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和Google一樣,開始玩簡歷秒拒那套了!
#GOVALLEY
Meta的黑名單政策

有人稱自己去年面過Meta,可惜design反饋不好掛了,今年找了內推打算捲土重來,結果被秒拒!
Meta的內推不好用了?
可能是Meta黑名單正在發生效用:

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發帖人所有
與此同時,很多求職者都透過Meta員工在內網上查到黑名單的相關資訊!

那有人就疑惑了:會不會是冷凍期改了個名叫黑名單啊?
#GOVALLEY
黑名單≠冷凍期

很快有Meta員工解惑稱二者並不相同,據瞭解Meta的冷凍期只有1年,但Meta黑名單的持續時間是2年!從時間上來看根本不是一回事!

免費福利:冷凍期時間表


讓我們來理順一下,也就是說入職後短期被裁/離職,或者面過Meta但表現不盡如人意都有可能進入到黑名單!
儘管這聽起來有些觸犯法律,但如果這一切都僅內網可查,外界無法接觸到,那就更顯真實了。
#GOVALLEY
進黑名單的比例有多大

求職過程中有太多不可控事件,比如烙印成為recruiter、簡歷和崗位不match等,被拉進黑名單只是其中一個可能性,而且對很多首投的求職者來說,最常遇到的問題反而是沒意識到自己和崗位不夠匹配。

簡歷的展示其實無非是對過往經歷的提煉和擴建——知道目標崗位是幹什麼的,想想自己之前做過的專案在這一套業務體系中有沒有價值需求。對全職崗位來說,要重點突出工作(實習)經歷,而非專案經歷。

圖片源自崗位JD,版權歸其所有
沒有工作經驗?直通矽谷給你!


有了工作經歷,不相關也很棘手,比如SDE方向求職,所用的技術棧和應用場景很關鍵,像kafka、Flink、cloud computing是TikTok、Apple、Tesla、salesforce等組招公司比較主流的技術棧。而電商系統、遊戲直播系統又是近幾年很流行的應用場景。HR在看簡歷的時候首先看業務能不能匹配,再看技術,因為同一套技術棧,不同業務場景之間很難拓展擴建。
反之DATA方向求職相對SDE來說對技術棧要求比較弱,那麼對業務場景的要求就會變得很高。
直通矽谷讓【簡歷上有的,就是公司需要的】

直通矽谷提供實習專案,可過背調

靠自己,能不能讓經歷和崗位匹配?答案是可以,但難點在於:
-
即便知道了大廠主流技術棧和應用場景,專案編撰的也像模像樣,但對業務理解和具體資料是沒法深入瞭解的,這樣就算過得了簡歷關,在後續過程中面試官幾個問題就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做過。
-
時間成本增高,可能比找直通矽谷老師帶你做專案要多花5-6倍的時間。
而直通矽谷老師的專業性,是9年來經過無數報課學員的肯定,無論是從行業經驗還是對學員的負責,都歷經考驗!



* 本文原創於直通矽谷【https://www.zhitongguigu.com】,歡迎尊重版權的轉載。一般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或結尾正確註明以下資訊:
作者:直通矽谷 公眾號:直通矽谷訂閱號
直通矽谷,讓科技求職更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