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國際巨頭,鏖戰兩座大山,跨境支付“螞蟻戰象”背後的淘金者|國潮出海

在企業出海淘金的征途中,跨境支付機構既是搭臺者,也是同船者。與平臺的合作程度,某種意義上決定著機構的存亡。
作者 | 劉萍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隨著TikTok美區命運、美國的800美元豁免政策接連迎來“生死大考”,中國跨境電商出海之路平添更多變數,廣大中小賣家迷茫、焦慮在所難免。
身在局中的,不只有平臺和商家,還有一群隱秘的“擺渡人”——跨境支付機構。它們是跨境電商的基礎設施,可以說與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榮辱與共,其本身受益於速賣通、SHEIN、Temu、TikTok Shop的崛起,又助力擊破跨境支付難的問題。
曾經,跨境支付是國際巨頭的天下,直到以連連數字、PingPong、XTransfer為代表的獨立跨境支付機構卷速度、卷價格,改變了遊戲規則。
而當它們整頓完國際巨頭,又得面臨支付寶、微信加快搶食的局面。這場關乎生存的“螞蟻戰象”之戰,也正持續改寫全球貿易的支付規則。
勇敢者的遊戲
從“夾縫求生”到顛覆規則
跨境支付業務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為出境的中國居民提供跨境付款服務,也就是常說的To C的個人端,二是為跨境電商等商戶提供跨境收款服務的To B端業務。
前者主要由銀聯、支付寶和微信牢牢把持。至於後者,長期以來被PayPal、WorldFirst等國際巨頭壟斷,中小賣家被迫承受3%-5%的“過路費”,而賣家的利潤可能只有10%左右,且資金回籠週期長達月餘,讓盼望儘早“落袋為安”的賣家焦慮又無奈。
2009年,章徵宇成立連連數字。他是浙大計算機系出身的“技術派”,早年開發出中國首個手機話費線上充值系統,後轉向深耕網際網路彩票、金融等領域的企業客戶。
但在國內支付領域,除了支付寶與微信這兩座大山,還有易寶、匯付天下、拉卡拉等老牌第三方支付公司各佔山頭,連連數字陷入增長困境。
國內的蛋糕基本都被分完,章徵宇決定轉戰跨境領域。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越來越多中小企業透過跨境電商佈局海外市場,數字基建依然稍顯落後,尤其是小額、高頻交易的跨境支付需求,傳統金融機構通常較難滿足。
有痛點就有機遇。2015年2月,連連數字獲得 “跨境支付牌照”,成為國內最早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的試點企業之一,章徵宇押注跨境電商B2B支付。
當亞馬遜商戶A銷售產品給買家時,連連數字負責幫A用虛擬賬戶從平臺收取美元資金,兌換為人民幣後,轉回A的國內銀行賬戶。期間產生的手續費,連連會抽取部分作為佣金。
Pingpong的創始人陳宇看到的是另一面痛點。陳宇是復旦數學系學霸,也是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研究生,曾在平安集團投資管理中心、德勤諮詢紐約總部等知名企業就職。
一次偶然機會,陳宇聽做跨境電商的朋友說起跨境電商收款成本高的難題,從中嗅到了商機,2015年正式和朋友在杭州成立乒乓智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PingPong”),次年推出“1%跨境收款費率、1工作日到賬、1站式安全合規”的產品,並承諾將逐步降低直至為零。
前所未有的1%費率倒逼海外支付巨頭迎戰,順勢帶動整個行業費率下降70%,PingPong一戰成名。
在不同的出海階段,企業的需求往往會有著細微的變化。2016年開始,對跨境支付的審查不斷加強,中小跨境出口商家的收款週期可能長達數月,如果賬戶沒有資金流水,銀行會頻繁要求企業提供各種補充材料,給商家們帶來極大困擾。
2017年,鄧國標看到監管趨嚴下的商機,選擇從待了7年的螞蟻金服離職,和另5位阿里系成員共同創立了XTransfer。
XTransfer定位清晰,深耕B2B跨境中小微出口企業領域。這類客戶資金規模較小、對成本敏感,且風險係數較高,XTransfer提供免費開戶服務,並以反洗錢風控為競爭力。
為確保安全合規,XTransfer招募了大量人員開展人工稽核,負責反洗錢風控的員工曾佔總員工數的一半以上。
這些創業者各顯神通,在原有的競爭版圖撕開一道道口子,並受到資本的青睞。
連連數字已於去年3月在港股上市,PingPong截至2021年就完成了9輪融資,估值超10億美元。

突圍與內卷

B2B跨境支付是出了名的“難啃骨頭”,一筆交易長達數月,交易鏈路涉及大量環節和機構,監管力度有增無減。
儘管是累活,利潤空間卻不小。連連數字招股書顯示,跨境業務是主要利潤增長點,2021年至2023年前9個月,全球支付的毛利率為82.0%、78.5%和73.1%,境內支付的毛利率僅為30.4%、29.0%、26.9%,只有前者的約三分之一。
當一個賽道的蛋糕足夠誘人,極有可能吸引到巨頭。還沒等連連數字們站穩腳跟,阿里、騰訊就帶著“鈔能力”入場了。
2019年2月,螞蟻金服花費約為7億美元收購英國跨境支付公司WorldFirst(萬里匯),7月推出“0束縛,0時代”的全新費率機制,所有跨境電商圈的新老客戶低至0費率,提現封頂0.3%費率,打響價格戰。
WorldFirst是最早進入中國跨境電商圈的國際收款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早做跨境支付平臺的公司之一,支援超過70個全球電商平臺,和阿里屬強強聯合,助力阿里更好深耕小微企業。
2023年年初,騰訊正式推出跨境支付平臺“智匯鵝”,面向跨境電商賣家等群體提供全球收款、付款、匯兌等一站式解決方案,費率水平在0.05%-0.3%之間,比阿里還狠。
支付費率價格的下調是競爭升級的重要標誌,此前跨境收款平臺的費率大概維持在0.7%~1%之間。
為留在“餐桌上”,獨立跨境支付機構不得不應戰,連連數字多次調整費率。
2024年初,連連數字旗下品牌連連國際宣佈,面向速賣通和Lazada的跨境店鋪賣家,推出專屬0費率計劃。同年7月,連連國際又釋出了永久調價政策,表示下調收款提現費率至永久0.2%封頂,覆蓋主流電商平臺跨境店鋪。
或是感到壓力,同年8月15日,連連數字再調整價格政策,亞馬遜收款提現費率調價至0.4%封頂,比阿里、騰訊略高。
事實上,連連數字捲了多年費率,雖能幫助吸引和留住客戶,卻已影響到增長空間。連連數字2024年中期業績顯示,去年上半年其總營收6.17億元,同比增長40.1%;毛利3.25億元,同比增長20.3%,整體毛利率達52.6%。
其招股書顯示,2020至2023年前9個月,整體毛利率分別為64.3%、68.2%、62.7%和57.9%,呈一路走低趨勢。
此外,2024年上半年連連數字的境內支付收入同比增長117.8%,境外支付卻僅同比增長21.9%。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增長28.2%,側面說明了其依然在燒錢獲客。
當競爭壓力難被掩蓋,資本市場對連連數字比較冷談。頂著“跨境支付第一股”的光環,連連數字發行價為10.22港元/股,開盤價為9.8港元/股,目前股價不到9.3港元。
而PingPong的融資動態停留在2021年,曾折戟A股,至今未傳來新的上市進展。
各支付機構費率逐漸趨於一致,低價不再是競爭優勢,合規性、技術能力、綜合服務能力等正成為跨境支付機構的新賽點。
今年初,DeepSeek火爆全網,連連數字隨之宣佈接入DeepSeek,聚焦為跨境商家提供更精準的文案,幫助商家跨境貿易業務發展。
做支付業務,合規先行,牌照的獲取是最關鍵的一步。截至2020年底,PingPong在全球拿到70多張支付牌照和許可證,是唯一一家符合中美兩境雙方金融體系監管的全球跨境支付企業。
連連數字則獲得超60個牌照,覆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英國、泰國及印尼等七個重要市場。
與出海淘金潮共舞的危與機
在企業出海淘金的征途中,跨境支付機構既是搭臺者,也是同船者與平臺的合作程度,某種意義上決定著機構的存亡。
但SHEIN、TEMU、速賣通等跨境電商的崛起,對跨境支付機構來說,又是一把雙刃劍。強如阿里倚仗生態制定規則,自建支付閉環。第三方支付機構若不能抱緊超級平臺的“大腿”,隨時可能被淘汰。
舉個簡單例子,某國內商戶到1688採購商品,接著在亞馬遜銷售,賣完後透過萬里匯收款到中國支付寶賬戶,可以再繼續拿著支付寶的錢在1688進貨。目前,萬里匯是唯一支援亞馬遜收款到中國支付寶賬號的境外收款平臺。
萬里匯背靠阿里,擁有規模和引流入口優勢,業務版圖橫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線亞馬遜、速賣通等全球近30多個平臺和20多家獨立站,全球佈局最為徹底。
據萬里匯公佈的資料,2024年一季度,用萬里匯去海外展業的中國商家數,同比增長56%,同時經營2個以上平臺的賣家數,同比增長29%,成績可觀。
騰訊的智匯鵝也不遑多讓,擁有眾多跨境電商賣家、進出口電商平臺等客戶,包括亞馬遜、美客多、Shopee等平臺的賣家。
相較之下,連連數字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累計約490萬客戶,XTransfer成功服務超過60萬客戶,PingPong號稱是亞馬遜、Wish、eBay、Shopee等平臺收款規模最大的中國企業。
為聚焦主業應對競爭,連連數字甚至割肉“好故事”。今年初,連連數字出售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連通”)約14.56%的部分股權,使持股比例降至17.63%,較最初的50%已大幅縮水。
連通是連連數字與美國運通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也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銀行卡清算機構,但需要高額持續投入,連連數字用約26億元的持續輸血,換來每年幾億元的虧損承擔。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連連數字“白養”這張牌照變得愈發吃力。
儘管連連數字們又與巨頭在跨境支付市場相逢,自身處境難言樂觀,但這場戰爭遠未至終局。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2024年前三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高於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6.2個百分點,全年預計2.5萬億,2025年預計能到2.7萬億。
出海浪潮一直向前,永遠存在機遇。過往的歷史表明,創業者就像一條鯰魚,能跟牌,也具洗牌的潛力。
往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