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唐風
來源:米筐投資(ID:mikuangtouzi)
01
近期,在全社會的各個行業,反內卷的浪潮鋪面而來,來得急促且洶湧。
產能內卷行業,光伏、鋼鐵、汽車、水泥等行業紛紛祭出大招,行業內形成了統一減產保價的共識。
光伏行業頻傳小作文,國內的光伏玻璃企業開啟減產保價計劃,從7月起國內的頭部光伏玻璃企業計劃集體減產30%。
中鋼協下場呼籲,要加強自律,防止“內卷式”的惡性競爭。據傳唐山7月4日-15日燒結機限產30%,有部分鋼廠已經收到了通知。
水泥協會也在第一時間發出通知,要求所有會員企業推動水泥行業熟料生產線備案產能和實際產能的統一工作。
汽車行業的反內卷在5月份就已經開始了,進入到7月之後,反內卷共識進一步加強。7月1日起,比亞迪帶頭叫停價格戰,開始執行新的價格政策。
只要是產能內卷的行業,都在下場重新整頓產能,甚至反內卷的風潮蔓延到其他行業。
像生豬行業召開了生豬生產排程會,提出了具體的生豬生產調控目標,將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調減了100萬頭。
民航行業也下場反內卷,在民航局6月26日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裡面,明確提出整治民航領域的內卷式競爭工作,這意味著極其便宜的機票將會退出市場。
總之,在全社會範圍內各行各業開始了反內卷的反思和整治,形成了近幾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去產能運動。
這股整治內卷的思潮甚至影響到資本市場。券商們連夜加班召開電話會議,系統性的討論反內卷的市場主線。從7月2日開始,反內卷相關板塊就出現了集體的上漲。
光伏板塊的多晶矽期貨價格單日上漲超15%,龍頭通威股份漲停。港股重慶鋼鐵一度暴漲130%。
反內卷正式成為大A裡一個長期可觀察的概念。
控產能只是一個開始,圍繞著反內卷,還會有更多的措施、政策、行動和實際效果出來。
02
全社會形成如此大的一股反內捲浪潮,和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密不可分。
在這場極高規格、具有方向性的會議上,提到了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兩個重要方向。
尤其是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和反內卷、去產能深度繫結。
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難點和重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這是把反內卷、提質量、去產能放在了未來經濟的重要方向上。這次會議是一次經濟方向的轉折點會議。
事實上,反內卷也不是第一次在會議上提出。
從去年7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首次提出反內卷以來,以後的重要會議上,幾乎都涉及到反內卷的議題。
從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到整治內卷式競爭,再到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再到最近提出的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措辭越來越落地,決心越來越堅定。
可以這麼說,反內卷、控產能幾乎上升到了國家戰略。
為什麼要如此急迫、堅定的反內捲去產能呢?
因為當下一些重要行業的內卷式競爭影響到了經濟的復甦和經濟結構的轉型。
當下的內卷式競爭主要是在兩個維度上。
第一個維度就是無序的擴產能。
這個方面的無序一是分佈在和地產、基建相關的傳統產業上,二是在光伏、鋰電池等新興產業鏈條之中。
如光伏行業,捲成了麻花。從2023年到現在,光伏產業除了銀漿,所有環節價格雪崩式下滑,最高下滑幅度高達80%。全產業鏈的價格普遍低於成本線。
2024年138家上市的光伏企業中,有56家出現虧損,虧損比高達40%。光2024年一年,光伏行業的矽料、矽片、電池和元件四大產業鏈產能幾乎是全球裝機規模的2倍。
如水泥產業,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只有50%-55%,嚴重低於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平均水平。
第二個維度是在低水平低效率的惡性競爭,形成了產業鏈條上的利潤壓榨。
這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體現得尤其突出。

5月份汽車行業的恒大論掀起了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口水戰,接著行業內爆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真相。0公里二手車、汽車金融鏈等等事件的爆發揭露了整個汽車行業鏈條上的利潤傾軋。
新能源汽車廠商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一方面對供應商在付款條件等方面進行拖延,另一方面大打價格戰。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2024年的利潤僅僅4.3%,去年上半年,國內30家上市車企的淨利潤總共只有377個億,加起來不到豐田一家企業利潤的1/3。

這種無視需求的擴產能,搶佔份額的低價惡性競爭,不僅僅是打亂了市場的競爭秩序,還影響到經濟的復甦。
內卷式的商業競爭並不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商品的價格一直下降,企業沒有利潤,無法進行創新,並且一些迫於經營壓力進行裁員、降薪,影響到打工人的收入,經濟無法進入到良性的迴圈之中。
而每家企業都是市場裡的參與者和競爭者,光靠企業自己無法打破內卷迴圈。
這個時候,必須藉助外力,用有形之手強有力的打破這種內卷氛圍,阻斷惡性競爭。
03
這一波整治內卷式競爭,去產能只是其中的一項。
這是當下反內捲浪潮中最容易被誤解的地方。
很多人都把這一波反內捲去產能行動和2016年供給側改革相提並論。
供給側改革是在2015年11月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核心目標是“去產能、去庫存、降槓桿、降成本和補短板”。簡稱三去一降一補。在那一撥針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中,更多的是採取行政性的措施關停落後的產能、對環境汙染較大的產能以及各種不合規的中小企業產能。總體上是圍繞著去產能來進行。
而這一次的整治反內卷行動,範圍更大廣泛,而且採取的措施多種多樣,更加註重製度性的建立。
你們好好的看看中央財經委員會里的措辭就能感受出來其中的不同。
這次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整治內卷行動結合在一起,涉及到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具體到規範政府採購和招標投標、地方招商引資、健全財稅體制、引導幹部的正確政績觀和高質量發展的考核體系以及幹部徵集考核體系等等方面的問題。
這一次的整治內卷行動,是和財稅體制、政績考核等方面結合到一起的,是全方位的。
而在這背後,其實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動作。
為什麼我們之前會出現內卷式的競爭,是因為地方唯GDP論,是生產型的地方績效考核機制,也是供給側的思維定式。
在原有的機制下,各個地方和城市都是爭先恐後搶企業,搶產能,搶規模,一窩蜂的上,最後造成了產能的大幅增加。
而這一次,就是從根子裡,從機制上來糾正這種行為。
所以不要小看這一次整治反內卷行動。它其實是我國經濟從地產+基建驅動轉向新質生產力驅動過程中必做的改革動作。
這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的新篇章,是從生產型社會轉向消費型社會中的一個過渡階段。
而這個過渡階段時間不會短。
而經歷了這個過渡,我們也將迎來一個更加健康的產業和經濟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