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回應,就是黑暗中的一道光

每次當我可以休息的時候,必然身體出狀況。今年尤其嚴重。以前會發燒感冒,但是這次很奇怪,是跟學生談話後的頭疼欲裂,是吃飯後的胃脹不消化,是怎麼也說不出來的不舒適。

於是,朋友勸解去看醫生,而我最怕醫院。只好再去求助中醫小醫生。
之所以叫他小醫生,確實是因為年輕。那時他大約是碩士畢業坐門診,我也是剛到濟南在師姐的介紹下去掛號,找他問診的人門可羅雀,但是確實有效,藥也不難喝,我便不舒服的時候就去,也四處告訴身邊人我發現的寶藏醫生。卻不料,大家都像我這樣想,等到忽然有一天,我再掛號發現很難掛上的時候,才開始有點後悔當時大力的推銷了。
於是,只好厚著臉皮找醫生加號,卻又發現加號的也不少。但好在還是見到了他,依然是笑眯眯的樣子,依然是耐心的問候,卻也夾雜著頗多疲憊,也是,其他醫生都下班了,他還在還是那句話:老師,你太累了,生氣也太多了點。最後以範老師多注意休息,別累著結尾。
回去給我女兒說:你看人還是要有核心競爭力,有責任心。所以,好好學習多麼重要。
她說:媽媽,你一定是古希臘掌管學習的神。
中午吃飯的時候,還是一起總結了小醫生受歡迎的原因。
不過兩點:
一是醫術。這是根本,他的藥不多,但是有用。不似有些醫生,每次給你開一大堆草藥,苦而無用。
二是情緒價值。他總會給你回應,會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耐心傾聽,不似有些醫生,你問啥,他也不回答。
我女兒對最後一點進行了補充:就像我每次和你說話,你有的時候耐心回覆,有的時候已讀亂回,有的時候不回應。你不回應的時候我就很茫然,因為我不知道你到底是不是聽見了。
我卻想起弗洛伊德在一本書裡講的一個小故事:當一個三歲的男孩身處一個黑暗的房間時,他對他的姑姑大叫道:“姑姑,這裡好暗,我害怕,你說話呀。”他姑姑回答:“但你看不到我有什麼用?”小男孩說:“不是這樣的,只要你說話,我就不覺得黑了。” 
 所以,男孩害怕的不是黑暗,而是沒有回應的黑暗。回應,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道光。
文案|陌上花開
圖源網路 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