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支付牌照: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移動支付始終會是彰顯中國模式價值的重要“名片”。(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文|新金融琅琊榜 · 董雲峰 <<<<
據央行近期公佈,支付機構上海銀生寶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簡稱“銀生寶”)被登出支付牌照,登出日期為2025年3月7日,備註資訊顯示為“不予續展(換證)”。
至此,央行累計登出的支付牌照數量達到100家。公開資料顯示,自2011年首次頒發支付牌照以來,央行累計發放271張,現存持有牌照機構僅剩171家。
有業內人士驚呼,支付模式的薄利導致整個產業鏈生存困難——支付機構要麼經營不善,主動申請登出;要麼在市場壓力下嚴重違規,被央行強行登出。而產業鏈中的其他參與機構甚至賠本賺吆喝。
事實真的如此嗎?據央行統計,從2014年到2024年,移動支付業務筆數從45.24億筆增長到2109.80億筆,業務金額從22.59萬億元增長到563.70萬億元,全行業始終在蓬勃向前。
一邊是行業規模以每年10%左右增速穩步增長,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抖音支付、美團支付群雄逐鹿新消費支付市場;另一邊是部分支付機構和產業鏈參與機構叫苦連天,甚至或主動或被動退出市場?
為了釐清現狀,需要理解中國支付行業的特殊性,解題的關鍵在於:低費率。
中國支付市場的“三重門”
與歐美支付市場不同,中國的支付市場有其特殊和複雜性。有業內專家形容,在中國,一家支付企業要生存和發展,需要跨過“三重門”。
第一重門,是低費率
與西方市場不同的是,中國有1.88億經營主體,其中絕大多數(超過1.2億)是小微商戶和個體戶。如果給這些小微商戶畫像,他們可能是夫妻老婆店,頂多僱1-2個員工或親戚,收入勉強餬口。
對於這些小微商戶而言,一臺銀行卡POS機的成本高達2000-3000元,信用卡刷卡手續費平均在消費金額的0.6%到0.8%的水平,意味著沉重的經營負擔。
但是移動支付為商戶提供了另一套低成本的支付解決方案——商戶只需要列印一張二維碼即可接受付款,同時支付手續費普遍在0-0.4%之間,很多個體戶支付手續費甚至接近於免費。
在這種費率水平下,支付機構要發展就確實需要更高的交易規模門檻,這是近年來中小支付機構不斷出清的重要背景。
第二重門,極致便利與安全性
中國的移動支付的便利與炫酷已經是盡人皆知:除了智慧掃碼終端,還有掃臉開門的無人售貨機、碰一下過檢的地鐵公交還有可追溯資金去向的公益捐贈……
但可能鮮有人知道,在極致便利的背後,中國的移動支付安全性已經遠超國際同儕,真正做到了價格更低、品質更高。
相關資料顯示,Visa、Master兩家卡組織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的信用卡刷卡費率在2%-3%左右的水平,支付資金損失率約為0.1%,而國內移動支付費率在0.4%以下,但是支付資損率僅為0.005%左右。這其中創新研發投入不菲,且需要堅持多年。
第三重門,合規經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一些手握牌照的支付機構不甘出局,選擇鋌而走險,遊走在黑灰地帶——有支付機構違規挪用使用者資金,洩露或者不當採集、使用使用者資訊;個別支付機構鋌而走險,為電信網路詐騙、跨境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資金轉移通道等。對此,監管部門毫不留情,重拳出擊。
例如,銀生寶因挪用商戶資金、為灰黑產提供通道被罰沒1756萬元,最終破產退場。今年初央行公告登出的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的支付牌照,均為央行早已中止續牌的機構,且都曾被央行開出罰單。
央行在今年早前公佈的行政處罰資訊顯示,廣州市匯聚支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涉及違反特約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清算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支付機構管理規定等,罰沒共計超1061萬元。此前,匯聚支付涉嫌為虛擬貨幣、博彩等不法平臺提供支付結算通道,遭到受害人舉報。
應該看到,移動支付透過技術創新實現的低費率、高效率、高安全性,再配合包容審慎監管,已然成為中國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抓手之一,不僅重塑了中國的商業生態與居民生活方式,更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了創新標杆。
跨過西方模式的中國移動支付
中國支付企業之所以能跨過“三重門”,正是從對西方銀行卡模式的反思中成長起來。在做到薄利、高效、安全、合規的背後,是整個產業鏈的充分競爭與協同努力。
在當前移動支付產業鏈中,除卡組織、髮卡行、收單機構之外,還湧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和議價力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打破了卡組織與商業銀行形成的利益聯盟,形成了更加豐富多元的支付產業協同生態。
從利益格局來看,在傳統卡組織主導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分配中,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髮卡行、收單行、清算機構分別佔比70%、20%、10%。
而在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鏈中,包括髮卡行、收單機構、清算機構、外包機構、錢包機構5個細分角色,手續費分配佔比分別為45%、29%、3%、18%、5%。
可以看到,經過產業鏈的進一步分工和博弈,市場競爭更為充分,任何一方都很難形成利益同盟,控制產業鏈。
事實上,近年來移動支付產業培育出了一大批中小支付收單機構與支付服務商。從央行披露的資料看,2024年末持牌支付機構與備案的支付服務商總計超過3.3萬家,數量較2017年末增長了6倍以上。
薄利並不可怕,因為伴隨著蛋糕的不斷擴大,以及越來越多細分機會的湧現。從這個意義上,薄利不僅是特色,也是底色。
夕陽&朝陽
當蛇年春節DeepSeek火爆全球之時,大家可能忘記了在10年前,中國的移動支付就以普惠、高效之姿態響徹全球。
與DeepSeek一樣,異軍突起的中國移動支付不僅用“支付平權”的中國模式給壟斷全球的清算巨頭們上了一課,並以此為基礎,開創了中國的數字普惠金融。
如今,中國移動支付已經進入成熟、穩定的新發展時期,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它始終會是彰顯中國模式價值的重要“名片”。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