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目前,由人工智慧(AI)驅動的動態定價已廣泛應用於Coupang和亞馬遜等線上購物平臺。(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譯|高旭 原作|Jun Ji-hye <<<<
來源|THE KOREA TIMES <<<<
2024年11月24日,韓國資本市場研究所(KCMI)的一位研究人員表示,預計韓國多家銀行和證券公司將採用由人工智慧(AI)驅動的動態定價,允許為每位使用者設定不同的價格。這一預測促使人們呼籲制定消費者保護框架,確保動態定價做法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動態定價依靠人工智慧來分析使用者的行為和個人資訊,從而針對每個人顯示不同的產品價格。目前,這種技術已廣泛應用於Coupang和亞馬遜等線上購物平臺。
雖然動態定價能夠提供個性化的價格以鼓勵銷售,但它也會造成人們難以理解的價格波動模式,引起消費者反感。
KCMI研究員Jeong Su-min在報告中指出:“MyData服務已經進入第三年,金融機構能夠掌握個人資料,為所謂的價格歧視創造了條件。”
金融服務領域的MyData於2022年1月在韓國首次推出,允許特定公司在徵得個人同意的情況下,從銀行、銀行卡、保險、證券和其他金融機構收集和管理個人使用資訊。這項服務旨在根據每位客戶的資產和收入情況,為其提供量身定製的提示。KB國民銀行和未來資產證券等大型金融公司作為主要運營商參與了這一專案。
雖然韓國基於動態定價的金融產品還很少,但Jeong認為,隨著使用者資料(這一技術的關鍵組成部分)的不斷積累,動態定價的廣泛採用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用於計算個性化定價的人工智慧是一種在2010年後就已開發和測試過的技術,這意味著它成本低、進入門檻低。
Jeong強調說,韓國對基於資料的價格歧視沒有法律限制,因此很難追究那些以不利於消費者的方式個性化金融產品價格的公司的責任,因為這被認為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商業活動。
作為解決辦法,研究人員建議加強市場競爭,而不是實施監管。因為隨著最新資料和技術進步的結合,預計動態定價的結構和型別在未來將迅速發展。這將使監管和執法難以跟上變化的步伐。
為此Jeong表示,與其僅僅依靠幾家大型MyData運營商,不如鼓勵多家競爭企業推出基於動態定價的金融產品,從而增加消費者的選擇,保護他們的權益,這才是更實際的做法。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