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你將看到作者從「生活一地雞毛」到「變得信心滿滿」的整個心理變化過程。
作者在專業人士的鼓勵和肯定下,發現了很多之前從未注意到的自身的優點,對自己有了全新的認識。
正如作者所說:感到自己的心態越來越好,心裡越來越有力量。
16年年底的時候,我在工作的城市買了一套小小的兩室一廳的房子(如果那個小小的10平米的空間算是客廳的話)。
這本來是件喜事,可是買完房子,口袋空空的不安,裝修時和工人鬥智鬥勇、勞心勞力的疲憊,讓我和母親都陷入了緊張的氣氛當中。
從小媽媽把她所有重心都放在了我身上,對我有較強的控制慾。在我來這個城市的第二年,母親也跟我過來一起住。
雖然我已經開始工作,可是在母親心裡我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子,當我不能按照她的想法做事時她就會不滿,因為各種瑣碎和我大發脾氣。
最嚴重的時候,有好幾次母親和我大吵一架,當她發現她無法在語言上或者肢體上佔上風後,就倒地裝抽搐,任我怎麼賠禮道歉,拖拉強拽都不肯起來,就這樣在北方冬天的地板上躺到半夜。
我大學就是學心理的。我也曾試著分析母親這些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可是就算我能猜到原因,我也沒法抑制內心的憤怒和委屈。為什麼我要有這樣的母親!?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
與此同時,我工作的部門換了領導,新領導對我很嚴厲,經常指責我。即便很多工作一直都是這樣執行的,即便這個新領導自己剛剛接觸這個領域,他總是能找出各種理由說我做得不足。
偏偏我又是一個遇事總愛從自身找問題的人,這搞得我那段時間覺得自己在工作上一無是處,什麼都不會。我開始做各種努力,希望能以此得到領導的賞識,然而並沒什麼起效。
現在想起來,這個領導固然指出了我的不足,但更多是為了更好地掌控我才頻頻對我挑錯、質疑;另外是他的領導權威實在無處安放,只能對部門裡最年輕、資歷最淺的我指指點點。
嗯,有點職場PUA的味道。
那段時間,內憂外困的我充滿無力感,經常感到生活失控。
這種感覺像周身纏繞著一團密不透風的霧,或者是塑膠,脫不開,拽不掉,悶得我喘不過來氣。
於是在一次和母親大吵一架之後,看著躺在沙發上死活不肯到床上睡覺的母親,我決定要去做心理諮詢——再這麼下去我非要瘋了!
憑藉本專業就是心理學,我很容易就找到了本市優秀的心理諮詢室,於是自己偷偷上網查諮詢師資料,偷偷打電話做了預約。
最終我選擇了一位高校心理學老師兼職的諮詢師——我的成長環境讓我對老師有天然的親切感。
第一次諮詢進行了很久,我很幸運地在一個朝南有大窗戶的房間裡開始我的諮詢。諮詢師讓我感覺很舒服,她不斷引導我講述我內心的困惑和感受。
我經常在吐槽傾訴一大段之後,自己就分析起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尤其是家庭這塊,我自己把和爸媽的關係形成原因、爸媽現在的性格和與我的相處模式通通分析了一通!
這很好笑,我像是做報告一樣喋喋不休,而諮詢師積極回應著,就像我大學時心理諮詢那門課上學到的那樣。
但是開始的幾次裡,我有點懷疑這樣的諮詢對我有什麼用。我不會向諮詢師隱瞞我真正的想法,諮詢師大多數時候做的就是傾聽、附和。
雖然大學時,學到心理諮詢時,講過“傾聽很重要”,但是真正操作的時候,這有什麼用呢?

《 黎明的一切 》
我回到家時還是會和母親起衝突,面對領導還是感到壓力很大,我在他們眼中還是有各種各樣的缺點。
要命的是,我打心裡認同這些指責。
直到有一次,諮詢師一臉鄭重地說:“你要接受你的缺點,接受你的全部。”啊!這句話我也學過!可是我要怎麼做到呢?
缺點就是不好的東西;從小的教育告訴我們,要改正缺點,發揚優點,對別人的指責要虛心接受,要及時改正,不然就是不對的。這要我怎麼接受它?
隨後的諮詢中,我還進行過一兩次催眠治療,但是失敗了。
我可能是個很難被催眠的人,大學時參加催眠活動從沒被成功催眠過。這讓我有點沮喪,我有些懷疑這位諮詢師的能力了。
但我還是繼續了。
因為每週有個地方,有個溫柔的人在等你,她努力理解你的一切,不指責你的一切;她耐心地陪伴你,想辦法幫助你。
這種感覺就像是溺水的人浮出水面時瘋狂吸進的一口空氣、像重壓下偶爾卸下重擔的一瞬間、像暗牢的一束定期照進來的光。
它太珍貴、太必需、太安心了。我依賴她!
在接下來的諮詢中,我們就向接受自己、修復與家人的聯結這兩個方向做努力。諮詢師不斷地鼓勵我、肯定我,並且發現了很多我自己從未注意到的優點。
比如,她說我很理性,可是我認為我是一個很容易被懶惰、慾望打敗的感性的人。
諮詢師說,我有這樣的認知,正是因為我很理智,我知道我當時的行為是被慾望支配的,能清醒地認識到當時自己的情況,只是我仍然選擇這種行為方式而已。
在我潛意識裡這種選擇應該是對自己有利的。
這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自我認識的角度,我開始有了去質疑別人對我的判斷的念頭。
這期間我交了一個男朋友,也就是現在的老公。
他是個十分樂觀、自信、可愛的人;他十分喜歡我,總是讚美我。對,就是帶著酸臭味的讚美!
我和諮詢師聊起這件事情時,她說她能感受到我這段時間的變化;她認為這是我在男朋友身上得到了心理支援,讓我開始有力量去面對工作和生活了。
她也趁機肯定了男朋友那些“酸臭”的讚美,說我本來就是這麼優秀的姑娘。
說來也奇怪,在這兩個人的“洗腦”下,我漸漸相信了他們的話。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
這之後我預約心理諮詢的頻率越來越低,有時隔了幾個月才會去一次。那次我對諮詢師抱歉著說,我這麼久沒有做諮詢,沒有告訴您,真是不好意思云云。
她的回答卻令我十分吃驚,說沒關係,諮詢的間隔、開始與結束都是我來決定的。
如果我不再來找她,她也不會驚訝,因為我做出這樣的行為一定有自己的原因,甚至這個原因我自己都不知道。
結果,真如她所說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沒有再去找過她。
之後的日子裡戀情穩定推進,工作也漸漸地進入正軌——我發現當我開始相信自己、認可自己後,很多困難都能解決。
工作上我開始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並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這個崗位的付出和成就;面對母親的批評我能一笑了之,甚至撒嬌賣乖惹得媽媽哭笑不得,最終不得不放棄“教訓”我。
當然,也有讓我無力的時候,但這時我不再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夠聰明優秀,而是坦然接受現實。
這就是我無法解決的事情,我不是這種擁有超凡能力的人。但是又怎樣呢,退而求其次換條路走唄,逃避可恥,但有用呀!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
現在距離第一次諮詢已經過去了好幾年,我感到自己的心態越來越好,心裡越來越有力量。
這期間工作生活中又遇到了好多困難,家人重病,買房裝修被坑,部門更替,但我都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安慰家人,想應對之策,最終結果也都是好的。
這些事情都是當年的我不敢想象的,如果當時的我遇到這些事,也許我真的要瘋掉了。
這段時間我要感謝老公的陪伴和支援,沒有他我一個人不能這麼放心大膽地面對這一切。但是那段僅僅持續幾個月的心理諮詢同樣功不可沒。
沒有這段經歷,也許我在戀愛初期就會被老公的讚美嚇跑,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
上學時老師常說,心理諮詢是助人自助;當時只是簡單記住了這句話,可是在我一開始諮詢的時候也無法理解。
我帶著這麼多困惑,真的希望諮詢師像智者一樣給我一個錦囊妙計,讓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可是在整個諮詢過程中,我感到諮詢師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陪伴、引導和支援。
諮詢師引導我找到內心的力量,讓我自己面對所有困難、解決它或者心安理得地跑掉,最終不管怎樣的問題都是我自己解決的。
這改變了我看待自己和外界的角度:很多時候一件事情的好壞只在於你看它的視角,你相信它是好的就是好的,你覺得無所謂最後它就是無所謂、對你毫無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內心一遍遍成長、加固,我對自己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做決定越來越堅定。
即便有拿不準的,我也不害怕去尋求幫助從而解決問題,形成良性迴圈。
現在,我很久沒有再出現失控、無力的感覺了,甚至還總能在生活中找到隱藏的驚喜。
我開始對生活信心滿滿。相信接下來的路,即便偶遇荊棘,我也會找到辦法披荊斬棘!

《 黎明的一切 》
作者 匿名來訪者
編輯 崇衫
如果你當前面對一些心理困擾但不知如何解決,或者壓抑的情緒找不到發洩的出口,我們的「首次諮詢」服務可以幫助你。
「首次諮詢」利用國際標準的心理測評量表系統和 50 分鐘的 1v1 線上深度訪談,幫助你明確定位情緒感受與需要關注的議題。
點選下方圖片瞭解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