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花花小萌主
抖音電商又有新動作啦!
日前,抖音電商“達人券自主管控”功能上線,使用該功能後,商家可以自主決定店鋪商品是否能夠使用達人券。尤其是,開啟這項功能後,該店鋪所有商品在達人帶貨時無法新建達人券,目前平臺只支援全店商品維度的管控。
不過也不是沒有轉圜的餘地,商家可以設定達人白名單,或者按達人等級進行管控,若達人想繼續與該店鋪合作,可與商家溝通,申請開通豁免。操作後即時生效,且僅對後續新建達人券場景生效,歷史針對該商品已建立的達人券不受此管控。在白名單外的達人在建立達人券時,系統會自動彈出“商家不允許”的相關標識。
看似簡單的功能迭代,實則是平臺對商家話語權的賦能,幫助其管控經銷渠道、分銷渠道的統一價格,做好控價。

圖片來源:抖音電商學習中心

什麼是抖音達人券?
其發展本質是什麼?
說起抖音的達人券,我們就得先說說抖音的達人直播,所謂的達人直播,就是指擁有一定粉絲基礎和影響力的使用者,在抖音平臺上進行的直播內容創作,比如明星,網紅等都屬於達人。達人券,就是基於達人直播產生的,是一種由商家承擔成本,專門為指定達人設定的商品優惠券。使用者可以透過達人直播間、短影片、達人櫥窗等,領取這些優惠券。
透過抖音電商學習中心,我們可以發現,和達人有關的券,大概有三種,一種是達人專屬券(商品券),全平臺所有使用者均可領取,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僅可在達人渠道內領取但不限制在該達人渠道核心銷。
一種是達人粉絲券,也是店鋪指定達人發放,但僅限制達人“粉絲”領取,領取後脫粉仍可使用,不可以與其他商家優惠券疊加使用,但可以與滿減、限時限量購、平臺券等疊加使用。

圖片來源:抖音電商學習中心
還有一種是達人主播券,主播券和專屬券、粉絲券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種達人可自行承擔成本並建立的券,透過達人自主讓利提升所帶貨品銷量。比如,某店鋪售價100元的商品,若佣金是10%,達人主播券面額為5元,那麼相當於達人讓利5元給消費者,帶動更多銷量,而不影響商家的收益。
可見,達人券的主要功能是解決商家的渠道定價問題,相同商品在不同達人手裡,實現不同的價格,依靠達人影響力,加速使用者轉化,實現雙方共贏。
達人券的發展本質來說,初期,是透過優惠券的形式啟用達人生產力,構建“人-貨-場”匹配機制;隨著營銷工具的發展,慢慢的,達人券的權利下放達人,形成以達人為核心的驅動增長階段,也可以說是流量帶貨階段;到如今,達人券的決策權歸屬商家,似乎是一場對抖音電商生態的權利重構。

圖片來源:巨量百應

“達人券自主管控”功能上線
背後的電商生態進化
此次抖音上線“商家達人券自主管控”功能,是出於什麼目的,又會給商家、平臺、市場等,帶來什麼影響呢?
首先,商家從“被動承受”到“主動控權”,完成權力的過渡。近幾年來,電商直播蓬勃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定價亂象導致的低價競爭,達人直播固然帶來了潑天的流量,但同時也導致了“人-貨-場”的失衡,甚至只見“人”,不見“場”,直播電商間,達人挾“粉絲”以令品牌的情況時有發生。
比如之前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由京東、海氏以及李佳琦直播間產生的“底價協議”風波,以及小楊哥的保價合同爭議。達人憑藉流量優勢強行壓價,商家陷入“不做虧本訂單等死,做了訂單找死”的兩難境地。正如某商家所說,標價199元的網紅面膜,甚至可能完成99元的成交,造成產品整體的割裂感和不信任感。
透過此次功能更新,商家獲得自主配置許可權,包括髮放節奏、核銷比例、適用商品等,對商家來說,可透過分級管控實現精準促銷,比如對頭部達人開放專屬券保銷量,對中腰部達人限制券力度保利潤。打破消費者因為達人低價券形成“只等折扣”的心理防線,防止因達人低價券引發全渠道竄貨。
事實上,主動控權的背後是控價,所謂的電商控價,是品牌商對自己產品在電商平臺上的銷售價格進行控制,以確保價格的統一性和穩定性。控價關係到商家的品牌形象、消費者信任及市場份額的長久發展,可以打擊低價亂象,保護產品價值。

圖片來源:網路
其次,平臺從“流量紅利”到“價值深耕”,完成需求的升級。此次功能的新增,也可看作是內容電商進化的拐點,是對破解“流量-收益”分配的嘗試,當達人掌握達人券的發放定價權時,他們通常會圍繞“價格殺手鐧”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從而忽略了內容價值的核心競爭力。當發放權迴歸商家,達人才會重新將視角放回到內容生產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情感連線價值上。達人才能重新審視自身,而不是僅僅扮演“中間商”的角色。從流量時代到留量運營時代,控價反過來作用於達人,倒逼其提升內容質量。
早在2024年,抖音電商就對價值深耕有著很明確的目標,屆時,抖音升級了流量機制,向優質內容和商品傾斜,推動好內容成為生意增長的第一生產力,即使不“投流”,商家也能透過好內容實現生意增長。並且,抖音電商將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最佳化演算法機制,提高流量推薦的精準度,讓更多優質內容和商品獲得曝光機會。可見,直播消費場景已從單純追求短期流量轉向構建可持續的價值生態,其核心在於以消費者真實需求為錨點,透過技術適配、業態融合與政策協同,實現創新邏輯的迭代升級。
而根據尼爾森報告顯示,全球72%的消費者願意為個性化產品支付溢價,埃森哲的調研資料也顯示,68%的Z世代消費者願意為“價值觀契合”支付溢價,也就是說,站在消費者的層面,他們也更願意為“內容價值”支付合理溢價。

圖片來源:網路
最後,市場從“虛假破價”到“規則森林”,完成秩序的重塑。在往常,達人券的發放掌握在達人主播手上,對券的定額價值、發放數量等有著隨機性和不可控性,就會出現“虛假破價”的現象,在直播間銷售商品時,透過先漲價後降價、對比原價而非到手價等手段,製造商品價格降低的假象,從而誤導消費者。這種行為違反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
2024年雙十一促銷期間,《中國消費者報》就揭露過劉媛媛直播間的虛假破價,一款上市以來售價最高3999元的學練機,在達人主播口中,變成了最低價。中國消費者協會2024年釋出的《直播電商價格行為研究報告》顯示,63.7%的直播商品存在虛構原價現象,其中服飾類目虛標幅度達214%,家電類目達189%。
現在抖音電商推出的商家自主管控達人券功能,本質上實現商家定價策略與達人營銷許可權的智慧合約化,形成防護機制,即所謂的價格基線鎖定,商家可設定全渠道價格下限,限制達人過度使用折扣工具,比如某品牌規定直播間最低價不能低於200塊,主播再也不能把原價300塊的貨虛標成500塊再“打骨折”到250塊,因為商家直接不讓發這種券。另外,再透過動態比價監控、營銷歸因追蹤等,保持價格的穩定性和合理性,為商家提供決策依據。

圖片來源:網路

結語
抖音新增的商家自主管控達人券功能,本質上是一場“控券革命”引發的“控場重構”,站在商家角度,讓話語權迴歸商業本質,從被動承受到主動佈局,可以擺脫賠本賺吆喝的困境;
站在平臺角度,嘗試擺脫流量的利益桎梏,將“內容場”與“交易場”深度融合,形成“內容溢價-流量傾斜”的正向迴圈,又推動了直播經濟向“場景化營銷”的產業升級,滿足消費者支付個性化溢價的需求;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也是一場從營銷工具到市場規則的蛻變,讓價格訊號迴歸真實,重塑“平臺-商家-達人-消費者”四方的信任,促進直播電商更加有序的發展。
在這場權力重構的浪潮中,是否能如預期般迎來幾方共贏的局面還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唯有尊重市場規則、平衡多方利益的參與者,才能迎來新的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