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戰新
關稅戰之下,有兩個關鍵動向值得關注。
首先,三大領域“反內卷”意外加碼,反對惡性競爭,提升產業競爭力。
先是電商行業進一步“反內卷”。4月中旬,各大平臺全面取消“僅退款”,打擊惡意薅羊毛行為,讓中小商家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汽車、光伏行業也在打擊“內卷式競爭”,讓相關企業獲得了喘息之機。
第二個動向是,國家反覆強調“做大做強國內大迴圈”和“內外貿一體化”。
4月9日、4月15日、4月18日,高層三次點出要“做強國內大迴圈”,4月25日最高層在關鍵會議上要求“加快推進內外貿化”和“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為什麼在關稅戰背景下,“反內卷”變得更為迫切?做大做強國內大迴圈,有哪些關鍵抓手?

“反內卷”,進入深水區。
電商行業全面取消“僅退款”,就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訊號。
在內卷加劇的時代,為了留住使用者,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實施“僅退款”規則。表面看是消費者福利,實際上沒有贏家。
很多商家苦不堪言,最後面臨商品售價持續降低、經營成本節節攀升的雙重壓力時,不得不用虛假髮貨、以次充好等手段來糊弄消費者。
於是,網購體驗越來越差。消費保平臺數據顯示,電商行業投訴量位居榜首,共662380件,佔投訴總量的45.50%,同比增長45.32%。
2024年7月20日,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此後,電商就開始倡導“反內卷”。
如今,動作進一步加快。
4月22日前後,拼多多、淘寶、京東、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密集釋出規則調整宣告,“僅退款”政策進行修訂。根據修訂內容,消費者在收到商品後的“僅退款”申請將不再由平臺強制介入,而是交由商家自主處理。
電商平臺的這一舉動,是電商行業“反內卷”的標誌性時刻。
“僅退款”取消後,商家可依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同意退款,降低了惡意訂單帶來的經營風險,讓7000萬電商小老闆們有一個喘息空間。商家壓力減輕後,才會有精力為消費者提供好產品和好服務。
取消“僅退款”不是終點,而是良性競爭的新起點,有助於行業迴歸品質競爭,可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智谷趨勢觀察到,近期並不只是電商,汽車、光伏等領域也在加快推進“反內卷”,動作頻頻。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苟坪提出,中央汽車企業要發揮表率作用,拒絕“內卷”,透過提升品質、最佳化體驗、強化服務來贏得市場。
過去,中央汽車企業(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和一汽集團)各自為政,“重複造輪子”,陷入陷入“內卷式競爭”的泥潭。據悉,三大汽車央企年產能超800萬輛,但自主品牌市佔率不足15%,新能源投資轉化率不足比亞迪的1/3。
如今,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的合併已進入實質階段。雙方計劃共享生產線(如長安重慶基地與東風武漢基地協同),預計降低單車成本10%-15%。
與此同時,光伏、儲能行業也在加快“反內卷”的步伐。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4月中旬,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了一場共20餘家行業頭部企業高管參加的“防止光伏逆變器和儲能‘內卷式’惡性競爭”專題座談會。會上審議了逆變器和儲能行業健康發展倡議。
電商、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等熱門行業,為什麼突然加大“反內卷”力度?
這其實跟愈演愈烈的關稅戰,也有關係。
隨著特朗普不斷加徵關稅,中國企業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根據環境調整生產和經營策略。
以前,很多工廠主儘管也經常聽到“產能過剩”的聲音,但總覺得全球市場無限廣闊,只要價格降得足夠低,總能賣出去。這其實也是一種路徑依賴。
當所有人都抱著這種心態搞生產和貿易,結果就會是“價格戰”和“內卷式競爭”越演越烈。
如今,環境變了。不確定性在增加,曾經所向披靡的“無限生產”模式也迎來調整的契機。順勢而為,各大行業把“控產量、反內卷”提上日程,也就不難理解了。

“內需不旺”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由來已久的大難題。
中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一度由1983年的53.4%下降至2010年的34.6%,到2023年僅回升至39.1%。
2023年,中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39.1%)不僅顯著低於美國(67.9%)、英國(61.1%)、日本(55.6%)等發達經濟體,也顯著低於巴西(63.3%)與印度(60.3%)等新興市場經濟體。

於是,“拉動內需增長”就成了中國經濟領域的一個主題。這幾年,各級政府搞了一輪又一輪的“以舊換新補貼”。商務部最新資料顯示,已有超1.2億人次享受到了真金白銀補貼優惠,帶動銷售額超7200億元。
刺激效果已然顯現,但依然不及市場預期。今年3月,北京、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消費分別下降9.9%和14.1%。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內需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高層反覆強調要“做強國內大迴圈”,中央部委和各地政府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如“出口轉內銷”“強化兜底服務”“加強新基建”“加快國產替代”“整治遠洋捕撈”,都有一以貫之的主線。
其中,“出口轉內銷”搞得最是火熱。
京東、騰訊、拼多多、淘寶天貓、滴滴、蘇寧易購等平臺均拿出了真金白銀,來支援出口受阻的外貿企業。

“強化兜底服務”也值得關注。中國的財富結構是“金字塔”形,低收入人群的人口占比很高。這些人其實很想花錢改善生活,卻因缺乏安全保障而不敢消費。
4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這是一個重要訊號,意味著國家將為低收入者提供製度性兜底。

“反內卷”和“擴內需”,是當下應對美國“關稅霸凌"的兩大利器。
國際形勢越動盪、外部環境越複雜,我們越需要聚焦內部改革,辦好自己的事,在供給側和消費側發力。
“反內卷”的核心要義,就是熱門行業的自我糾偏,減少無效內耗、淘汰落後產能、提升供給質量。
“擴內需”的核心要義,則是提升消費者的信心、改善消費環境、做大國內消費市場。
左手抓“反內卷”,右手抓“擴內需”,中國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應對挑戰。
參考資料:
1、《硬剛關稅戰,“長賬期”的毒瘤該破了》,國民經略
2、《 三大汽車央企大重組:砍掉內卷,死磕電池與晶片》,中國企業報
3、《整治汽車“內卷”》,經濟觀察報
4、《三部委集體發聲,推動汽車產業擺脫“內卷”怪圈》,財經雜誌
5、《電商平臺“僅退款”政策或迎來落幕 背後折射了什麼》,法治日報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鉅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週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訊號。原價299/年,透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後視窗關閉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