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兒子,請一定要跟他好好說話

男孩在小學階段如果和父親互動頻密,那麼他就會更具同理心和高自尊,抑鬱的出現機率會較低,他們對性別角色和整個生命的態度,也會更加柔軟和靈活。
家有男孩,家長都有這樣一個煩惱,同樣的話或道理講了很多遍,可孩子只當耳旁風,以前犯過的錯誤照樣會犯,不良行為“屢教不改”——
“我和兒子說話,像對著空氣講話!”
“天天跟在後面催,一句話要說800 遍!”
“養兒子,真的費嘴!”
類似的抱怨總能引起無數男孩家長的共鳴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氣得牙癢癢,卻又束手無策,往往只有透過吼孩子才能勉強奏效。
養育男孩的心累往往也在於此。
為什麼和男孩溝通這麼難?到底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才會配合?
01
為什麼和男孩說話,有時候這麼累?
  • 費嗓子——男孩聽覺敏感度要比女孩差一些。
美國心理學家萊納德·薩克斯研究了課堂上的噪音對男孩和女孩的影響,發現那些能夠成功吸引男學生注意力的老師,說話聲音比其他老師高出六到八分貝。
這個觀察驗證了男孩的聽覺的確不如女孩敏銳。
不僅如此,男孩專注於某件事時,即使物理上聽到了聲音,大腦也難以同時處理多工資訊。
所以,跟男孩說話確實有點“費嗓門”,常常需要提高音量,他才會聽清你要講的話。
  • 費力——男孩精力旺盛,喜歡冒險或刺激的活動這意味著你對男孩的種種提醒會變多。
受生理因素影響,男孩體內激素水平與女孩不同,影響了他們的情緒和行為。
比如,男孩往往比女孩表現出攻擊性、淘氣,他們天生喜歡刺激的遊戲和運動。
家有男孩的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關注男孩的行為,總是跟在後面提醒他:
“輕一點!”
“跑慢一點!”
“危險!”
……
陪伴男孩成長的過程,往往也是幫助他們合理釋放過剩精力的過程。
  • 費心——有限的情緒管理能力增加了溝通難度。
相比同齡女孩,男孩通常較晚發展出成熟的情緒調節能力。面對強烈情緒時,他們往往難以準確表達和有效處理,更容易爆發情緒。這就需要家長投入更多耐心,逐步引導他們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經過以上總結,我們不難發現:男孩在溝通中表現出的這些特點並非故意對抗,而是由其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決定的。
理解這種差異,是改善溝通的第一步。
那麼,如何根據男孩的發展特點進行有效溝通呢?接下來,我們將分年齡段提供具體的建議。
02
面對學齡前的男孩
從出生到6歲)
1. 重視日常的語言交流
男孩和女孩有個很明顯的差異,是語言差異。
研究表明,女孩的語言能力發展普遍早於男孩:她們更早開口說話,表達更為流暢,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這種語言優勢尤為明顯。
針對這一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增加與孩子間的互動交流如:用語言描述孩子做的事情,多引導孩子對話
“你把玩具放回箱子裡,媽媽很高興!”
“你說的沒錯,這是一輛挖掘機。”
“寶貝,你想穿藍色的短袖還是綠色的?”
除此之外,讀書給他們聽,陪他們閱讀,不要總是嫌棄男孩動來動去、坐不住,只要他們對閱讀展現出一絲興趣,就值得耐心引導。
6歲前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能幫助他們未來在學業上表現得更好,緩解他們在閱讀和寫作中可能面臨的壓力。
2. 豐富孩子的情感詞彙
很多小男孩在憤怒或崩潰的時候,會說出一些極具攻擊性的詞語,比如:“我恨你”“我要打死你!”“我要離家出走!”……
這些激烈言辭背後往往涵蓋了孩子未曾表達過種種真實感受。
《培養高情商男孩》一書中指出:
“男孩對於細緻的情感語言和微妙的情感表達非常不熟練,當我們試圖讓他們開口時,大部分男孩的回應,不是激烈反抗就是沉默。
這正是男孩情感發展的典型困境——缺乏識別和表達複雜情緒的能力。
因此,培養男孩需要讓他從小學習各種各樣的情緒詞彙學會準確地表述出真實的感受,最終學會理解和回應自己和他人情緒。
3. 重視愛的表達
孩子出生後的頭六年,無論男孩女孩,最需要的是與父母建立深厚的依戀關係,形成穩固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在這個時期,性別差異並不重要,有些父母受"男孩要堅強"的傳統觀念影響,會刻意與兒子保持距離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困惑。
當男孩需要擁抱時、需要關注時、需要安撫時,爸爸媽媽就應該及時給予回應甚至可以多一些愛的表達。
分的情感滋養將為男孩提供面對成長挑戰的內在力量,這種愛的儲備將成為他們一生最寶貴的心理資源。
03
面對上了小學的男孩
(6~13歲
隨著男孩進入小學階段,許多成長問題開始逐漸顯現,與這個年齡段的男孩有效溝通,需要父母付出更多耐心和智慧。
1. 確保孩子真的聽清楚了你的話
正如前文所說,由於生理原因,當我們喋喋不休地嘮叨時,男孩能聽進去的機率微乎其微。
想要你的話起作用,最好儘量走到他們身邊,蹲下來,讓他們注意到你,看著他們的眼睛說話。
當然,有一些男孩在進行目光接觸時,容易感到不舒服,他們會從大人的眼神里看出不善,這時你可以坐在他旁邊或者輕輕地碰一下他的胳膊、拍拍他的肩膀,慢慢說給他聽
必要的時候,請孩子複述一遍你的要求,確保他真的聽清楚了。
整個過程應該是溫和的,不帶有敵意的,只要你的態度是認真的,孩子也會重視你的話,也就能避免那些“我在說你有沒有在聽”的歇斯底里時刻。
2. 給男孩的指令要清晰
對小學階段的男孩來說,清晰、具體的指導尤為重要。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提供了一些實用建議:
✔描述你所看到的:“孩子,浴缸裡的水快溢位來了!”
✘而不是說“你真不負責,總是把水龍頭開啟又忘記關掉,你想發大水啊!”
✔給簡單的提示:“我現在需要有人能幫我收拾一下餐桌。” 
✘而不是說就知道看電視、玩手機,你從來都不會幫我乾點家務活
✔說出你的感受,不要評價孩子的個性和品格:如果我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人打斷,我會覺得不高興。
✘而不是說“你真是沒有禮貌!總是打斷我說話!”
給男孩的指令儘可能使用正面表達,避免過多使用“不要“不可以”等負面指令。堅持該堅持的,拒絕該拒絕的,並且讓孩子承擔相應後果,父母的話才會有分量。
3. 增加父子互動
美國作家邁克爾·J.戴蒙德對父子關係進行了長達30餘年的研究他曾提到:
男孩在小學階段如果和父親互動頻密,那麼他就會更具同理心和高自尊,抑鬱的出現機率會較低,他們對性別角色和整個生命的態度,也會更加柔軟和靈活。
6~13歲男孩雖然與母親也保持親密,但他們也開始關注身邊男性角色給予影響他們希望和爸爸或其他男性在一起互動,希望向他們學習,模仿他們
換句話說,男孩需要一個好的男性榜樣
其中,爸爸是最好的人選
爸爸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男孩,陪他玩,陪他鬧,陪他冒險,同時教會他很多東西,把所知道的一切慢慢地傳授給他。
04
面對青春期的男孩
(13歲以後)
如果你的男孩正在步入青春期,你會發現,曾經那個無話不談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易怒,甚至不願和你交流。
一次不當的對話可能關閉未來幾周的溝通通道
《養育男孩》一書中寫道:
男孩14歲左右開始進入另一個發展階段。在一般情況下,此時男孩進入了快速發育期,身體內部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睪丸激素大幅增加,含量幾乎是以前的8倍。
這個年齡的男孩們焦躁、情緒波動也比較大,對批評也很敏感。
他們非常不喜歡被你的道理打敗,你越是講大道理,他越是不耐煩;你越是急於糾正他,他越是不願開口。
所以,與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對話,傾聽是比說話更高階的溝通藝術。
你只需帶著合理的邊界,多傾聽,少說教———
第一,剋制反駁衝動當孩子表達觀點時,哪怕你不完全認同,也先別急著否定。
第二,讓孩子主導話題展示傾聽姿態,用簡短的"嗯"“後來呢?”“你是怎麼想的?”這樣的問題引導男孩多說當他覺得自己被傾聽,才會更願意分享。
第三只在孩子需要時給建議青春期男孩往往更渴望獨立,而不是被指揮。如果他沒主動問,你的“經驗之談”可能只會讓他反感。 
青春期是男孩最迷茫的階段之一,他們正在尋找自我,卻又常常陷入困惑。只有當他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才會真正願意向你敞開心扉。
對孩子的影響不是靠說教建立的,而是靠信任。
只有先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才能在這個人生最迷茫的年紀為他們提供的引導。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