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幹黃的生意,18線小城風生水起!

有些事情大城市只能吃癟,在偏遠地區卻能幹成,共享電單車就是一個例子。
杭州作為二線城市數一數二的代表,近幾年的共享單車戰事,幾家公司依舊打的火熱,可唯獨電單車幾乎絕跡了,在杭州的各大商場、熱門地鐵口都難覓蹤跡。
電單車需要把車子拉到固定地方充電,完事後再運到各處,運維成本遠超單車。關鍵電單車的使用率還很低,因為成本高價格自然也更高,單車1.5元半小時,電單車就需要3塊左右。
可在城市裡限速都在25公里以下,單車蹬的快點也能達到這種速度。除了省力不用蹬外,花高價並沒有享受到對等的便利。在大城市打工人人人追求價效比的背景下,電單車沒有用武之地也很正常。
可沒想到,大城市都快消失的電單車,在老家18線小縣城,卻能迸發出不一樣的光輝。僅有的一所重點高中校門口,最熱門的幾大公園旁邊,市中心商場周邊,到處都能看到它們排成一排。
那可不是擺設,時不時就有學生或年輕人掃碼開車,2塊錢半小時的價格並不比大城市低多少,可縣城就這麼大,2塊錢足夠騎到目的地了。
這麼一看,那些把原先在大城市放到落灰的電單車,拉到小地方反而受眾客戶群體更大,當然也容易賺錢。
這裡不光有滴滴、美團等巨頭,還有本地的一些小公司也紛紛加入其中。顯然這生意在縣城大有可為,小鎮青年更願意用錢包真金白銀的支援。
這又應了那句老話,千萬別小看小縣城的潛力,那裡永遠有全國最真實的需求和購買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