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諮詢室之前,心情總是忐忑的。我們帶著傷痛、待解決的問題、好奇和對未知的惶恐,不知道要踏上一個怎樣的旅程。
今天的#來訪者說欄目來自蟲蟲,我們一起聽聽 ta 和諮詢師的故事吧。

有一天,我在路上巧遇了我的心理諮詢師。那一刻,空氣肯定凝固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落荒而逃——顧不上禮貌,顧不上形象。
那場面,跟在森林裡遇到一隻毛茸茸的大怪獸,也差不多吧。
可是不久前,我還在諮詢中深情地表白:「我想……正式地邀請你,到我的世界裡來。」
這是真的。逃跑,也是真的。
01
懷疑且信任
長達幾年的焦慮和抑鬱症狀,讓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求助心理諮詢師。諮詢師是來自於朋友的介紹。因為茫茫人海,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尋找一個好諮詢師。朋友推薦,會有一種「經驗證」的感覺。
在做精神分析以前,我怎麼會知道世界上有一種關係叫「諮訪關係」?
假如在選擇諮詢師時,可以提一個要求,我想出最少八十道測試題讓諮詢師填。把智商、情商、人品、人格、興趣愛好全部測試一遍,才肯放心上船。
這很好理解啊,精神分析動不動就兩年的時間,這風險該有多大。很快我又意識到,對於諮詢師來說,接受一個陌生的來訪者,也是一種風險。你要聽這個人說兩年的話,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難道不重要嗎?
很多心理學書上都會寫:「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不能有諮訪關係之外的任何關係。」也就是說,諮訪關係是一種少有的,被規定了界限的關係。
不過,雖然它不同於親人、朋友、戀人、同事等任何人際關係,卻會不受控制地浮現來訪者生活中幾乎所有重要的關係……是不是「細思極恐」?
另外,諮詢師大部分時候都不是以一個「人」的身份來與來訪者產生關係,而只是一個治療的工具。但這個工具,本身卻是「人」……我得喝口水壓壓驚。
「那,你為什麼要同意給我做精神分析呢?」
但我不會問,問了也不會有人答。
在最初的分析中,我謹慎而禮貌。雖然每一次我都在觀察和猜度諮詢師——你是怎麼看我的?我是不是特傻?你根本就不想聽我說話對不對?
說出口的話卻是:「我從一開始,就很信任你。」
這是真的。猜疑,也是真的。

圖片來源:蟲蟲
02
不想和你當「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一天我迎風晨跑,突然產生了一種恐懼:萬一,諮詢師放棄我了呢?
那時候,分析的第一個階段正要結束,接下來,諮詢師還願意繼續嗎?我立刻停下腳步,開始在腦海裡模擬諮詢師跟我「say goodbye」的環節——如果是這樣,我該怎麼辦?當然,我會說,「我才不在乎呢。我現在都差不多好了!」
但是,我再也不會去找另一位諮詢師,重新進行精神分析。為什麼?我想了很久很久。
因為,媽媽只有一個。
我的精神分析進行了四年半,我與諮詢師的關係,如同我的生活狀態一樣,起起落落。
我覺得它是一個複雜和變化中的關係,經歷了最初的狂熱崇拜,後來的質疑,否定,認同,再分離。現在回過頭去看,我覺得確實是一段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關係。幾乎不能用好或壞來定義,或者可以這樣說,這段關係完成了一個不完美但相對完整的治癒。
那幾乎是我第一次,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對「關係」的依賴,並對此感到震驚。我一直嫌棄我的諮詢師不苟言笑,對我來說「像一塊石頭、一堵牆」。
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堵牆被我投射成了像父母一樣唯一的存在?
可是,這個如此重要的人,不會一直在我身邊,不會隨時解決我的困擾,面對我的痛苦總是沉默,甚至從來都沒有誇過我……這跟我想象的、想要的太不一樣了!
終於有一天,我問了諮詢師一個他常常問我的問題:「你在想什麼?」還有一句話盤旋在我心裡:「你知道我的全部秘密,我卻對你的感受一無所知。」
我真希望有這樣一個存在,既可以看到我,也可以看到諮詢師。因為我自己,永遠也看不到全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這也是精神分析的迷人之處,讓我想起小時候,電視經常停臺,那一片嘈雜、閃爍的雪破圖幕。
諮詢師的那一部分,可能不是沒有,而是無法接收。
03
我學會了「依靠」自己
有一次,面對我的情緒,諮詢師少有地說了很多話:
「……或許在你的心裡,生活不該再依靠某一種關係或者某一個人。你覺得依靠一個具體的人,是很危險的,再完美的諮詢師都是危險的。你覺得把人生依靠在語言上、繪畫上,依靠那些隨時能夠被創造出來、被再次創造出來的東西,你的人生才會安全。」
我恍然,這些話,時隔兩年仍然縈繞在我心頭,就像一根線,輕輕地把焦慮的我拽下地來,讓我真正放下顧慮,決心與諮詢師一起向前走,去尋找能夠被我創造出來、再次創造出來的東西。
讓我觸動的時刻還有很多,透過被傾聽和被思考,我逐漸認識到我的努力的和關注並「不是浪費時間的玩意」。這不是某個時刻的一簇而發,而是點點滴滴與諮詢師的日積月累。
比如有一次我說,我要改到什麼時候,才能成為一個自己認為還不錯的人?諮詢師馬上問我,你覺得你是在修正一個錯誤的過去,還是在建設一個嶄新的自己?
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開始對自己的這種想法有了新的思考。
而在分析中一次次出現的許許多多「語言」,慢慢代替了諮詢師這個「人」,滲透進我的思維裡。我與諮詢師之間,也產生了一種默契和共識——當然,它依然可能只是作為來訪者的我的幻想。
自從2015年初我開始心理諮詢,我花了很多時間來探索和諮詢師的關係,並寫了很多日記。這篇文章就是身處諮詢之中時的真實感受。
現在的我已經結束諮詢一年多,常常回首,感受很複雜。世界上一定沒有一個絕對正確和完美的諮詢或者諮訪關係,我無法定義它,但這段經歷,切切實實地,部分地,治癒了我。
這樣,幻想,其實也挺有趣的,就當作是精神分析的贈品吧。
不知道哪一天,我會收拾行囊,真正地告別諮詢師。但我知道,有一種獨特的關係,就像一顆星星陪伴另一顆星星,清冷沉默,已永恆地存在於我的生命中。

圖片來源:蟲蟲

作者:來訪者蟲蟲
編輯:四月
責編: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