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男孩自律、優秀且強大,一定要在這9個方面使勁錘鍊他(建議父母收藏)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養男孩就像鍊鋼,父母只有狠心讓他經歷擠壓、鍛造,他才能在汗水中成才。
——薩姐
作者:和順媽
來源:有遊有謀育兒(ID: mmjibb)
養育一個男孩就像試圖馴服一場龍捲風——你無法阻止它,只能祈禱自己別被捲走。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
“在所有動物中,男孩是最難馴服的,因為他們尚無法調控其身上理性的源泉。”
養育男孩充滿挑戰,尤其是面對他們的旺盛精力、波動的情緒和成長中的叛逆。
因為男孩從胎兒起睪酮水平就比女孩高10倍以上,大腦前額葉發育也比女孩緩慢,所以他們有更高的攻擊性、自制力弱,坐不住,也更容易衝動。
養男孩費心,難養,是大多數父母的共識。
所以要想養出一個自律、優秀且強大的男孩,需要父母付出更多耐心,理解他們的生理特性,加上科學的教育方式,在9個方面錘鍊、雕琢,也就是“人生九練”
01
練體質:
運動改造大腦、強健體魄、鍛造精神
《運動改造大腦》說:“運動不僅能健身,更能健腦” 。
揭示運動對大腦功能、學習力、情緒和專注力的影響
有位父親說,自己的兒子初中時因身材瘦弱常被欺負,精氣神也不足,於是他就經常帶孩子堅持跑步、打籃球。
三年後,兒子身高竄到 1 米85,更重要的是,運動帶來的專注力提升讓他從班級中游躍居年級前二十。
這種身體與精神的雙重蛻變,讓這位父親感嘆 “運動才是最廉價的逆襲方式”
所以不要責怪男孩坐不住,因為他們的基因要求:‘我需要動起來才能思考!’
就像有人呼籲的 :
“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 
從每天 15 分鐘跳繩到挑戰五公里、十公里,運動不僅能塑造挺拔的身姿,更能培養男孩堅韌不拔的意志。
當他們在球場上揮灑汗水,在跑道上突破極限,早已在心底種下了 “永不言棄” 的種子。
02
練臉皮:
厚植抗挫力、堅守自我
心理學中的 “心理彈性理論” 表明:抗挫能力強的人更能適應複雜環境。
有位媽媽分享教育經驗:她鼓勵兒子每天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出去旅遊去購票或問路,暑假擺攤推銷自制手工藝品。
起初孩子滿臉通紅、結結巴巴,如今卻能大方自如的詢問,即使被拒絕也無所謂,再快速換個人直到成功。
這種 “厚臉皮” 的訓練,讓男孩學會不被他人態度影響,也不擔心被拒絕和評價,敢於尋求幫助、表達真實想法。
當男孩學會“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進步和達成目標,才會在質疑聲中堅持自我,在失敗後坦然爬起,才會擁有面對人生風浪的鎧甲和勇氣。
03
練自信:
相信自己,做自己的燈塔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毛主席的詩句道出自信的力量。
教育心理學中的 “皮格馬利翁效應” 證實:積極的自我暗示能顯著提升個體成就
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因偶爾口吃而自卑,父親每天陪他對著鏡子朗讀,鼓勵他:“你的聲音很有力量,只是需要一些時間綻放。” 
一段時間後,男孩不僅克服口吃,還成為校園辯論賽的最佳辯手。
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次次成功體驗與父母的肯定中建立起來。
當男孩敢於說出 “我能行”,他的世界便打開了無限可能。
04
練見識:
拓寬生命的維度
《讓天賦自由》中說:“孩子的見識,取決於你的選擇:是給他一部手機,還是一張地圖。”
那些見過高山大海、也看過鄉村田野、感受過不同文化的男孩,往往擁有更開闊的格局。
身邊一位父親,每年寒暑假帶兒子進行 “文化之旅”:參觀敦煌莫高窟,對話非遺傳承人,參與鄉村支教。
這些經歷讓男孩在作文中寫道:“原來世界這麼大,我要做的不是蜷縮在角落,而是去擁抱更多可能。”
見識的積累,可以讓男孩跳出 “井底之蛙” 的侷限,用更包容、更真實的視角看待世界,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05
練口才:掌握語言的力量
陶行知說:“站起來能說,坐下來能寫,走出去能做——這是真正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善於溝通的人在職場、社交中更容易獲得機會。
培養男孩的口才,不僅要鼓勵他大膽表達,更要教會他傾聽的藝術。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
“一個人的成功,約有 15% 取決於知識和技能,85% 取決於溝通 —— 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 
當男孩學會清晰表達觀點、真誠傾聽他人,他便掌握了影響他人與世界的鑰匙。
06
練胸懷: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胸懷寬廣的男孩,往往更能贏得他人尊重。
有個朋友是班主任,她說班級競選班長,落選的男孩沒有生氣而是真誠祝賀對手,並主動表示願意協助班級工作。
這份大氣不僅化解了競爭的尷尬,更讓他收穫了全班同學的友誼。
“鼓掌比嫉妒更有力量”。
胸懷越大,人緣越好,朋友越多,當男孩他學會換位思考、寬容待人,他的人生之路也將越走越寬。
07
練責任:有擔當和行動力
有個作家說:“不要替男孩解決所有問題,給他工具,讓他學會自己修理世界。”
在家庭中,讓男孩參與家務、照顧弟妹;在學校裡,鼓勵他擔任班幹部、組織活動;在社會上,引導他參與公益、幫助他人。
這些實踐讓責任意識深植內心。
心理學中的 “角色理論” 指出,當個體承擔責任時,會主動調整行為以符合角色期待。
電影《摔跤吧!爸爸》中有句臺詞:
“男子漢的標尺,不是身高力氣,而是扛事的肩膀和認錯的勇氣。”
08
練思維:培養成長型思維
具有“成長型思維” 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努力提升。
身邊一個真實案例:男孩數學期中成績不佳,卻在媽媽的引導下將錯題視為 “進步的階梯”,不斷嘗試新方法。
期末,男孩數學成績躍居班級前列。
這種思維模式,讓他在面對任何困難時都能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
讓孩子知道‘努力’比‘聰明’走得更遠
當男孩學會用開放、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他便擁有了改寫命運的能力。
09
練讚美:培養高情商
馬克・吐溫說:“一句美好的讚揚,我能多活兩個月。” 
批評會讓人防禦,讚美能讓人展開心扉。
會讚美他人的男孩,往往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教會男孩發現他人的閃光點,真誠表達欣賞,同時也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這是情商培養的關鍵。
高情商的本質,是對他人的尊重與善意,這將成為男孩人生路上最恆久的指南針
10
寫在最後
養育男孩,是一場漫長而充滿智慧的修行。
在這九個維度持續錘鍊,不是為了塑造完美的 “別人家的孩子”,而是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男孩的“難”,恰恰是他們成長力量的證明,父母要化“難”為優勢
願每一位父母都能以愛為舟,以智慧為槳,陪伴男孩駛向廣闊的未來。
-END-
來源:有遊有謀育兒(ID:mmjibb),本文作者:和順媽,中科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家有倆娃,300萬+爆文作者,專注分享育兒方法、家庭教育、及兒童心理知識。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