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文章目錄(含部分轉載),2024-12-30

新中國的時間線
-
挺進大西北,1949 -
跨過鴨綠江,1950 -
美國的出兵決策 -
中國出兵之前 -
西南局往事 -
華東局往事 -
激戰海南島,1950 -
高不可攀的“莫斯科號” -
臺海危機,1954 -
伏帥訪華,1957 -
炮擊金門,1958 -
中國的目的 -
留蘇往事 -
抗法援越往事 -
抗美援越往事 -
決裂的前夜,1960 -
戰備的前夜 -
珍寶島,1969 -
全面戰備,1969 -
破冰之前 -
圍繞臺灣的較量 -
尼克松訪華,1972 -
從江西到北京,1973 -
黎筍訪華,1975 -
鐵托訪華,1977 -
出兵越南的決策,1979 -
對越自衛還擊戰,1979 -
八六海戰 -
南沙海戰,1988 -
相逢一笑泯恩仇,1989 -
金牛賓館會晤,1990 -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那奔騰的十年 -
1996臺海危機 -
越過太平洋 -
入世,1999 -
崛起之路 -
中美逆轉的48小時,1999 -
龍年,2000 -
訪美,2002 -
中國的轉折點,2010 -
跨越臨界點,2018 -
當時只道是尋常,2019 -
欲渡黃河冰塞川 -
將登太行雪滿山,2024 -
對中國的預測
人物系列
-
大器晚成的朱鎔基 -
楊尚昆往事 -
天堂下面是你們的天堂 -
葉劍英:呂端大事不糊塗 -
陳雲往事 -
紹興俞家 -
神秘的魯赤水 -
廖承志往事 -
最後的政治煙火 -
顧順章:致命魔術師 -
瞿秋白:要留清氣滿乾坤 -
紅色諜王 -
蔣經國的“質子歲月” -
趙小蘭往事 -
霍英東往事 -
大落大起的韓國瑜
往事系列
地緣戰略
-
跨越百年的爭霸 -
海權與陸權的對決 -
中國的三條地緣技術路徑 -
中國如何突破陸權困局? -
中國的應變策略 -
中國的掩護策略 -
中國的登頂之路 -
中美的“壓艙石” -
如果一定要爆發新冷戰 -
和平崛起有限度嗎? -
不可逆轉的歷史程序 -
向西的機遇 -
俄羅斯的生命線 -
中國與中亞 -
如何避免大國戰爭 -
世界的三個中心 -
中國的鄰國 -
中國的鄰國 番外篇 -
中國的海外軍事基地 -
中國與美國的地緣 -
中國的鷹派 -
中國的鴿派 -
中國的反應 -
中美對戰爭的準備 -
功敗垂成的拜登 -
如何看待俄羅斯對中國的作用 -
亂雲飛渡仍從容 -
中國想要怎樣的中美關係 -
不同視角看霸權 -
一個被忽視的關鍵盟友 -
從文明的角度看中國外交 -
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 -
中國的“上籤” -
俄羅斯隱藏的內心世界 -
遠方戰事已起 -
如果爆發戰爭,周邊國家會怎樣反應? -
圍繞中亞的博弈
戰爭年代
-
蔣介石訪蘇 -
長征留下的人 -
紅四方面軍的脈絡 -
西安事變:生死時刻 -
西安事變:縱橫捭闔 -
中蘇大戰:激進的少帥 -
中蘇大戰:黑瞎子島 -
中蘇水戰 -
莫斯科的戰後構思 -
帝國的抉擇 -
戰爭的勝負手 -
再談戰爭的勝負手 -
七月七日夜 -
戰爭的開啟 -
苦撐待變的國民政府 -
抗戰夫人與淪陷夫人 -
美國人在延安 -
開羅會議 -
中國的戰後地位 -
抗戰:中國遠征軍 -
瀋陽的外交漩渦 -
戰敗的日本 -
第一次交鋒 -
金門,1949 -
名將的一生要贏下幾次戰役? -
從情報的角度看戰爭決策 -
戰爭期間的會議 -
通往新秩序之路 -
激戰克里米亞 -
激戰哈爾科夫 -
世界大戰爆發之前 -
世界大戰爆發之前 番外篇 -
世界大戰的爆發 -
劍指莫斯科 -
一場“新中世紀”戰爭
元帥&大將系列
-
朱德:開國輔運 -
彭德懷:橫刀立馬
-
林彪往事 -
劉伯承:笑看風雲天地間 -
賀龍:不堪回首月明中 -
陳毅:幽蘭在山谷 -
羅榮桓:記得當年草上飛 -
徐向前:塵海茫茫枕百感 -
聶榮臻:最後的帥星 -
聶榮臻往事 -
葉劍英:每臨大事有靜氣 -
粟裕:第一大將 -
徐海東:雪中送炭 -
陳賡:李雲龍的“旅長” -
開國十大將 前傳 -
葉挺:歲月波折
臺灣系列
-
1949年之後的臺灣 -
最後的國民黨軍 -
臺灣人眼中的兩岸 -
國民黨頂級智囊的觀點 -
臺灣的鐵桿 -
美國眼中的臺灣與烏克蘭 -
臺灣政壇往事 -
臺灣的行政區劃 -
國民黨最後的機會 -
臺灣的海外資產 -
投誠的“國軍” -
蔣經國做質子 -
馬英九時代 -
李登輝上位記 -
臺灣與香港的恩恩怨怨 -
臺灣和日本的恩恩怨怨 -
細數臺灣的邦交國 -
決勝臺北,1994 -
臺灣政壇無間道 -
臺灣媒體的江湖 -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腦回路 -
拿下“邦交國” -
江南案 -
幸運的臺灣 -
臺北市長蔣萬安 -
蔣萬安的大陸之行 -
臺軍的一線與二線部隊 -
臺灣必須面對的真相 -
過境美國的蔡英文 -
馬英九和蔡英文的後續 -
馬英九的“平行人生” -
馬英九的大陸之旅 -
國民黨的一步棋 -
臺海的圍點打援戰術 -
臺海,2025 -
如何應對賴清德的“蔡英文路線” -
國民黨失敗的教訓 -
賴清德的“空間” -
臺灣立法機構“首戰” -
柯文哲被羈押之後 -
臺灣官場的等級
統一大業系列
-
中國的軍事準備 -
登陸作戰的時間視窗與難點 -
中國的第二條紅線 -
歷史上的統一大業 -
臺灣問題解決後 -
對臺“第二方略” -
從第七艦隊看中國海軍 -
戰爭的規模 -
入藏與入臺 -
臺軍的守備思路 -
臺軍的新思路 -
聯合宣告中的細節 -
中國收復臺灣的影響 -
對臺海問題的預測 -
中美對於臺灣的不同認知 -
山雨欲來的軍事準備 -
“棄臺論”重出江湖 -
中國收復臺灣,美國會做哪些反應?
社會主義國家系列
蘇聯/俄羅斯系列
-
中俄百年恩怨 -
莫斯科政爭 -
俄羅斯建國之初 -
蘇聯和美國的“宏大敘事” -
俄羅斯的安全觀 -
俄羅斯失掉的機會 -
蘇聯的前半生 -
蘇聯的後半生 -
摧毀帝國的隱蔽戰線 -
斯大林:小鎮青年 -
斯大林:克里姆林宮 -
丘吉爾與斯大林的交易 -
斯大林是如何玩國際政治的? -
再見,戈爾巴喬夫 -
普京的個人英雄主義 -
俄羅斯與日本的和約 -
普京的三十年 -
中國與俄羅斯的分歧 -
如果普京在烏克蘭獲勝 -
普京的秘密遊戲 -
軍事同盟意味著什麼? -
軍事結盟之路 -
俄國的全球戰略 -
對普京意圖的兩種判斷
印度系列
朝鮮系列
越南系列
-
越南革命的開始 -
黎筍往事 -
胡志明往事 -
從金日成訪越說起 -
越南如何反思1979中越之戰? -
胡志明的遺囑 -
越南為什麼一定要“四駕馬車”? -
梁強上位:蘇林分享權力 -
蘇林在美國的四天 -
蘇林與範明政的下一步 -
蘇林訪華首站為何選在廣州? -
升龍城之路 -
越南南北高鐵要來了 -
姍姍來遲的越南南北高鐵 -
越南高鐵會選擇與誰合作?
阿富汗系列
中東系列
-
中東大戰到此為止 -
伊朗為何見死不救? -
來自B-2的威脅 -
美國會打擊胡塞武裝嗎? -
美國專家看以色列 -
誰是最大贏家? -
美國扮演了什麼角色? -
伊朗與俄羅斯走向軍事結盟 -
伊朗的危機時刻 -
伊朗開戰的後果 -
伊朗開戰的後果 番外篇 -
“中東四強”的恩怨 -
來自空中的威脅 -
平局即勝利
採訪與民調
世界變幻
-
落紅深處的西柏林 -
二十年前的大戰 -
冷戰:緣起 -
冷戰:決裂 -
一鳴驚人的馬克龍 -
頹勢盡顯的法國 -
法國:用二等票坐頭等艙 -
英國的對華戰略 -
歐盟的對華決策 -
德國的新戰略 -
捷足先登的越南 -
遲來的和解 -
大變局裡的中東 -
瀕臨破產的巴基斯坦 -
柬埔寨往事 -
天下有“變” -
英法聯軍的最後一戰 -
破產的斯里蘭卡 -
如何運營一塊殖民地 -
如何打贏一場選戰 -
朝鮮和韓國眼中的“新冷戰” -
印度的視角 -
戰略機遇期裡的印度 -
持續失血的歐洲與俄羅斯 -
歐洲為什麼無法實現統一? -
歐盟的大人物 -
被遺忘的緬甸 -
X因素:德國和日本的選擇 -
南斯拉夫往事 -
越戰風雲 -
非洲爭奪戰 -
沙特與伊朗和解 -
彭家聲的簡歷 -
佤邦鮑有祥 -
敏昂萊低調訪華 -
偷渡去歐洲 -
權力的傳承 -
世界的“第三賽季” -
十字路口的德國
美國系列
-
拜登的仕途之路 -
中美未來的“B方案” -
加州州長訪華 -
拜登:無路可退 -
拜登印太戰略的弱點 -
拜登的盟友 -
美國的威懾戰略 -
美國的“外儒內法” -
布熱津斯基與他的“大棋局” -
美國的鴿派 -
美國參與戰爭的規律 -
美國的兩種鷹派 -
美國的戰爭思維 -
核手提箱 -
美國的對華戰爭 -
中美有可能再次合作嗎? -
臺灣的押注 -
首席講解員:萬斯 -
消失的伊萬卡 -
民主黨的戰犯 -
白宮軍機處 -
樹倒猢猻散 -
為什麼布林肯不能選總統?
新加坡系列
俄烏戰爭系列
-
一種預測戰爭的方法 -
俄羅斯的未來與中國的預案 -
普京:跨越盧比孔河 -
帝國的轉折點:克里米亞 -
西方會沒收俄羅斯資產嗎 -
俄羅斯還債 -
戰火中生活的人 -
澤連斯基的結局 -
戰爭即將結束的五個標誌 -
如何威懾俄羅斯 -
從俄烏之戰看中國 -
從俄烏之戰看美國 -
戰爭的決心 -
禁軍與邊軍 -
從一張照片看普京與紹伊古 -
普京的戰前情報 -
普京的政治契約 -
普京的“好西方” -
中國與俄羅斯的劇本 -
慕尼黑視角 -
俄羅斯的戰爭成本 -
普京動用核武器的法律障礙 -
普京的另一個劇本 -
俄羅斯的未來 -
從一輛小車看俄羅斯工業的悲劇 -
黑海之戰 -
備受關注的俄羅斯代表團 -
普京:中美之美我者 -
復出的蘇洛維金大將 -
反攻的三個關鍵指標 -
反攻只有一次機會 -
一場無法取勝的戰爭 -
出訪的困境 -
俄羅斯被高估了嗎 -
瓦格納往事 -
瓦格納的非洲帝國 -
瓦格納叛亂平息之後 -
俄國人眼中的普里戈任 -
永久的決裂 -
美國的“樣板戰爭代理人” -
戰爭的前景 -
如何威懾俄羅斯 -
普京手中的“彩票” -
遲來的戰機 -
戰爭的預期 -
中俄聯合宣告的變化 -
普京的和談條件 -
烏克蘭的“白月光” -
被拋棄的談判方案 -
俄軍的真實戰力
古代史系列
-
秦國不是一天建成的 -
王朝的續命 -
帝王的廟號 -
三次變局裡的中國 -
長平之戰 -
為什麼把劉邦寫成流氓? -
王朝的名分 -
古代官員的晉升 -
世間再無百里侯 -
中國的陪都 -
被遺忘的戰爭 -
袁世凱治朝記 -
咸豐與恭親王的1861年 -
吏部侍郎的十字路口 -
信陵君竊符救趙 -
藩鎮割據的時代 -
大明劫 -
大明遷都北京 -
大明帝國的建立 -
為什麼要殺袁崇煥? -
明朝為什麼拒絕議和? -
滿清代明的全貌 -
如果李淵、李建成有機會說話 -
大元帝國的崩盤 -
漕運,帝國的國運 -
為什麼不在鴻門宴殺掉劉邦? -
中國的地緣板塊 -
衝冠一怒為紅顏 -
左右歷史的疫情
官場&相親故事
-
如何從一張照片識別領導級別 -
體制內的未來 -
體制內的未來 Ⅱ -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
孟書記要用高啟強 -
新時代仕途的變化 -
新時代仕途的變化 Ⅱ -
地方官場的新視角 -
官場小故事 -
機關裡的晉升 -
中縣風雲錄 -
京城與縣城 -
運去學子不自由 -
祁同偉:如何改變命運? -
你的大學是“副部級大學”嗎? -
大清的官 -
指揮棒的威力 -
權力與生活 -
京城相親故事 -
京城相親故事 II -
一個體制內女人的苦惱 -
縣城相親局 -
體制內的隱憂 -
體制內的隱憂Ⅱ -
體制內的恩威 -
體制內的忠誠 -
體制內的晉升 -
體制內的晉升Ⅱ
經濟產業
-
中國的下一個“中心任務” -
壓力山大的韓國 -
六代戰機真的來了 -
美國盯上了中國造船 -
來自中國的汽車 -
失敗的晶片戰爭 -
失去的機會 -
平行世界 -
中國的兩難選擇 -
中國的兩難選擇Ⅱ -
美國海軍的“X因素” -
未來十年的底線場景 -
未來四年:復仇與對抗 -
脆弱的航線 -
晶片硬脫鉤
隨筆集
-
行路難,行路難 -
大學茫茫路未央 -
橫看成嶺側成峰 -
學海無涯苦作舟 -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
等閒識得東風面 -
天下城市 -
那些年的春晚 -
而今邁步從頭越 -
一次餐廳對話 -
一次計程車對話 -
一件學生時代的小事 -
江寧知府的文章素材 -
誰更有社會地位? -
樓市的下半場 -
影響房價的因素
尾聲:2024
2024是怎樣一個年份呢?
雖然國外大選一場接一場、宮斗大戲層出不窮,但國內卻始終波瀾不驚,平淡的甚至有些讓人感到無聊。
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人獲得幸福感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絕對值”高,第二種是增速快,一年更比一年好,第三種則是“比爛”……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第二種,這也是對內凝聚人心的根本。
有人說2024是一個缺乏信心的年份,其實創造信心的辦法很簡單。
孟子云: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提前祝大家元旦快樂!

請喜歡“江寧知府”的朋友也關注一下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