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進入校園,長期吃會危害孩子健康嗎?3種後果,儘早知道

作者:DrX的醫學江湖|來源:DrX說(ID:drxshuo)
前幾天,一位家長在網上的吐槽火了。
給學生吃預製菜這個事情本來就很扎心,下面的評論卻更扎心,第一條熱評是這樣寫的:
“這個學校還稍微有點人味,能告訴你我這是預製菜,就怕那種不告訴的。”
是啊,伴隨著預製菜的普及,如今預製菜變得越來越常見,很多時候哪怕我們刻意去避免,精挑細選去某家餐館吃飯,卻還是躲不過預製菜。
某家餐館裡,有客人質疑店家把雞蛋炒得太嫩了,懷疑裡面有“科技與狠活”。
店家絲毫不避諱,直接說自己就是買的成品炒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預製菜、料理包。
看著比高考作文還長的配料表與新增劑,說不擔心不痛心肯定是假的,我們去餐館花了那麼多錢,卻越來越難吃到廚師現炒的菜,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預製菜料理包,這怎能讓人不憤怒?
隨著預製菜深入各個領域,我們心驚的同時又產生了一個質疑:
越來越多人得癌症,會不會和預製菜有關?預製菜真的是“豬狗食”嗎?
No
-mama-
01
預製菜,比我們想象得還要普遍!
餐寶典(NCBD)的資料顯示,2021年預製菜行業規模已超3000億,而有機構更是預測預製菜是一個萬億賽道。
根據網易數讀的統計,2021年到2022年上半年,預製菜投融資事件超過56起,佔到這期間餐飲行業334起公開融資事件的17%。
還有一組更扎心的資料,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顯示,2020年門店數量超過10家的連鎖餐飲品牌當中,有68.3%都在使用中央廚房,部分頭部中餐快餐公司的預製食品佔比更是接近100%
曾經有網友說,商場裡的餐飲店幾乎都是預製菜。我問他為什麼敢這麼確定,他說大部分商場都禁止明火,不能生火卻能幾分鐘出一個菜,不是料理包是什麼?
我無法確定真實性,但從那以後我再也沒去商場裡吃過飯了。
外賣,則成了預製菜的“重災區”。
有些商家,只開外賣店不做堂食。一個電飯煲,一個冰箱和冷藏櫃,一個微波爐就成了外賣店的全部廚具。
商家們提前在網上低價買入各種口味的預製菜料理包,有的直接從廠家那裡拿貨。
每天營業前提前解凍好,有人下單直接把料理包拿去加熱一下,幾分鐘時間,一單就完成了。
等到下班時,用不完的料理包再放回冰箱冷凍。
這個一本萬利的生意,誰看了不心動。
No
-mama-
02
無數人,正在花錢“買病”!
曾有記者去暗訪,發現一家線上排名前幾的餐廳,線下壓根沒有店鋪,製作場地就在垃圾場旁邊。
這種情況不是個例,很多外賣店都藏在各種巷子裡,他們沒有堂食,只做外賣。
灶臺就在廁所旁,蒼蠅蚊蟲亂飛、蟑螂遍地跑、食材和垃圾放在一起…
除此之外,一些料理包廠家的衛生也堪憂。
有人曾暗訪過某料理包廠家,一眼望去遍地狼藉,蠅蟲遍地,排骨可以放一年。
不僅衛生狀況令人擔憂,預製菜的營養成分和各種超標同樣觸目驚心。
預製菜講究口感,過分追求口感的後果就是脂肪含量高、鈉含量高、蔬菜配料過少、能量密度高等問題。
若是一天吃上幾頓預製菜,那一天下來鹽很容易超標,長期下去高血壓等心血管問題就會找上門來。
在某款梅菜扣肉的料理包中,一袋的含鹽量就達到了2.5g。按照每人每天攝入鹽量不超5g的膳食建議,這一袋就佔了一半。
預製菜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生物活性成分等,在加工中經過水洗、高溫殺菌等諸多環節會發生較大流失,等到我們手中在經過二次加熱,營養成分更是大打折扣。
在某款炒蛋的料理包中,每一百克的蛋白質含量只有7.7g
而我們平時在家做的炒蛋,這個含量為13g。
另外,越是口味重、烹飪方式複雜的菜品,為了菜品的色香味,以及延長保質期,新增劑種類就越多。
更讓人焦心的,是很多預製菜商家資質不全,有些甚至沒有資質,裝置不達標,很多還是人工作業,食品安全風險較高。
No
-mama-
03
長期食用預製菜,會怎樣?
①營養不良
這個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由於預製菜受到食材種類的限制,所以營養往往很單一,尤其是維生素、礦物質和生物活性成分會有很大流失。且經過一系列流程後,營養成分流失會更多。
②長胖
前面我們也說了很多預製菜的脂肪含量高、熱量高,真不是危言聳聽。
就以這款水煮牛肉為例,在每100g中,脂肪含量高達16.1g,蛋白質含量為6.5g。假如蛋白質全部來自於牛肉,那牛肉的含量應為33/100g,來自於牛肉的脂肪就幾乎可以忽略。
換言之,每100g的水煮牛肉中,大約會攝入16g烹調油。按照膳食建議,我們每天的烹調油攝入應該是25-30g,平均下來一餐最多10g。想象一下,長期吃這種預製菜,必然會脂肪超標,肥胖也是早晚的事。
③增加慢性病風險
長期脂肪攝入過量,會增加罹患高血脂的風險;長期鹽分攝入超標,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
總結一下,越多越多人得癌,不一定和預製菜有關,但長期吃預製菜肯定會損害健康。我們本來是懶得做才在外面吃或者點外賣,沒成想餐館和外賣也懶得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