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中心的發展現狀與展望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隨著支付方式的多樣化和全球化趨勢的增強,支付中心在處理支付事務、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編譯|李錫雯、謝彬彬 <<<<
文|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支付中心(Payment Hubs)作為金融科技領域的關鍵組成部分,正在經歷快速的發展與變化。隨著支付方式的多樣化和全球化趨勢的增強,支付中心在處理支付事務、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期,全球市場研究及諮詢公司Omdia的首席金融科技分析師菲利普.本頓(Philip Benton)對支付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支付中心的現狀及未來進行了探討。
支付行業的關鍵發展趨勢
支付機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一方面要提高運營效率和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降低成本並改善客戶體驗。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支付行業正在經歷一系列變革,包括採用新的支付標準(如ISO 20022標準,即國際標準化組織2024年制定併發布的《金融服務金融業通用報文方案》)和不斷創新的支付方式(如即時支付、數字錢包、央行數字貨幣等)。
新興支付方式不斷湧現,如即時支付、數字錢包和央行數字貨幣(CBDCs)等。這些新興支付方式的發展推動了支付行業的重大變革。許多市場正在建設即時支付基礎設施,不僅服務於零售客戶,也越來越受到企業客戶的歡迎。監管機構也在積極推動這些變革,促使銀行投資新的支付系統。
即時支付市場將持續增長。Omdia預測,到2028年,即時支付的技術支出將以8.1%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達到約46億美元。巴西的即時支付系統Pix就是一個成功範例,金融科技公司Ebanx預測,到2025年,Pix將超過信用卡,成為巴西電子商務市場的主要支付方式。
支付中心的發展與挑戰
作為管理支付變化的有效解決方案,支付中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Omdia釋出的《IT企業洞察2025》調查顯示,59%的銀行計劃在2024年增加對支付中心或支付流程解決方案的投資,預計到2028年,支付中心的IT總支出將達到34億美元。現代支付中心解決方案使銀行能夠集中管理支付流程,提高支付處理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從而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支付需求。支付中心的市場參與者包括傳統支付專家、銀行軟體供應商、企業技術公司及科技初創企業,競爭日益激烈。
然而,銀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遺留技術債務,即陳舊的、過時的技術系統佔用了大量的IT預算。Omdia估計,2024年銀行系統IT預算中有64%被投入到了基本運營的維持上。
金融機構在支付中心解決方案的選擇上存在差異
雖然大型金融機構一直是支付中心解決方案的主要使用者,但越來越多的中小型銀行也開始部署支付中心,用於特定的小規模專案,如接入即時支付系統。這些解決方案通常透過現代、靈活的架構和軟體即服務(SaaS)模式實現。
大型銀行可能更傾向於內部構建支付中心並選擇基於框架的解決方案,而大多數中小型銀行則偏好現成的、開箱即用的解決方案,從而減少定製化的需求,方便他們從持續的升級和最新功能中獲益。
對於銀行而言,現代化支付基礎設施是當務之急。金融機構需要適應新的支付環境,透過提供即時支付服務來維持與客戶的關係,並能夠採用新的支付方式。支付中心的適應性和快速新增新支付渠道的能力,對於改善客戶體驗和實現支付貨幣化非常重要。
支付中心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開放金融等新模式的普及,支付解決方案需要向更小、可組合、基於微服務的獨立元件過渡,這些元件可以透過API輕鬆整合,從而實現與專業金融科技服務不斷增長的生態系統的共同創新。這將為銀行創造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所需的靈活性。
現代支付中心必須支援這種轉變,並支援超出機構直接職權範圍的客戶需求,從而使銀行能夠專注於提供新的增值服務,如請求支付和跨境即時支付。透過採用利用雲技術、DevOps實踐和開放API的現代支付中心解決方案,銀行可以擁抱新的支付世界,推動創新並專注於卓越服務。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