heman和Rebecca一直在對老鼠進行基礎研究,同時他還在積極推廣自己的想法,去年6月在波士頓舉行的美國未來醫生和醫學科學家國家學院會議上面向8000人發表公開演講。
他知道從靈感到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中間可能需要十年的時間。但十年後Heman也才25歲,這個年齡的醫學生甚至還沒完成研究生教育。
而對自己在短短15年內取得的成就,Heman仍保持謙遜的態度。他說:“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我所做的。我只是有了一個想法,朝著那個想法努力,並最終將其變為現實。”
02
用智慧滅火
Shanya Gill加州聖何塞家後的一家餐館,在2022年因一場大火毀於一旦。她和家人至今都心有餘悸,媽媽變得疑神疑鬼,總是反覆檢查,確保爐子已經關掉。
現年13歲的Shanya瞭解到,烹飪時無人看管是導致家庭火災的主要原因。她認為煙霧探測器在提供緊急警報方面並不總是有效的,因此她著手發明一種裝置,可以在火災發生之前就能準確發出警報。

Shanya計劃使用熱像儀和小型計算機來檢測無人看管的熱源,如果兩分鐘內沒有人,它就會向用戶傳送簡訊,警告可能出現火災。
這一發明想法讓她在JIC賽默飛青少年創新者挑戰賽(美國一項針對中學生的著名科學競賽)擊敗了其他2000名申請者,贏得2.5萬美元的獎金。
在比賽中,Shanya意識到人工智慧比Python快得多。所以她改變了程式設計方式,還將程式碼放在了開源的 GitHub上讓所有人提出建議,她不想為這項技術申請專利。
根據美國國家消防協會的資料,2022年約150萬起火災中有四分之一發生在家庭中,造成 2700多人死亡,這幾乎佔當年火災造成的平民死亡總人數的四分之三。
“我只希望人們在自己家的時候感到安全。如果我是唯一的創造者,那麼很難把它推廣到任何地方。”
組織JIC的科學協會主席Maya Ajmera表示,Shanya的專案之所以脫穎,是因為它採用了一種創新的方式,利用工程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她還不止步於此,正在與消防員們建立聯絡。
聯邦機構也正在幫助 Shanya 嘗試為該應用程式提供資金,並更大規模地推出它。目前產品幾乎已經完成了……
此外。Shanya說她過去一直因身材問題而缺乏安全感,還因為身材問題被人謾罵。但近年來,她因為自己的專案變得越來越自信,創新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僅對你幫助的人,還對你自己。
03
用法律手段打響環保戰

2021年,Madhvi在媽媽的陪同下,和Cutter見面了,她們談到了PFAS如何進入飲用水、土壤、食品和空氣。同行評議研究也發現,接觸一定濃度的PFAS會對兒童的發育產生負面影響,降低生育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風險,升高膽固醇水平。
Cutter對PFAS已經有所瞭解,但這還不足以推動她起草一項相關的法案,但Madhvi鼓舞到了她,給她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
2022年,Cutter真的發起了一項法案,禁止在化妝品、地毯等各種消費品中「故意新增」 PFAS。為了爭取對這項立法的支援,Madhvi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與州長Polis聯絡,法案通過後,Polis邀請Madhvi參加了2022年的法案簽署儀式。
這並不是Madhvi和Cutter第一次合作。2021年,Cutter提出禁止大型零售店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禁止餐廳使用泡沫塑膠容器時,Madhvi也支援了這項法案,並與市長和企業交談,開展簽名活動,2024年初這項措施終於全面生效。
Polis一份宣告中告訴《時代》雜誌:“很自豪有像Madhvi這樣的年輕人,努力保護我們現在和子孫後代所熱愛的地方,毫無疑問她是這一領域的倡導者和領導者,我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她接下來會做什麼。”
現年僅13歲的Madhvi並沒有滿足於現狀:“還有更多的東西需要禁止,比如衛生紙和清潔產品中的PFAS。”
而儘管年紀輕輕,Madhvi在環保倡導方面的經驗卻非常豐富。
早在塑膠泡沫法頒佈前,她就已經鼓勵科羅拉多州傑斐遜縣在其所有公立學校改用可堆肥的午餐托盤。2021年,她和學區在一小時內收集了超過2.2萬隻可回收記號筆,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2022年她被選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的兒童顧問,在日內瓦總部發表演講,講述兒童享有清潔、健康和可持續環境的權利。最近,在印度的家鄉,她抽出時間組織了一次海灘清潔活動,並在學校發表關於汙染問題的演講。
除了倡導之外,Madhvi 還會彈鋼琴和小提琴,寫音樂,還是跆拳道黑帶。對於想要參與環保行動但不知道從何開始的同齡人,Madhvi 建議與民選官員聯絡。“如果他們一次拒絕,就繼續努力,繼續詢問。”
04
修理腳踏車,改變生活
媽媽拒絕了,但她確實可以提出幫助他籌錢買腳踏車。於是,Dom計劃透過觀看 YouTube 影片磨練出來的技能,給別人修理腳踏車來攢買車的錢。同時還建了一個修理服務網站。
最終,他終於攢夠錢買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腳踏車,還在聖誕節用剩餘的錢給另外六個孩子送了一輛全新的腳踏車當作禮物。

起初Dom在家裡工作,業務增多後,他直接租了一個沒有電、沒有空調、沒有暖氣、沒有浴室的車庫。
儘管面臨挑戰,Dom還是堅持了下來。2023年9月,他在賓夕法尼亞州馬爾文市的店面盛大開業,主要業務有腳踏車調校和維修,並銷售新車和翻新腳踏車。
節日期間,Dom捐贈了121輛腳踏車給正在戒毒的年輕人和無家可歸的人,這超過了他當初定下的每年捐贈100輛的目標。
2023年秋,Dom向賓夕法尼亞州一所專為自閉症學生設立的學校伸出了援手,提出捐贈專為有特殊需要的騎手打造的腳踏車。
他的行動不僅感動了該校的校長,還得到了賓夕法尼亞州眾議員Melissa Shusterman的表揚,她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Dom是一個很好的榜樣,說明年輕人多麼雄心勃勃,多麼關心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問題。他的慷慨和成就令人印象深刻,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
不過對於 Dom 來說,這個專案依然純粹而又個人化。
他說:“我喜歡腳踏車,對我來說,腳踏車代表著很多自由,騎行是一種讓我頭腦清醒的方式,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如此。”
05
讓每個寵物都有防護靴

Jordan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動物保護之旅。
她說自己跟著媽媽“做志願者長大的”。8歲時,兩人幫助了一家位於亞利桑那州的非營利組織Luv of Dogz Fund,為無家可歸、受虐待和獲救的狗提供援助和資源。透過在該組織的工作,Jordan培養了對動物的“絕對欣賞”。
她還呼籲立法改革。2023年,她倡導一項全州範圍的法案,禁止銷售經過動物測試的化妝品,預計該法案將在下次立法會議上由州參議員約翰·卡瓦納重新提出。
許多孩子關心動物及其福利,Jordan的與眾不同之處是什麼?
“她的熱情和精神、她的知識與雄心”,亞利桑那州狗狗外出日創始人莫妮克·赫伯特說,“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15歲孩子都能像Jordan一樣。”
06
聾啞人也有演員與冰球夢
他是該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提名者,也是美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艾美獎提名的黑人聾啞演員。

接下來, Keivonn將出演短片《Fractal》,並出演斯蒂芬·阿什利·布萊克的處女作《Steal Away》,這些都是讓聾啞人繼續受到更多關注的機會。
他說:“電視和電影中的大多數人都是聽力正常的,讓聾啞人扮演聾啞角色是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
同時, Keivonn興趣廣泛,不僅涉足影視,還在冰球運動上有所建樹,是馬里蘭州鮑伊冰球俱樂部10歲以下球隊的一名聾啞球員,他的目標是成為第一位聾啞黑人NHL球員。
以上就是2024年時代週刊六位最佳少年的故事。
他們性別不同、膚色不同,卻都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以一種有趣、易於理解但非常有影響力的方式做出了改變。
美國大學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學生?他們的事蹟至少給出了三個答案。
美國大學的本科招生邏輯與許多國家的唯分數論截然不同,它們希望學生有感興趣的領域,用熱愛支撐起自己的申請靈魂。
像是上面提到的六位少年,每個人都有專注的領域。有人對化學充滿好奇心,運用專業知識研發癌症藥物;有人對環保與救助感興趣,於是推動立法或是建公司做防護套……他們透過興趣建立了與世界的連線。
所以,棕櫚君建議同學們要做好學術熱情的探索和發展。想清楚以下問題:
1,你是否足夠了解自己?(哪些方面能力比較強?哪些比較弱?做什麼非常有成就感?喜歡使用哪些技能和工具?對什麼問題有好奇心?現有興趣裡哪些主要哪些次要?)
2,當你瞭解自己之後,從現在開始在你的學術興趣方向上你想做什麼?這件事情能不能持續2-3年到申請之前,甚至更長時間?
只要有足夠的內驅力,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取得非凡成就。
美國大學注重服務精神的考察,重視學生的利他主義。
但這種利他並非早前流行的去非洲救助兒童與支教、南極做環保專案等,他們期待看到的是,發現身邊的真實需求,利用自己的知識與創新思維解決問題。
比如哈佛大學:我們的招生辦公室會從眾多申請者中,謹慎挑選那些我們認為最有希望在未來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賓夕法尼亞大學:我們致力於尋找將知識應用於“服務社會”的學生。

這種貢獻影響力自然是越大越好,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立刻產出結果。總歸來說,名校關注的是你能否利用好資源去改變世界?或是你願不願意在可能沒什麼回報的情況下找出辦法改善現有狀況?
就像15歲的Heman Bekele目睹炎炎夏日工人的艱難,於是想研究肥皂治療癌症,即便這可能耗費他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他都樂於投身其中,只願拯救更多患癌潛在人群。
這些“小而深”的貢獻,往往比“大而空”的慈善更有感染力,也更有深層的影響力。
深挖幾個孩子的資訊時,棕櫚君發現他們大都興趣愛好極為廣泛,在其它也地方有所建樹。
-
聾啞黑人小孩Woodard既是演員,又是冰球運動員;
-
醉心肥皂研究的Heman,是學校樂隊的長笛和長號手,課後喜歡打籃球和下棋;
-
身體力行倡導環保的Madhvi,會彈鋼琴、拉小提琴以及作詞,還是跆拳道黑帶,並因此獲得了“無塑膠忍者”的綽號。
這和如今美國大學招生時最青睞的候選人背景不謀而合。根據很多學生和家長在網上曬出的錄取履歷,以及棕櫚自己的錄取案例庫,我們發現:幾乎每個錄得不錯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體育或藝術上的特長。

最後,棕櫚君還想要說的是——
每個孩子成功的背後
都有著默默支援他們的父母
13歲的環保主義者Madhvi Chittoor在為自己的使命奔走時,她的媽媽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機會加入孩子的隊伍。
正在為皮膚癌做研究的Heman將自己取得的成就歸功於父母。他母親是教師,父親是美國國際開發署的人力資源專家,他們為了Heman的教育不惜犧牲自己,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只是為了讓孩子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允許孩子犯錯,追求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還有那個酷愛腳踏車的小男孩,媽媽雖然一開始拒絕給他買腳踏車,但主動為他建了一個宣傳服務的Facebook頁面。
孩子的成就和父母相輔相成。美本申請從來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戰役,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團隊的相互扶持。

—END—
如果你想在棕櫚陪伴下
提升硬軟實力,圓夢頂尖名校
歡迎掃碼新增Amanda老師
傳送“圓夢”進行諮詢!


* 棕櫚大道所有原創文章須授權才能轉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搬運,一經發現違者必究。也煩請廣大家長幫助我們監督和維權,凡告知有效資訊即可獲得留學禮包一份,感謝大家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