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回答1988》
生活在現代,我們的身體承受著成倍的壓力,容易過勞、生病。醫生的存在不僅是治病救人,ta們也為你定下心來,告訴你可以放心生活。
不久前,我們向看理想的朋友們發起徵集,想要知道大家在看病的時候,與醫生髮生過哪些印象深刻的對話。在收集到的回答中,有安慰,有體貼,也有透過幽默調侃來消除焦慮,告訴你,這樣的情況很正常。
在醫患關係緊張的當下,當那些對話發生時,你會覺得,真的太好了。

☂️
暖融融
@糰子
術前,躺在推床上,主刀醫生說別緊張,還問另一個醫生他的手術帽在哪兒,戴上後,主刀醫生很認真地跟我說這是他的幸運帽,一定要戴這個,手術沒問題。
躺在有點涼的推床上,聽著主刀醫生說的話,看到他臉上輕鬆的笑容,那一瞬間很感動,也不緊張了。十年後的今天,我還記得術前溫馨的畫面和那頂橙色的彩條帽子。
@芒果
滑倒摔到下巴,在急診縫合。我躺在牙醫椅上瑟瑟發抖,也不知道多少是因為冷和餓,多少是因為害怕。兩個醫生都是年輕的值班醫生,像弟弟妹妹,溫柔又細心,給我蓋上毛毯,問我要不要喝水,水夠不夠熱,要不要聽音樂來放鬆心情。
在這個長長的縫合過程裡,我從發抖到慢慢放鬆平靜下來。真的很感謝醫生在處理問題之外給我的溫柔的照顧和安撫,心裡的害怕和外傷一樣被治癒著。
@巖巖
我是一名大二的醫學生,期末週一般熬夜熬得比較厲害,上學期的某一天自己感覺心動過速,就跑到醫院去,去得慌慌張張,感覺走過去的時候整個人都是僵著的。
急診室裡導診的護士姐姐很有序地記錄,給我量體溫、測血壓,然後帶我去做心電圖,又安慰我說“你是走來的嗎?應該讓你緩一緩再測的”。
在她拉簾子、開儀器的時候,我和她說,“姐姐我好害怕”。她說,“做心電圖怕什麼呀,不怕的”。我說,“我好怕心臟出問題”,她說,“沒事,待會兒報告拿去讓醫生看。每天都有很多人來看心臟問題的”。
做完心電圖我坐著等醫生時,她看到醫生出來了連忙招呼,“主任,這兒有個小妹妹要看病”。她如果不說我又在傻傻等待了。我非常感激護士姐姐,她讓我變得鎮靜不少。
那天我突然想起老師講過的一句話,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當我真正、親身體驗到“被comfort”的感覺時,我才能完全懂得它的含義。

《緊急救命3》
@馬小跳
17歲第一次去精神科就診,我拿著量表結果邊講邊哭。醫生是位很和藹的女性專家,她說“沒事咱們不怕,先給你開點藥,回家之後好好吃,慢慢地把症狀消掉了,咱們就不難受了,再好好做心理諮詢。”
後來我去外省讀大學,改成了線上問診。幾年以來,每次聽到醫生的聲音都會安心很多。精神疾病原因複雜、病理不明、苦不堪言。在這份無人知曉的苦楚中,醫生的話像一束光,總讓我覺得“沒關係,我有的治”。
🍜
行動與放手
@阿優
大學時有一次胃不舒服去醫院查幽門螺桿菌,醫生是一位上了點年紀的女士。做檢查前她遞給我一杯透明的藥水,我接過來下意識問了一句“這個苦不苦啊”,醫生只講“你先喝”。
我喝了之後發現這個藥水居然是有點酸酸甜甜的氣泡水味道,然後醫生對我說:“你問我苦不苦,我說苦你就能不喝了嗎?很多事你不要問,做就好了。喝完你看不但不苦,還有點好喝,對吧?”
當時在想醫生是不是學過哲學啊(笑)。後來經歷了考研-考研失敗-畢業找工作-工作-辭職-再工作,這麼多年過去了,才體會到醫生那句“做就好了”是擊碎人生迷茫的良藥。

《機智醫生生活》
@鴿羽
跟我的精神科醫生兼心理諮詢師之間有過很多難忘的對話,除去那些真切入微的詢問、關懷之外,還很喜歡她跟患者聊天不總是一板一眼的,有時候也會開點小玩笑。
比如有一次去複診,先向她承認最近沒好好吃藥,後來又問其中一種藥能不能不吃。 她:“你對這個藥有什麼顧慮嗎?” 我:“嗯……也沒有……” 她:“就是單純不想吃藥是吧。”
她還會在門診的時候給病人講些有點老套又莫名戳人的哲理故事,她給我講過一個灰色樓房的故事,在一棟灰色水泥牆的大樓上有很多窗子,窗子上掛著各色各樣的窗簾,窗簾後面住著形形色色的人們,攜帶著各自的煩惱與期盼,在努力地生活著。當時不知怎麼的,我聽哭了。
還有一次我狀態不好,見了她哭得稀里嘩啦的,鼻涕掛在口罩裡,不好意思地問她有沒有紙,她去找了一下,發現剛好還剩最後一張,於是把紙遞給我說道,“你看,或許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好像陷入困境,但總還是留有一線希望的。”
在家、在我從前的生活經驗裡,從未有人像她這樣細膩地關心我的感受。與她的相處讓我感到親暱、被愛。在那些平和的勸慰和善意的打趣中,那些生命中不堪承受之痛似乎也被稀釋了。
@h
有一次臉上過敏了,發癢起皮,去看醫生。醫生看了以後告訴我,可能是因為吃辣。我很納悶,因為我很愛吃辣,可是以前也沒出現過這種症狀呀。
醫生就問我,你生下來就是大學生嗎?我愣了一下說不是。他說你是不是要上小學、初中、高中,再上大學?我點了點頭。醫生又說所以你的臉也是一樣的道理呀,以前沒有出現這種症狀是因為你還在小學階段,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上了大學,然後症狀就顯現出來了。
好有道理。

《重版出來!》
@小貓把奶茶裡的珍珠偷走了
我:很多時候真的挺無力的,什麼都抓不住。是過去的你做的選擇,對結果負責的卻是現在的、將來的你,過去的你、現在的你、未來的你,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人,但是還活著,就繼續折騰吧。
醫生:對的,只有死亡對於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活著就是勝利,就是很偉大的事情了。
沒有雞湯,沒有偉光正的“感召”,只有簡單純粹的分享,人生就是體驗,活著就是偉大,過好今天就是勝利。不要怕,如果有什麼命中註定,那就接受命運的安排,大膽地去,理直氣壯地去。
@蛐蛐
有顆大牙壞了,牙科醫生對我說,“有些東西該放手時就放手吧”。然後他幫我拔除了那顆牙。
🍬
你很珍貴
@卡卡
幾年前因為焦慮總懷疑自己視網膜脫落了,因為閉上一隻眼,另一隻眼就會有一小塊視野消失的感覺,需要很用力地體會才能感受到。
終於去看了眼科醫生,做了全面檢查,我還畫出了視野消失的區域位置圖。醫生看完驚訝極了,“你居然看到了你的盲點!你太了不起了!太神奇了!我的病人從來沒有人能描述出來盲點的感覺”,然後開始給我講眼部結構,醫生說,我們的眼睛有一塊就是看不見的,但一般人不會注意到。
那一刻我感覺我被從沼澤里拉了出來,深深地解脫了,我不僅沒病,還發現了別人看不見的東西。走出診所,我感覺世界都明亮了,近視都有所恢復(當然是妄想)總之就是從此焦慮的軀體症狀都消失了。
@pp
吃東西意外把做過根管的牙冠粘掉了,下午四五點匆匆忙忙去湘雅口腔治療,感覺有點耽誤醫生和護士下班了,抱歉地說了一句“不好意思”。劉穎醫生很溫柔地說,不怪你,都怪這顆牙齒。

《緊急救命2》
@泡泡不吐葡萄皮
透過運動和控制飲食來減肥,大概4個月瘦了20斤,然後發現自己開始掉髮,於是掛了脫髮門診,接診的是一個精神矍鑠的姨姨,她說:哇你好有毅力,哇我看你一點都不胖呢,你的頭髮也沒問題的,毛囊沒有死掉。
真切感受到了來自陌生人的善意,也或許是女性間的互助,總之會讓你覺得有力氣面對之後的事情,不預設困難,有問題解決問題,希望自己也能更心懷善意生活,傳遞善意,大家都好好地生活。
@女俠
因為困擾我十多年的頭暈和頭痛去扎針,在一次治療快結束的時候,我剛想跟大夫說謝謝,大夫突然來了一句:要心生愛意。
我的眼淚突然就出來了,不知道這個中醫大夫是怎麼知道我從小缺愛的,我現在堅持扎針快一年了,頭暈頭痛的症狀總算減輕了不少,只是缺愛這個症狀,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藥”能治。
@煙波大飯店
醫生說,如果有什麼吃了能讓你開心,那麼它帶給你的功效一定大於副作用。
🍶
你不是一個人
@無
才20多歲,劇烈腰疼去醫院,發現腰椎骨頭有點變形了。醫生講解時,拿著一個骨骼模型,用筆在上面畫了幾下我出問題的骨頭,然後說,“你看很多患者都有這種情況,這裡都被我的筆描黑了”。
我就噗嗤笑了,覺得輕鬆了一些。這真是一種非常巧妙的說法,不費醫生太多功夫,但患者感覺很好。心理諮詢中也會講“正常化”,聽到“很多人都會經歷這些”是會被安慰到的。
@圓心貓
實習的時候久坐導致腰很痛,到了影響睡眠的程度,嚇得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強制性脊柱炎。大年初四看醫生,拍了CT,發現是腰椎間盤膨出,醫生看了片子說,“沒事兒,坐久了都疼,我也腰疼”。接著告訴我要時常運動,散散步什麼的,我走的時候看到醫生還捶了捶自己的腰。

《機智醫生生活》
@abc
因為失眠去看醫生。跟醫生說,每天晚上要兩點多才能睡著。醫生:能睡幾小時?我:8小時?醫生:沉默。
@哈哈哈
一次點外賣吃了金槍魚石鍋拌飯,將近30塊。吃完之後,頭暈,身體發紅,臉發燙。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可能是金槍魚不新鮮,輕微食物中毒。我從診室出來時,醫生叫住了我,正當我疑惑之際,醫生開口問,你點的是哪一家的外賣?
@朱朱未央
上週突然高溫30度,我心狂跳不止,打了120去醫院,檢查後是電解質紊亂,吃藥、吊鹽水後恢復。家人不放心,還是去中山醫院心內科掛了號,醫生說,“你心跳才120就叫救護車啦,跳到160都沒問題”。
我一下子就感覺吃了定心丸,沒事沒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生活!
@泥
有一陣子,我身體左側疼(後背和胳膊),擔心自己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惴惴不安去找醫生。醫生問我平時做什麼運動,我說攀巖,他開心地說:“沒事兒!就是攀巖弄的,多拉伸多放鬆!”說罷他忽地向我展示他纏滿膠帶的手:“你看我!我前兩天剛從法國野攀回來!”
沒想到找醫生竟然碰到了巖友。說來也奇怪,在他說沒事兒並展示了纏滿膠帶的手後,沒幾天,我身體疼痛的症狀消失了。
🌳
盡全力
@cl
去年初的時候,作為應屆生經歷了延畢,考公失敗,第一份工作入職了大廠邊緣崗位,上班兩週實在呆不下去,趕在離職前準備薅羊毛,把年度體檢做了,結果查出了甲狀腺癌。害怕家人擔心於是全程自己面診,其實都是自己硬撐著一口氣度過的,現在想想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面診的時候,別的患者看我年紀這麼小,非常擔憂地說了句,怎麼這麼小年紀生了這麼大的病。我聽了之後有點繃不住了,很難受。但是好心的醫生姐姐非常淡定地說了句,沒事,切了之後啥事都沒有了。
非常感謝醫生姐姐,作為擔心病情的患者很需要聽到這種話。
@楊柳@扣扣子
前陣子跑醫院,查血,發現自己缺維生素D。後來看肺炎的時候,多掛了個內分泌科,遇到一位女醫生,診斷過程極具同理心:
“平時防曬做得太好吧?我也是。這個夏天,我們都把胳膊大腿都露出來,曬曬太陽補最直接。”“90%的人都缺,我也缺,不知道為什麼現在一查一個缺,說不補的應該是沒查。也有可能是不缺的標準定高了吧。”
“缺維生素D確實會容易疲勞,但也不能把疲勞都歸結成缺維生素D是不?這年頭誰不疲勞,我也每天都累呢。” “吃幾個月再驗下血,不想驗就接著吃。不影響的,咱不怕啊。”
@Matt想去葉門釣鮭魚
懷孕的時候,檢查發現有一項指標有點高,就去掛了專科門診。因為年紀不算小,所以一直很擔心。坐診的是個非常幹練的年輕女醫生,看了我的化驗單以後,她非常溫和地說,“沒事,你這就是孕期正常的激素波動反應”,還很貼心地幫我撿起掉在地上的孕檢本,微笑地看著我,“你一定會有一個健康的寶寶的!”
我想對於所有媽媽而言,醫生的這句話都會讓我們熱淚盈眶吧。感謝這位醫生。
@Nicole Lee
上週去體檢,做B超的時候,大夫問了幾個問題後說,這些和生理期臨近有關係,沒什麼問題。
我說此刻最喜歡聽你說“沒什麼問題”,接下來大夫真的說了好幾個“沒什麼問題”!
@一書一會毛毛
我最近拔牙,醫生說你緊張啥呀,然後他就開始唱歌。

《機智醫生生活》
@乫瀾
腎結石手術前一天來月經,主刀大夫和我說:沒事,我們一起等她走。
@泡芙
作為一個26歲的小年輕,因為熬夜感到心臟不舒服,去醫院檢查。醫生說:“肯定沒事的,你這麼年輕”。檢查完,醫生說,“看吧,就說沒事,但還是要早點睡,少熬夜”。
@Lin
我沒有特別的故事,但是跟醫生護士相處得很好,住院期間很開心,愣是多住了一天。
我會給護士們買零食,跟大家嘮嗑,走的時候送了一面錦旗。醫生和護士笑著說下次可以給ta們寫感謝信,年底做總結可以加分。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住院部的醫護團隊很年輕,態度也非常好,我的住院以及手術體驗一級棒!

《機智醫生生活》

🥛
日劇《白色巨塔》裡有一句經典臺詞,“醫生除了是擁有專門醫療技術的專家,也是掌管人類生命的職業,因此希望醫生是個社會大眾能夠予以信賴的人”。
在焦慮情緒日益嚴重、身體狀況愈發難以預測的今天,每一次去醫院看病,都是在發出求救訊號,我們想要確認自己是沒問題的,依然有好好生活的可能性和希望。
與醫生之間的對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ta們在盡力救治患者的同時,在以同樣作為普通人的身份告訴我們,生命值得被珍惜。那麼,作為患者的我們,也要打起精神積極配合治療,尊重醫生的勞動,愛護自己的身體。
生命或許脆弱,但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彼此支撐著向前走,是重要的事。

🍎
醫生囑託第一季
編輯、撰文:汁兒
策劃:看理想新媒體部
封面圖:《緊急救命3》
商業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