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作者:十點肖肖
每天早上醒來後躺在床上動不了,即便明知快遲到了,但就是起不來;
週末哪裡都不想去,什麼事都不想做,不愛說話,不想社交;
喪失了對一切事物的興趣,總想著“能撐一天是一天”;
情緒也越來越不穩定,動不動就想對愛人和孩子發脾氣;
偏愛奶茶、蛋糕、炸雞等高鹽高糖高脂的食物,工作壓力大想吃,晚上追劇想吃,遇到好事要慶祝也想吃;
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白天上班要靠抽菸、喝咖啡來提神,可到晚上又報復性熬夜,停不下來地刷手機;
不愛喝水,但喝酒沒有節制,為了應酬喝,有煩心事了也想喝。
可長年累月地累積後,就在不知不覺中透支了我們的身體。
每當我們的慾望被滿足時,大腦都會分泌多巴胺,讓我們覺得快樂。
從一週一包煙到一天抽一包,從一週一杯咖啡到每天一杯,從只刷一小時手機到熬夜通宵……
“再玩一球、再賭一局、再睡一分鐘,聽起來都是小事。
但那裡面自我妥協的細菌,卻可能侵蝕你的骨髓,使你一輩子都站不直。”
不過,在我們對多巴胺上癮的背後,還有個更深層的原因:
如今外界環境帶來的高壓,已經遠超我們能承受的範圍:
去年上半年,中國人平均每週的工作時長接近49小時。
也就是說,即便我們一週工作7天,每天也要上班7小時。
除了要賺錢,我們還要收拾家務、照顧孩子、贍養父母。
像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媽媽,可能早上6點半就要起床準備早餐,照顧孩子洗漱、吃飯。
並在之後的8小時裡,處理各種瑣碎、麻煩、高壓的工作。
等下了班回到家,第一時間就要開始收拾家務,輔導孩子功課。
孩子在學校出事了,父母突然生病了,親戚需要幫助了……
自然,我們會報復性地渴望“刷會兒手機、喝杯飲料、抽根菸”。
畢竟,還有什麼放鬆,比碎片化娛樂成本更低,見效更快呢?
所以如今,“賺不到錢、沒有時間、過度疲勞”如同三座大山,死死困住了中年人。
想卷卷不動,想停沒法停,想逃逃不掉,無休止的損耗。
除了壓力超載,如今中年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像一座“孤島”。
試想看看,你和另一半是不是除了孩子,已經漸漸無話可說了?
白天不聯絡,晚上除了陪伴孩子,其他時候就各自玩手機,玩累了就睡;
徹底放棄了儀式感,生日、情人節、結婚紀念日都淪為了最普通的一天。
夫妻間若連續3天僅進行事務性對話,像“記得交水費”“別忘了晚上去接孩子”,關係緊張程度會上升58%。
而當夫妻進行深度對話、擁抱、親吻等肢體接觸時,身體則會分泌催產素,能有效緩解壓力。
感情交流雖無法幫我們解決現實問題,卻能緩解身體裡的壓力。
即便有心見面,也可能因為“工作孩子老公”等正事,而湊不到雙方都合適的時間。
少有年邁的父母能有足夠的財力和心力去支援兒女的生活。
“和伴侶無話可說,和朋友見不到面,和親人有話難說”,便是很多中年人的關係現狀。
“孤獨不是來自身邊無人,而是來自無法與他人交流重要的事情。”
“糟糕的生活習慣,長期的壓力超載,缺乏外界支援”的互相作用,一起洩露著我們身體裡的“電量”。
對於大多數沒有運動習慣,且時間碎片化的人來說,微運動可以作為健康生活的開端:
不必擔心這些小事的作用不大。
如《柳葉刀》所說:
“每天6次3分鐘的高質量微運動,其健康效益相當於連續30分鐘鍛鍊的80%。”
不必強求每晚8小時的睡眠,而是學著在每次極度睏倦時小睡10分鐘;
不必一下子就完全戒斷手機,而是每天都用5分鐘的冥想代替刷手機。
每天早上花1分鐘,寫下今天的待辦事項,可以緩解內心的焦慮感;
走出門感受陽光曬在身上的暖意,微風吹過身體的溫柔,觀察天空中雲朵的移動,呼吸樹木散發的清新空氣。
能量越低時,越要少刷手機,不論是朋友圈還是社交媒體。
我們都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可以卸下各種身份的責任與壓力,喘一口氣。
沒人過問生活中的煩心事,不涉及隱私,只是一起玩,搭個伴。
所以啊,不妨加入小區的羽毛球群,組團去打場羽毛球;
又或者在陪娃參加遊學活動時,和其他娃的父母搭個伴。
“從低能量的狀態中走出來,最重要的是每天前進一點點。
好狀態不是等來的,而是一點點做小事後積累而來的。”
本文來源:作者:十點肖肖。文章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聯絡十點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