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明珠,又悄悄幹了一件大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日前四川、廣東、山東、海南、江西等多個省市的格力電器部分線下門店與線上直播間已更名為“董明珠健康家”。
門店“格力”牌子,換成“董明珠”牌子?這又是唱的哪一齣?
根據官方訊息,“董明珠健康家”是格力全新戰略品牌,於2月13日正式釋出。
格力電器表示,“董明珠健康家”將透過場景化體驗,資料視覺化、智慧互動服務,重構零售價值鏈。雖然說的很高大上,可還是讓人一頭霧水。
熟悉行業的《家電圈》在報道中表示,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店招變更,而是格力電器決心突破單一空調限制,啟用全品類電器銷售。同時,之前格力的線上直播間,大多采用了“董明珠”的IP,此時將線下門店改名,是為了更好的線上線下聯動。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格力此舉意欲何為,就連專賣店的工作人員都知道,更名是因為“董明珠知名度高”。


其實,董明珠搞個人IP已經很久了。還記得格力手機那個開機螢幕嗎?
從2020年開始,董明珠開始嘗試直播帶貨,一炮而紅,僅用10場直播就完成了格力一個季度的業績,確實牛。此後,各類線上“董明珠”店冒出來,利用“董明珠”的IP影響力帶貨。然而,一頓操作猛如虎,2020年業績同比少了300億,格力稱受到疫情的影響。
在渠道層面,線上“董明珠”店的效果確實不錯。根據奧維雲網資料,2023 年格力品牌家用空調線上零售額份額為 28.15%,位居第一。但是總體而言,格力電器最近幾年的業績,屬於原地踏步走。
2018年,格力的營收達到2000億的頂峰。2020年屬於低谷期1704.97億元,2023年恢復至2050億元。到了去年前三季度,營收又同比下降5.34%,這麼看來,2024年大機率又不足2000億。
相當於2018年至2024年,格力電器營收沒增長。
另外,線上的“董明珠”,勢必會影響一部分線下“格力”專賣店。前幾年,還曾多次發生經銷反水,倒戈美的、奧克斯、飛利浦等競爭對手的案例,當時在輿論層面也鬧的很大。
從財報資料看,2018年格力線下網點為“4 萬多家”,到了2023年線下網點為“超 3 萬家”。由此可見,格力的線下門店,確實少了,可能確實不好乾了。


過去幾年,格力一直試圖降低對空調的依賴,提升其他品類銷量,格力廣告詞也從“好空調,格力造”變成了“好電器,格力造”,可效果甚微。資料顯示,格力電器對空調的依賴度,從2020年的70%提升至2023年的74%,再到2024年上半年的78%!

從“董明珠的店”到“格力董明珠店”,再到“董明珠健康家”,董明珠的個人IP地位越來越重要。從官方角度看,此舉確實意在利用董明珠的個人 IP 增強品牌 “親民性”,可“董明珠”這個品牌,是否真正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從網友們的留言來看,有部分支援的網友。

但是持有負面評價的大有人在,言辭一個比一個犀利(圖源東方財富網):




有網友直言“個人IP不是這樣玩的”。

將個人IP過度捆綁到企業,一旦個人形象出現負面事件,將對企業品牌造成嚴重衝擊。比如1月份關於董明珠的謠言,就曾引發過格力股價巨震。
再比如最近發生的“張蘭·俏生活”、“汪小菲”等抖音賬號被無限期封禁事件,就是典型的個人IP與企業過度捆綁,導致企業利益受損的案例。
有自媒體人直呼“董明珠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飆,妄想格力變私產,格力危矣!”

有自媒體甚至言辭激烈,指責“董明珠,正在殺死格力”。還有觀點認為,這是品牌自殺實驗。


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在搞個人崇拜。
去年1月,格力在珠海搞了個2024年全球盛典公司年會。某個快板節目中,螢幕上直接打出“我媽就是董明珠”的文字,坐在臺下的董明珠笑開了花。
今年,已經年過七旬的董明珠,還被網友喊話,“這麼大年紀了還不退休”,“別瞎折騰了”。


關於退休一事,董明珠曾在去年12月份表示“股民和員工都不希望我退休”。可事實上,從2018年1月至今格力電器股價上漲0%。股民收益,僅僅來自分紅。

開源大模型DeepSeek分析認為:當個人IP與格力品牌的深度繫結,實質是在股權控制之外多了一個"精神控制權"。當"董明珠=格力"的認知形成,任何試圖挑戰其權威的行為都將面臨巨大輿論壓力。

那麼,後面誰敢去接班,誰又能接班?
如果董小姐退休以後,格力專賣店又要不要改名,不改名的話,讓接班的那些“董明珠”們情何以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