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Air Glass還有一點,不管是 Meta Orion、 Halliday Glasses 還是 Rokid Glasses,它們的外觀都儘量貼近現實中的眼鏡,戴在臉上不會吸引太多人異樣的目光。
Rokid Glasses比起 Orion 這種全能型的 AR 眼鏡,Hypernova 是一次相對「保守」的嘗試,從 Ray-Ban Meta 往前邁出了一小步,保證這款消費級的產品,能真正獲得更多使用者。在 Meta 眼中,這款還不能脫離 iPhone 使用的 Hypernova,恰恰是取代 iPhone 的關鍵一步,開始嘗試從智慧手機中搶奪使用者的注意力,讓更多消費者習慣去用眼鏡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同時,Hypernova 也是一招先發制人,蘋果、三星、Google 等競爭對手都已經傳出打造更輕便 AR 眼鏡的計劃,完整的雙目顯示暫時出不來,今年能推出的初代 Hypernova,無疑能更快搶佔市場。雖然 Hypernova 的想法很美好,但超 1000 美元的售價或許是其能成功普及的最大挑戰。Ray-Ban Meta 能大獲成功的一個原因就是和普通雷朋眼鏡相持的低廉售價。要說服消費者用能買 iPhone 的錢,買一副只能提供部分 Apple Watch 功能的眼鏡,Meta 必須拿出更具吸引力的理由。對於無法提供完整 AR 體驗的 Hypernova 而言,多模態 AI 或許是一個突破口。藉助語音 AI 和增強現實顯示,Hypernova 也有望帶來 Orion 已經演示過的現實互動能力。比如,識別食材後生成相應的食譜,還能一步步進行烹飪教學;異國旅行,能即時翻譯看到、聽到的外語;出門在外,能根據現實世界的街道進行即時導航……
去年 Meta 展示的 Orion AR+AI 能力Hypernova 或許難以和 Ray- Ban Meta 一樣「賣爆」,也不是一款能淘汰智慧手機的革命性產品,但就目前的資訊,它確實有潛力成為我們邁向 AR 時代的堅實一步,雖然只是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