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華人坐11小時飛機回國,落地就猝死!這些人要警惕,別再拖延!

文/加西周末
微訊號:westcanadaweekly
坐個飛機回國,竟然要了命!7月3日,30歲的李女士(化名)從紐西蘭飛往廣州,11小時的長途飛行剛結束,她腳還沒踏穩地面就倒下了。
這一切發生得太突然。李女士剛走出機艙不到10分鐘,人就暈倒在廣州機場裡。機場醫生趕緊搶救,但為時已晚,她被緊急送到醫院後還是沒能救回來。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白雲醫院ICU彭主任說,李女士送到醫院時心室已經在顫動,接著心跳就停了。
醫生分析,罪魁禍首就是肺栓塞,而這跟她在飛機上坐了11個小時脫不了關係。
這個訊息一齣,“女子坐11小時飛機後心跳驟停去世”直接衝上熱搜,網友們都被嚇到了。

說起肺栓塞,可謂是“沉默殺手”。醫生們給它起了個更嚇人的名字——“藏在腿上的死神”,因為超過90%的血栓都是從下肢深靜脈跑出來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殷文朋解釋說,人長時間窩在狹小的空間裡,腿部血液迴流就會出問題。血栓一旦脫落,跟著血流跑到肺動脈,那就真的危險了。
因為這種病經常發生在坐飛機經濟艙的乘客身上,醫學界還專門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經濟艙綜合徵”。不過話說回來,真正的元兇不是經濟艙,而是“不動”這兩個字。

類似的悲劇其實不少見。今年2月,33歲的創業者張先生就差點栽在這上面。這哥們體重超過130公斤,天天坐著剪影片,吃飯全靠外賣。結果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突然就倒了,呼吸困難,四肢沒勁,眼前發黑。
張先生被搶救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時,血壓只有60/40mmHg,氧飽和度都測不出來,血氣分析的氧合指數從正常的400-500mmHg直接掉到75mmHg。
所有的檢查結果都指向一個診斷:肺栓塞!好在醫生搶救及時,張先生總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另一個案例更讓人意外。今年5月,27歲的小於騎車時摔了一跤,腿上劃了個不小的口子。他在家躺了一週養傷,然後回到辦公室又坐了一週。

傷口好得差不多了,小於準備重新開始騎車。沒想到就在這時候,他突然感到胸悶氣急,稍微動一下就更厲害。
醫生一看這症狀就覺得不對勁,馬上安排了肺動脈CTA檢查。結果出來把人嚇一跳:小於的右肺動脈主幹和分支都被血栓堵住了。醫生趕緊給他做了手術,放了個下腔靜脈濾器防止血栓再次脫落,小於總算脫險了。
專家特別提醒,久坐、肥胖、長期臥床的人最容易中招高危人群包括:久坐不動的人,比如長途飛行、長時間開車、久坐辦公室;體重超標的人;長期臥床的病人;抽菸喝酒的人;還有腫瘤、腎病綜合徵、心衰患者,以及服用口服避孕藥、激素治療的人。
怎麼預防這個沉默殺手呢?醫生總結了幾個“保命”法則。

首先得動起來久坐1小時就要活動5分鐘,做做踝泵運動。長途旅行時,每隔2小時一定要起身走走。
其次要控制體重,戒菸戒酒肥胖就是血栓的幫兇,抽菸會損傷血管。
再次要多喝水每天至少1500到2000毫升,別讓血液變得黏稠。
最後,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手術後的病人、長期臥床的人要聽醫生的話,該用抗凝藥物就用,還可以穿彈力襪幫助血液迴圈。
如果腿部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和腫脹,千萬別大意,趕緊去醫院。要是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咯血、胸痛這些症狀,很可能已經是肺栓塞了必須馬上撥打120。
專家最後特別強調,千萬別以為肺栓塞離我們很遠。連續3個小時以上不動,血栓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記住,真正危險的不是坐什麼艙,而是“不動”這兩個字。

倡導理性閱讀,離夢校更近一步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那就點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