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圖:Photo by Pixabay
作者:Anna Wu,資深諾友,人生體驗者,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個人公眾號:夢影露電。
2024 年 9 月 30 號下午 5 點,是我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
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楚,清楚到一個時間點,因為那是一個線上電話會議開始的時間。
在那個電話之前,我剛剛結束另一個線上會議,我們討論得意猶未盡,因為其中一個同事要趕飛機,我們討論還沒完結,約了下一次繼續。
在那個電話裡,我只聽到一句話,然後大腦變成一片空白,眼淚奪眶而出,像壞掉的水龍頭,不受控制地無法停止。
那致命的一句話如一支箭射中我的心。那句話是——"I'm so sorry to inform you this Anna but we have to terminate the contract with you." (Anna,我非常抱歉地通知你,你的合同被終止了。)

▲Photo from Pexels
01
其實也並非毫無心理準備,因為在這之前的半個月,公司發展狀況突然被爆出資金危機和生產危機,本來的歐洲之行突然出現 180 度的轉彎,變得岌岌可危,已經對外公佈要裁員 1600 人,為了讓公司繼續生存下去。
但我萬萬沒想到,我會是其中那一個。還是在國慶假期的前一天,臨近下班的時候。
情感上的打擊遠比失去工作本身要大太多。
但我沒取消之前安排好的第二天一早就要出發的騎行活動。一方面我知道,即使我不去我也做不了什麼,另一方面,去大山裡騎車,跟大自然在一起,能讓我放鬆下來。
於是,大山裡待了三天,每天爬坡(騎行爬坡),體力上的考驗反而讓我更加充滿力量,因為每次最艱難的時候,汗水一滴一滴清清楚楚地滴下來的時候,我沒有放棄,哪怕很慢,我還是一腳一腳蹬上去了。當我爬上山頂的時候,看著遠處連綿的山峰和下面的盤山公路,內心一個聲音騰起:I'm so proud of myself.
我可以。
三天之後,我回到了上海。內心的悲傷並沒有一掃而光,那種難過需要時間去治癒。但是,我的重心轉移了。身邊的人得知我被裁之後,都告訴我,那就儘量爭取經濟補償吧。
於是,我迅速行動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研究中國勞動合同法。
老實說,雖然工作了近 10 年,換過不同的公司,但是我對勞動合同法一概不知,而且每次籤勞動合同的時候,我都沒有仔細看過,只核對幾個數字和日期。
除此之外,我還向外求助,我在朋友圈發出詢問。很快,有好幾個平時不咋聯絡的朋友給了我回信,他們有的是資深獵頭,有的是外企 HR,有的是法官,有的是企業高管。他們都從不同角度給了我非常中肯的反饋和建議。
我還第一次從朋友的口中得知上海是有官方渠道可以打電話去諮詢的,甚至可以提供專業的法律諮詢。這在以前,對我來說是多麼遙遠和陌生的領域。
於是,基於法律條文,再綜合各位朋友的意見,以及官方電話諮詢的反饋,我認定公司當下的情況,如果想要單方面解除我的合同,是屬於違法解除。因為它不滿足任何一條勞動合同法裡僱主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所以,我拒絕接受 “N+1” 的經濟補償。(“N+1”,是在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時給予勞動者補償的一種方式。“N”代表勞動者在企業的工作年限,“+1”則代表額外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

▲Photo from Pexels
02
國慶假期結束之後,漫長的“談判”之旅就開始了。我先簡單交代下背景。
我供職的公司是在瑞典,團隊和上司都在瑞典,我一直是遠端辦公。但我的勞動合同是跟上海一家公司籤的,因為瑞典公司在亞洲沒有任何實體,所以只能透過這種方式籤合同。
所以,在勞動關係上,上海公司是我的僱主,但實質上過去 3 年,我從來沒去過上海公司,他們只需要按時給我打工資就行(工資實際上也是瑞典公司支付的)。
這讓談判增加了難度。
因為雖然根據法律合同,我其實是需要跟上海公司談判就行,但由於這種關係的複雜性,我前期一直在跟身處瑞典的英國人上司溝通和協商。我們關係一直很好,相互欣賞,彼此尊重。所以,我們的溝通一直是良性的。但是,這時候,文化差異就凸顯出來了。
他反覆多次很誠懇地告訴我,在瑞典,無論工齡多長,最多給你 1-3 個月的緩衝期,是沒有任何經濟補償的,所以他那邊實在沒有辦法為我做任何爭取。
他說他的上司以及公司都無法理解我為什麼提出這麼多經濟補償的要求,為了體現公平,他們(瑞典公司)是不會接受這樣的要求的。
所以,你可以看出,由於文化差異,瑞典那邊始終認為我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對於這點,我後來做了兩點回應。
一、我明確表示我追求公平正義合法,我的訴求也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過去 3 年,因為我人在中國,我也沒有享受他們人在瑞典當地得到的不管是公司也好還是社會也好給到的福利,那現在,我的勞動關係在中國,就得按照中國法律去處理。
二、我解釋了中國和瑞典文化不一樣,社會體系和社會福利系統不一樣,在中國,因為社會支撐體系沒有北歐那麼完善和全面,所以法律對僱主有非常清晰的法律條文規定,要求他們對僱員有相對應的經濟性補償。
然而,我的回應和解釋雖然得到了英國上司的理解,但這個事情依然沒有進展。他本人也陷入不知道怎麼做的境地。
上海公司找我約談過一次,在那次見面談話中,他們也是第一次得知我的具體情況,才意識到瑞典公司那邊的做事方式有點不太妥,但這可能是文化差異導致的。
從我的角度看,也有上海公司和瑞典公司之間的溝通問題。
無論如何,在那次談話中,雖然艱難, 但我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立場,再一次表明自己的訴求——我不接受 “N+1” 的補償。

▲Photo from Pexels
03
後來,這事彷彿就停滯了,除了之前英國上司口頭上跟我說的 10 月 31 號,沒有任何人給我任何官方通知。
直到 10 月 29 號,臨近預期的 last day 的倒數第三天,我接到上海公司的電話,跟我約了第二天開個線上會議。第二天會議上,我才知道他們拉進來一個法律顧問,說是為了推進事情的程序。我覺得本意是好的,那我們就好好溝通。
沒想到這位劉姓律師舉著“我用我的經驗來跟你分享分享”的牌子,單口說了半個多小時,中心思想就是我作為一名年輕女性跟公司打仲裁對我的種種不利,包括但不限於:時間和精力的消耗,對家人的消耗,對找下一份工作的負面影響等等。然後用一句話總結:也沒差多少錢,你就算了吧(這是我對他講話的總結)。
由於是語音會議,大家沒有開攝像頭,但是我還是能從這位律師的語氣中聽出他對自己這番單方面毫無停頓的爹味十足的輸出的滿意之情。回頭看,我確實得感謝他,因為他的那番話,非但沒勸退我,反而堅定了我要堅持到底的決心!
從事實角度來看,他沒有做任何功課,沒有去深入瞭解我的合同背景,被裁的來龍去脈,就更別提對我個人的瞭解了,他只是戴著一副他自認為看過很多案例的自滿的眼鏡,隨意對我做出判斷和評價。
而我,確實紮紮實實做過功課的,他提到的每一條作為勸退我的理由,我都研究過,考慮過,並且做好充分的準備去面對和接受,就彷彿他每次殺過來的球我早就預料到的,根本不造成殺傷力,相反,我對他的想法感到可笑可氣,因為他把我想得太狹隘。
舉個例子,他說如果有仲裁的經歷,可能下一個僱主會認為我是個難搞的人,因此不利於找工作。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雖然沒機會也不想打斷他的發言,但是我真的在心裡狠狠地笑了。
第一,我對自己的工作能力深信不疑,能力會幫我說話;第二,我不認為一個企業僅僅因為我有仲裁的經歷就在不去了解背後原因的前提下武斷拒絕。工作本身就是雙向選擇,有這種價值觀的公司也不值得我為它打工。
會議結束的最後,上海公司這邊態度也很好地說要再去跟瑞典那邊溝通。我也表達我是願意協商解決的,仲裁是我最後的不得不做的選擇,如果無法達成一致,我必須用這最後的法律途徑去捍衛自己應得的權益。
就在我等待結果的時候,事情的走向突變,我在 30 號當天下午 3 點突然收到上海公司郵件問我是否接受月薪 XX 的崗位(遠低於我之前工資),如在 3 小時內沒有回覆則視為拒絕接受公司提供的這個崗位。
收到郵件的那一刻我特別驚詫,上午還答應去協商,怎麼就突然來了這麼一招。一瞬間,我有點不知所措,我立馬把這個告訴了隊友,隊友安撫我,說不用回應,這是他們在走他們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的正常流程。
果不其然,傍晚 6:34 分,我收到了單方面解除合同通知書的正式郵件。這一刻,到底是來了。
“解除合同通知書”裡那幾行字還是有點觸目驚心的,畢竟我從未經歷這樣的事,雖然明知道這不是自己的錯,但還是會感覺到那種“被分手”的挫敗感。
是隊友給了我安全感,他告訴我,從法律意義上,當他們發出這個通知,無論我接收與否,都代表僱傭關係的結束了。
但是,這也意味著,我可以正式走仲裁這條路了。從某種角度上,這幫我迅速斬除了之前任何情感的猶豫以及對談判的擔憂,因為事情發展到這裡,仲裁是我唯一可以爭取自己利益的路徑,再無其它,再無任何談判的餘地和可能性。

▲Photo from Pexels
04
那就大膽往前走吧。
我迅即在網上搜集資料,本來打算次日就去提起仲裁申請,但隊友勸說我慢下來,說剛好可以利用那個週末好好準備相關材料和證據。
我聽從了隊友的建議,在週末整理好了相關材料,列印影印,查好了仲裁的基本流程。
萬事俱備,緊接著下一個週一的早上,我特地化了淡妝(我已經很長時間不化妝了),穿上了商務休閒的衣服出門了。
因為提前預約好了,所以進去就直接到了工作人員那裡,讓我填寫表格。因為提前做過功課,所有這些流程我都清楚,表格的填寫內容我都提前寫好了,儲存在手機上,直接照抄就行。
一切從容不迫地進行著。
填寫完兩份表格交給工作人員校對,他指出了一些細小的問題,然後我反覆修改,最後人家都中午午休了,還是耐心等我寫完最後一個字。
當我從仲裁委員會的受理大廳裡走出來,我感到一身輕鬆。我有穿越恐懼的快感,雖然那天天是陰的,但我的心透亮。
從始至終,我像任何一個從未經歷過這樣的事的普通打工人一樣,我有過擔憂和顧慮,我有過恐懼,只不過那個一定要為自己爭取應得的合法權益的決心蓋過了那些恐懼,那個決心引領著我往前走。
我不能妥協,無法妥協也不會妥協。
如果我低頭,那不僅僅是我利益上的損失,也是對法律的不夠信任,是站在了“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爛”的那一邊,是給劉姓律師所持價值觀投上了一票。
不,我絕不會這麼做。我要讓他看到,這個社會上存在著另一批女性,她們跟他之前接觸過的那些並不一樣,我們有著自己明確的價值觀,我們追求自我發展,我們不懼怕麻煩,不懼怕“權威”,我們相信法律,相信公平正義。
我也要讓瑞典公司知道,我的訴求不是無理取鬧,是完全合乎法律的合理要求。
我要面對衝突,迎接衝突,跟它對視。
11 月 4 號的當天,提交完之後,我也跟上海公司發了條資訊,通知他們我已經在走流程,他們接下來會收到通知。

▲ 圖片來自作者
05
很快,第二天,我就收到上海公司電話,這次他們正面承認單方面解除合同的做法是不對的,向我道歉,並問我是否還願意再協商解除。
在綜合考慮之後,我答覆願意。
與此同時,11 月 7 號,仲裁委員會那邊就給了我電話,告知我已經在受理當中,接下來兩週會收到通知進入下一步流程。
上海的效率遠比我想象中的快,也完全不費勁。
所以,即便上海公司在電話裡告訴我,讓我耐心等待,他們還需要跟他們的瑞典總部溝通,然後再給我答覆時,我的心態非常平和,我完全不著急,因為我準備好了仲裁,所以,即便再次協商無法達成,那麼,就等仲裁吧。
不過這之後,事情的進展就變得很順利了,11 月 8 號我收到上海公司的郵件,發出了協商解除協議書,裡面的賠償金額達到了我的訴求。我郵件確認,並說好 11月 11 號去公司籤協議。
於是,11 月 11 號當天上午,我先去簽了撤銷仲裁申請書,裡面的負責人非常平易近人,還問了我幾個問題,問我是怎麼解決的,公司有沒有書面正式的檔案,有沒有幫我處理好離職手續以確保我的權益。
最後一步是去公司簽了協商解除協議書。
那天是個不冷不燥的秋日,溫度剛剛好。當我從公司樓梯下來的時候,久違地,我感受到了落在肩上的陽光。
這是最後的結局了。
我覺得自己像是大海上剛剛經歷一場風暴的鳥,穿越了讓我差點迷失方向的霧,穿越了差點把我吹跑的狂風,穿越了黑暗,當風暴過去,我終於可以拍去羽毛上的水珠,再一次,自由地翱翔。
像那秋日一般,我的心是平靜的,沒有“啊,我贏了”的興奮,因為,這一切本應當如此。因為,在我做下要去仲裁這個決定的時候,我知道,輸也好,贏也罷,都不會引起我內心的波瀾了。
因為決定去做這件事本身已經達成了目的,我就已經成就了自己,我沒有辜負自己。仲裁的結果,那是法律的事,不是我的事了。哪怕我的申請被拒絕,那也再無遺憾,我為自己努力過,我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爭取過。

▲Photo from Pexels
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是非常私人的分享,我的個案也僅僅是我的案例,無法成為一篇普法的文章,因為我畢竟不是專業的法律人士。
但是,在這裡,我想說的是:
面對裁員,要保持鎮定和冷靜
不要站在弱者的角度去思考,要敢於質疑公司方面給出的資訊,敢於質疑某種“權威”。
不要害怕衝突,無論你面對的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看上去比你強很多倍的公司。在法律面前,公司和員工都是平等的僱傭者和被僱傭者。
很多事情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
無論大眾的普遍認知是什麼,無論網路上的他者之言是什麼,我們一定要自己去認真研究中國勞動合同法,法律條文寫得非常清楚且全面,只要你有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都可以看懂,如果對個別條文不是很理解,還可以去現場進行法律諮詢(以我所知的上海為例,各個區的仲裁局都有這種免費的服務)。首先要做到自己知法懂法,並相信法律,相信公平正義,並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保持理性,不卑不亢,既不無理取鬧,也不忍氣吞聲。
而且現在網路上的資源很多,想想都是問題,行動起來都是答案。(在此,我想感謝在這個過程中陪伴我支撐我跟我一起商量如何去應對的隊友,我的弟弟以及給過我意見和建議的朋友們。)
最後,我還想舉一個特別鮮活的例子。
我騎公路車一年有餘,在此期間,每次公路車出現問題,我要麼靠男騎友幫忙,要麼就是靠車店,自己什麼都不懂。
就拿換胎這件事來說吧。
因為公路車在騎行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內胎爆胎,所以我現場觀摩了無數次不同男騎友幫我換胎,但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去幹這件事。
因為我的大腦被植入了刻板印象——我是女生,這些輪胎、鏈條、機械方面的事兒太複雜了,我不會,也不需要會,反正有人幫忙。
事情的轉機是,上個月我把車帶回了上海,一個全新的陌生的騎行環境。上週騎完車回家,我發現我的外胎在噴氣,內心一沉,壞了,外胎破了。
這可咋辦,這裡我沒有熟知的男騎友,也不認識車店,怎麼辦?
我突然起心動念,想到要不要自己動手試一試?
於是我就在某紅書上搜影片,看了好幾個,挑了一個最接地氣的,換句話說,就是他講的話我能聽懂的,看完之後,再聯想以前現場觀摩到的,這才覺得,咦?好像並不難嘛!
於是今天說幹就幹。跟著影片,一步一步做,遇到不會的,就反覆看,還不會,就再找找其它影片看,看有沒有其它方法做。就這樣,我哼哧哼哧地居然最後完成了!換好了內胎外胎,並且把後輪成功裝上去了!
鏈條重新轉動的那一刻,我真想為自己鼓掌!雖然這個過程因為生疏花了我一個多小時,折騰地手指發紅還全是鏈條油,但是!成就感滿滿!頓時覺得自己頂天立地了。

▲Photo from Pixabay
好了,例子講完了。舉這個例子也是想說,千萬別對自己設限,先入為主地覺得自己做不到,還沒嘗試,就先別說自己不行。
最後,推薦一首歌,也是在裁員後的那一個月給我很大精神力量的一首歌:朴樹的《No fear in my heart 》,歌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支撐。祝福你,成為那個發光的,會飛的,頂天立地的,真正的你!
– END –
推薦閱讀

中年離異的我,尋找愛情的路上,卻遇到了“殺豬盤”……

從“每天不快樂”到“每天都幸福”……

44 歲,沒房沒車沒工作,我帶著 5 歲的孩子離婚了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