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會眾議院日前透過一項名為“又大又美”的財政預算與減稅法案,其中一項備受爭議的內容是:要求領取醫療補助(Medicaid,俗稱“白卡”)的民眾必須提供工作證明,作為獲取資格的前提。

此舉被視為特朗普政府節省聯邦開支的重要一步。雖然官方強調不會削減“紅藍卡”(Medicare,聯邦醫保),但對於低收入群體依賴的“白卡”,新規可能帶來顯著衝擊。
新規亮點:必須工作、參與服務或教育 每月至少80小時
法案提出的白卡改革措施包括:
-
年齡範圍:19至64歲的受助者
-
工作條件:必須每月工作、參與社群服務或接受教育培訓至少80小時
-
資格核查:每年需重新驗證資格兩次
-
等待時間:各州有權設定高達6-12個月的“等待期”作為資格條件
相比過往版本,新法案對工作義務的要求更嚴格,也不再豁免55歲以上人群,這一群體過去曾被排除在強制工作要求之外。
背後的影響:可能多達760萬人失去“白卡”資格
雖然川普本人承諾“不會有人因改革而失去醫保”,但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預測,這項改革可能導致多達760萬人失去白卡資格。
專家指出,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其實仍然符合領取條件,但由於難以提供符合法規的文書證明,或對流程不熟悉,將被系統性排除。
哈佛大學衛生政策學者本傑明·薩默斯(Benjamin Sommers)指出,這樣的政策並非透過提升效率節省預算,而是透過“縮小受益人群”來減少支出。他坦言:“這更像是一項削減成本的手段,而非真正的就業促進計劃。”
共和黨方面強調,改革的目的是打擊濫用和浪費,提升白卡系統的效率。然而,民間組織與公共衛生專家則認為,新規定將直接威脅到數百萬低收入家庭的基本醫療保障。
目前,該法案仍需參議院審議通過後,方能最終落地實施。外界普遍關注,民主黨控制的參院是否會修改或否決相關條款。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