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影片
狂人最近刷到了這張圖:
“格力專賣店更名董明珠健康家”

屬實是把我嚇了一大跳!
有種電器店爆改健康養生館的感覺。。。

01.
格力專賣店改名了
事情是這樣的,2月13日,格力電器(四川)2025品牌戰略釋出會上,格力正式對外發布了全新戰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
據珠海格力終端建設負責人高傑表示,此次“董明珠健康家”的全新發布將是一場格力從產品到服務、從空間到體驗的品牌革命,也是格力對億萬家庭的美好承諾。
狂人去調查了一下,跟以前專賣店相比,“董明珠健康家”將不再只是空調、冰箱等家電,而是做全品類。
目前,除四川外,山東、海南、重慶、福建等地部分線下門店,已完成了相關店鋪門頭的改造;根據媒體報道,這一更名,全國都將進行。

除此之外,開啟抖音會發現,還有不少地區的線上直播間也同步完成了更名。

02.
個人IP高於品牌真的好嗎?
其實對於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品牌名這事兒,我們見識得也不少。
近的有“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遠的則有“毛戈平”,甚至是不少海外大牌“香奈兒”“克里斯汀·迪奧”等。
不過上述都是品牌創始人,而董明珠只屬於現任領導。
之所以這麼改,有員工稱:“因為董總知名度也非常高,這樣子的話就更親民一點。”

根據百度搜索指數,近兩年,“董明珠”的搜尋指數確實高於“格力”的搜尋指數。

從這方面來說,董明珠作為格力背後核心人物,以及董明珠的曝光量和這個改名風波的輿論,確實能給正在向全品類變革的格力帶來一定的短期流量。
但是,個人IP高於品牌真的好嗎?
對於此次的店鋪名更換,不少網友是不看好的。





一方面,一個成熟、知名的品牌,它是不應該輕易換掉消費者熟悉的視覺標識元素。
“格力”作為知名品牌,其大眾認知度高於董明珠,且“董明珠健康店”的名字中也沒有明顯的行業特徵,容易影響消費者對品牌門店的印象,削弱品牌門店的認知度。
另一方面,過於將個人IP與品牌繫結這事兒,是有好有壞。
當個人IP的影響力和權威性不斷抬升,品牌價值自然跟著水漲船高;但反之,當個人IP的影響力和權威性下降時,也會給品牌的聲譽帶來最直接的負面效應。
而董明珠本身就是爭議頗多的企業家,對於品牌的長期發展是否有力,還未可知。
並且,儘管董明珠給80後、90後留有深刻印象,但是在00後人群中的感召力卻並不強,這也會對品牌店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今年董明珠已經70歲了,若是之後退休了,對“董明珠健康家”的影響又會如何呢?
總之,過於強調個人IP,不論是輿論風險,還是品牌長期策略,對於格力市場部來說,勢必是一場大冒險!
03.
市場部天塌了
當我們在這裡談論董明珠強調個人IP時,總會想起另一個人——
雷軍
。
雷軍曾坦言自己主動找到市場部說要不讓自己來代言小米吧,但是小米市場部沒答應,後來經過軟磨硬泡,市場部才答應讓雷軍代言一個月,一個月後如果表現好,還能再續兩個月代言期。
據悉,小米市場部一開始不同意的原因,是認為雷軍與品牌粉絲喜愛的形象不符,也就是覺得企業老闆的個人形象可能與品牌形象不完全吻合,不利於品牌發展。

對於整個市場部來說,打造品牌資產、維護和樹立品牌形象是ta們長期堅持的事兒。
但是,格力市場部可以說是一覺醒來,天都塌了!
門店上的“格力”沒了?讓位了?

董明珠過分地集中在“個人IP代言品牌”這件事兒上,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董明珠當上董事長後,就換掉了當時的代言人成龍,改由自己代言。
之後,2015年,格力手機開屏用的也是董明珠作為開機畫面。

同年,董明珠的廣告在朋友圈出現。

2016年,董明珠上線了“董明珠自媒體”,當時的公眾號中還設有“明珠商場”來販賣格力的全線產品。

如今,格力專賣店將改名成“董明珠健康家”,甚至直播間也改成了“董明珠健康家直播間”。
一步步的,從格力=董明珠,變成了董明珠=格力。
但是,當品牌失去光環,以領導人個人色彩為主,這難道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每天中午11點半,不見不散 ▼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廣告
因為你連“廣告狂人”都沒有關注…

快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啊魂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