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又有大動作!“花瓣支付”來了!

近日,人民銀行網站更新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資訊公示》顯示,同意華為旗下支付公司深圳市訊聯智付網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訊聯智付”)變更公司名稱為“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花瓣支付" )。
公開資料顯示,訊聯智付於2013年6月成立,實繳註冊資本金2億元人民幣,其與華為的“正式結緣”始於2021年3月。彼時,華為透過收購訊聯智付成為小米之後第二家擁有支付牌照的手機廠商
訊聯智付官網釋出的《華為支付使用者服務協議2021年5月14日》中也稱,華為支付服務技術與功能(以下合稱為“華為支付”)由訊聯智付提供與運營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網站顯示,2020年10月華為申請花瓣支付商標,2022年6月,花瓣支付被核准註冊。
據人民銀行網站資訊,訊聯智付於2014年7月獲發《支付業務許可證》,准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網際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和數字電視支付業務。目前,訊聯智付已終止數字電視支付業務,僅開展網際網路支付和行動電話支付業務。
“近年來,支付牌照已成網際網路及產業巨頭競逐的賽場。”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階諮詢顧問蘇筱芮表示,華為佈局支付既能在夯實自身實力的同時抵禦外部競爭,為生態圈內支付結算業務的合規打下根基,也能夠藉助鴻蒙系統的持續擴張來對支付業務的商用進行前瞻性佈局,可以說是對支付通道成本節約、強化自營競爭力、合規水平提升的一種綜合考量,未來支付業務結合華為專長的5G、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等前沿應用均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間。
在2021年1月人民銀行釋出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第七條中,明確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名稱中應當標明“支付”字樣。未經人民銀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支付業務。不從事支付業務的,任何單位不得在單位名稱中使用“支付”字樣。
蘇筱芮同時提示,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選擇持有支付牌照主要有兩大成本,一是獲取牌照的一次性交易費用,二是後續支付業務相關的運營維護支出。手機廠商是否要獲取支付牌照,還需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考量。
“如果手機廠商本身業務規模不大,那麼各類費用攤薄下來,有可能不如選擇外部第三方機構;如果手機廠商自身的科技能力、合規水平不足,後續在科技安全、個人資訊保護等支付業務合規領域可能會收到來自人民銀行的大額罰單。”蘇筱芮說。
實習記者 英草卓瑪
編輯 韓業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