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李瑞峰:關於上半年70億淨利潤背後的「為與不為」

頭圖來源 | 長城汽車官方
作者 | 蘇鵬
被詬病電動化“裹足不前”的長城汽車,上半年卻狂攬70.79億元淨利潤。
意料之外,卻情理之中。價格戰的渦流中傷了每一家車企的營收表現,但透過對在售車型結構的調整,長城似乎站在了價格戰漩渦的最邊緣。
比如,長城定價最堅挺的坦克品牌和皮卡品類,分別在越野車和皮卡領域,達成近50%的市場佔有率,這是長城品牌和利潤的護城河。而最容易被價格戰中傷利潤表現的A00級產品,長城選擇割捨。2022年,長城停產了旗下的尤拉黑貓和白貓兩款車型,即便彼時黑貓、白貓的月均銷量能突破2萬。
“我們認為,簡單地透過堆積銷量來增加新能源的佔有率、提升銷量,而不推動品牌向上,是沒有價值的。”在成都車展期間的採訪中,長城汽車CGO李瑞峰告訴未來汽車Daily。
海外市場也持續為長城供應著糧草。上半年,長城汽車海外銷售19.98萬輛,同比大增62%,8月份,海外銷量已經超過4萬輛。目前全球最卷的是中國市場,所以海外的盈利能力要比中國市場相對好一些。
調整產品結構免疫價格戰,伸手向海外要增量。一幅亮眼的半年財報躍然紙上:
上半年長城汽車營業收入914.3億元,同比增長30.7%,連續4年增長。淨利潤70.79億元,同比暴增420%。毛利率為20.7%,同比增長3.9個百分點,為自2017年年中以來的最高點。
此外,長城汽車毛利、單車收入、單車淨利、單車平均收入均實現增長:長城汽車毛利潤為189.62億元,同比增長61%;單車淨利潤1.28萬元,同比提升1.01萬元;單車平均收入16.48萬元。
李瑞峰認為,下半年的盈利還將進一步提高。成都車展前夕上市的魏牌藍山,第一週的交付量已經突破1000輛,第二代哈弗H9也於成都車展亮相,並在下半年上市。透過對都市 SUV、輕越野 SUV、硬派 SUV 三大品類佈局的逐漸完善,長城堆砌出抵禦價格競爭的護城河。
市場緊繃的競爭還在持續,置身事內的參與者們都集中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無限的智慧化戰役中。長城也不甘落後,在李瑞峰看來,新能源戰略中,智慧化也是一個重要支撐。
“長城汽車一定要走智慧化,現在的全新藍山有超一流的智慧座艙,也有無圖 NOA,這些我們會在藍山的運營成功之後,逐漸地在我們的坦克品牌裡做普及,甚至我們的智慧化也會有一些功能地延展到哈弗品牌。”李瑞峰說。
獨善其身之後,長城正按照既定的規劃走下去。
以下為長城汽車CGO(首席增長官)李瑞峰,接受未來汽車日報Daily等媒體的問答實錄(有刪改):
狂攬70億淨利潤,長城做對了什麼?
Q:長城上半年的利潤在70億左右,為何長城沒有受到價格戰的影響?
A:首先要歸功於坦克品牌,以及皮卡品類優勢。坦克和皮卡的市場佔有率近 50%,所以這兩個是我們的品牌和利潤的護城河。再就是哈弗的方盒子越野,這也是我們的一個非常大的利潤來源。全新藍山也會帶來很好的銷量,這些是國內市場,長城汽車的利潤增長點。
再就是海外,我們的品類對於很多優勢市場的適配性很好,所以帶來的整體銷量、利潤非常可觀。
Q:關於近日釋出的半年財報,長城還有哪些點需要增強?
A:財務方面,我們上半年營收突破 914.29 億元,歸母淨利潤突破70.79 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 56.51 億元,單車平均收入 16.48 萬元,同比提升近 3 萬元。
目前,二代哈弗 H9 已經開啟預售,我們首發汽油版,後續還有其他動力版本。包括猛龍的燃油版,也會上市。隨著都市 SUV、輕越野 SUV、硬派 SUV 三大品類佈局的逐漸完善。相信9月到12月,哈弗會迎來銷量增長。
Q:坦克品牌銷量已經突破了 50 萬臺,你如何看待這個成績?
A:對於坦克品牌取得的榮譽,我覺得不能單獨來看待坦克品牌, 這其實是長城汽車整體在聚焦 SUV 領域所取得的戰略和品質上的成功。
長城早在 2002 年就已經聚焦 SUV 領域,推出了賽弗,並延續至哈弗品牌。哈弗當時是大眾經濟型 SUV 的代表,而我們今天看到的第二代哈弗H9,其實在之前還有H5,也是非承載式車身的硬派 SUV。2014 年,我們推出了一代 H9,儘管當時 SUV 的市場佔有率不如轎車,但隨著2011年城市SUV的興起,尤其是中國自主品牌技術的迭代,SUV市場的佔有率逐步提升,最終超過了 51%
這種市場變化,讓中國消費者對SUV的認知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在城市生活逐漸講究的背景下,人們希望週末出行,或是長途自駕到新疆、西藏,甚至川藏 318 線等複雜路況時,硬派SUV的需求逐漸增多。因此,在2020年11月成都車展上,我們亮相的坦克300,引發了硬派SUV的熱潮,形了“坦克現象”。
讓坦克品牌在較短時間內在全球達成 50 萬輛的市場份額。
Q:如何看待“長城汽車新能源發展慢了”的言論?
A:我們在新能源領域的策略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尤拉品牌的A00級白貓、黑貓車型我們不做。如果這樣做了,雖然新能源的市場佔有率看似達到了 51%,但可能 30%—40%的銷售來自於10 萬元以下的低端車型,導致整體利潤下降。我們認為,簡單地透過堆積銷量來增加新能源的佔有率、提升銷量,而不推動品牌向上,是沒有價值的。
在長城釋出的半年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長城汽車的單車平均收入達到了 16.4 萬元。從2020年的12萬多元,到現在的16.4萬元,說明我們在做有質量的市場佔有率和銷量。
我們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實現了有價值的增長。而不是像某些品牌,雖然銷量很高,但單車售價持續下降,最終導致企業利潤虧損,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
如果有人說我們的新能源發展慢了,我想解釋一下:我們有豐巢能源,有三電技術,有工廠和研發中心,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我們的新能源戰略中,智慧化也是一個重要支撐。我們有全棧自研的智慧座艙和毫末自動駕駛技術。在藍山專案中,我們不僅侷限於內部研發,還與外部合作,比如與元戎合作的無圖 NOA 的智駕,這也是一種合資合作的方式。我們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儲備,包括 Hi4 技術體系、三電、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都具備,品類方盒子車型也齊全。我們只是沒有參與到競爭最慘烈的價格戰中,而是選擇了更有價值的市場切入點。
大家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長城公司實現了 70.79 億的淨利潤。我覺得有些人看到這個數字時,應該思考一下:有多少企業能實現這麼高的盈利?
Q:汽車工業是規模化的遊戲,長城要怎麼去達成規模效應的邏輯,然後達成持續、長期和健康的發展過程?
A:從數學題的概念裡面,規模化降本增效是對的邏輯。
但是從整個的大宗消費品來說是不成立的。有很多的品牌為了簡單去做一些銷量規模,比如一個飯店,一個土豆絲原材料0.5元,加上人工費0.3元,假如最後賣1元,這是他的成本。
但如果為了暢銷就賣0.5元,我不相信你這個東西是能夠成立的。所以很多品牌是先賣銷量規模,低於原材料成本,(這裡面)可能有其他的訴求,要麼就有上市訴求,比如之後融資,資本市場帶來的一些分攤;要麼就是地方政府的訴求,因為他在那有工廠,它需要賣到一定規模,去做一些再就業。
但這個產業,資本市場現在已經很冷靜了,可能上市就破發。當一切(潮水)退去的時候,就靠一個企業獨立經營核算的時候,他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方式做經營?比如一輛車的成本是15萬,但車企用10萬的價格換取銷量規模。但後續再重新把產品拉回12萬,希望實現扭虧為盈就很難了。
長城汽車的“新護城河”
Q:目前新能源汽車目前滲透率已經超過 51%,你怎麼看待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未來的發展態勢?
A:新能源是國家的能源戰略之一,這與我們國家的汽車強國戰略息息相關。作為企業,我們肯定會響應和支援。
因此,哈弗推出了面向新能源的龍系列,坦克品牌也推出了搭載 Hi4-T 架構的新能源產品。甚至我們的魏品牌也全面轉向了混動,智慧新能源和高階新能源的路徑。尤拉品牌則完全聚焦在新能源領域。總地來說,我們的五大品牌都在進行新能源化的轉型。
在這個過程中,新能源的市場佔比已經接近 50%以上。在一些區域,比如華南和華中,新能源的滲透率非常高,像杭州、廣州的滲透率尤其明顯。然而,有些人覺得長城在新能源戰略上似乎慢了一些。對此,我想彙報一下我們的情況:去年我們已經全面轉型,緊跟新能源的步伐,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Q:在燃油車時代,長城的標籤是SUV,但在新能源時代,長城汽車的標籤是什麼?
A:在今年的北京車展,長城的的一個口號是“智慧長城”,所以“智慧化”是長城現在的標籤。長城汽車一定要走智慧化,現在的全新藍山,我們有超一流的智慧座艙,也有我們的智慧駕駛、無圖 NOA,包括我們的 Hi4 技術體系,這些我們會在藍山的運營成功之後,逐漸地在我們的坦克品牌裡做普及,甚至我們的智慧化也會有一些功能地延展到哈弗品牌。
再就是“越野長城”,越野是我們長城的基因,皮卡也有越野性,魏品牌的 SUV 也有一定四驅效能,坦克品牌更不用說了,哈弗也是如此。然後還有一個是“全球長城”,就是我們任何一個產品都立足於全球化研發和佈局,做驗證和適配,所以說這是長城的突出特徵。
Q:如何看待當下的競爭?
A:大家可以看到,當各大企業都在進行新能源轉型時,汽車市場的競爭其實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領域。
無論是價格區間——從 A00 級的小車到 8 萬-10 萬的車型,10萬-15 萬,15萬-20 萬,20萬-25萬,各個價位段的競爭都非常激烈。不管是BEV、HEV 還是PHEV車型,價格戰已經打得如火如荼。我們無法迴避這一市場的現實,必須參與其中。但在此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新能源市場不僅是價格戰的戰場,還是產品競爭的賽道。我們必須找到進入新能源領域的獨門秘籍,或者說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找到了什麼?在哈弗品牌中,我們推出了輕越野的方盒子車型。如果市場上的車型都是城市類的、BEV 的,那就會陷入價格戰的泥潭。所以,我們必須在差異化的品類上聚焦。
在此過程中,我們避開了什麼?我們堅持的原則是要做有質量的市場佔有率,而不是盲目追求銷量。
我們不會簡單地看長城汽車的銷量是否達到50%以上,也不會盲目追求新能源的銷量百分比。我們更注重在細分領域做到獨一無二。
比如,坦克品牌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 60%,我們希望在這個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哈弗猛龍在同價位區間的市場上也名列前茅;魏品牌的藍山智駕也要做到智慧化的第一。隨著新產品的上市,我們立志在各個價位區間做到前幾名,甚至做到第一。
Q:比如方盒子等品類,越來越多的車企都在進入這些細分市場,那麼長城的優勢在哪?
A:只要市場進行充分競爭後,你不可能是獨享這個領域,這個是很正常的。為什麼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較長時間裡會有優勢。
第一是我們有品類優勢,從產品研發週期來說,他們進入到這個領域裡面是有一定週期的。再一個就是皮卡這個領域,即使別人進入,也很難去撼動我們的地位,包括坦克品牌。
這兩個品牌不僅僅是銷量規模。我們的核心技術,我們的使用者圈層,我們的市場保有量,我們的全球化,遍佈全國的網路,這幾條護城河不會單純因為別人的進入,就會被撼動。
在智慧化方面,我們具備全棧自研能力,成本更優,可實現各個品牌全部標配。再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混動的架構,Hi4 技術架構,以及1400萬客戶,這都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護城河。
Q:無論是“冰箱、彩電、大沙發”的舒適配置,還是智慧技術方面,同質化越來越嚴重,長城如何避開這道怪圈?
A:有和沒有是一個維度。有了之後,差異化和領先優勢,我覺得是另外一個維度。智慧駕駛的技術路線不同,會涉及使用者感知和體驗,以及後續迭代場景的豐富度。對於開通的城市,有的說今年第四季度我開通幾個城市,明年我再開通多少城市,有些人說第四季度就全國開放,這就是時間和效率帶來的感知度不同。
再一個,就是使用過程中大資料多了,AI 模型多了,那我們在自主迭代,為客戶不斷增加新功能的時候,就能體現 OTA 和大團隊帶來的算力優勢,讓大家總是嚐鮮,比別人領先一步。
Q:在智慧化方面,長城有哪些儲備?
A:智慧化帶來的就是要持續和高效的 OTA,滿足車輛使用過程中客戶的需求,以及科技化帶來的一些技術革新。對於 AI 大模型,我們有和外部合作方的合作,再就是我們內部具備全棧自研的、一個龐大的將近幾千人的智慧化的團隊,包括我們在成都也有一個智慧化團隊,武漢也有,我們是全國各地都有。其實我們跟大公司也有一些 AI 大模型的合作,來保證我們的智慧化和座艙,長期、持續不斷地快速升級。此外我們一直在做一些新的嘗試,包括一些晶片、一些新的搭載都在做研發。
Q:長城智選(直營店)的情況如何?
A:首先我們是經銷+直營雙銷模式。直營的定位,就是帶領魏和坦克做品牌向上。基於區域中心經銷模式,很多經銷商跟長城都是 20 年的合作伙伴,隨著長城壯大而壯大。
一個問題是,品牌往上升級時,我們很難觸達相應人群,我們沒有 BBA 的經驗。說白了,就是如此重任,這麼大的投入,誰來做?我覺得應該是我們來做,所以才引入了直營模式。
像在太古里,我們無懼成本,做旗艦店,招聘人員,做培訓,做所有內容的體系化建設,打造標杆,並將經驗複製、賦能給經銷商。而經銷商是銷量擔當,是地域層面品牌維護的踐行者和維護者。目前我們完成的是一二線主要市場的網點佈局,大概有 150 多個直營店。
全球化,長城新的護城河
Q:長城汽車的全球化目前的表現如何?
A:對於海外市場,因為範圍比較廣,包括歐亞、中東、北非。還包括巴西、墨西哥、澳洲、泰國、馬來西亞,再就是還有歐盟。地域不一樣,側重點也不一樣,比如中東、北非,那可能就更適合長城皮卡系列,以及哈弗和坦克系列。對東盟市場來說,泰國,我們以純電車型好貓以及哈弗 PHEV 作為這個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歐亞市場地域廣泛,五大品牌都有佈局。
Q:長城現在對海外經銷商的管理是密切的嗎?
A:在海外,長城汽車大多都是以子公司的形式運作的,比如歐亞我們有獨立子公司,有完整的團隊,加上本地化一些招聘的高管團隊,形成了對於歐亞市場的整體的運營。東盟、歐盟、巴西、南美和澳大利亞都是如此。
前線打仗的都是區域管理團隊以及子公司運作,上下統一,所以跟經銷商是非常緊密的,而且是大多核心市場是本地化管理。我們國內的有些團隊也會支援到終端,包括售後維度、傳播維度都會支援,所以上下是整體的一個矩陣式管理模式。
Q:面對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長城汽車如何去鞏固海外市場?
A:關於全球化,每個主機廠都在發力,我們同理。我們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績。上半年完成海外銷售 19.98 萬輛。
我們海外市場做得非常早,將近 26 年。在 1998 年就已經實現皮卡出口第一。目前我們海外網路佈局非常健全,有很多抱有加盟意向的經銷商。歐亞、中東、北非、南美、墨西哥、東盟、歐盟、巴西、澳大利亞都是主要市場。東盟、巴西、歐亞都有我們的工廠,墨西哥的也在規劃。本地化生產,垂直整合,能夠幫助我們深耕市場。
我們不單以銷量作為唯一標準,我們不僅要做本地化生產、子公司運營、品牌建設,還要做配套、配件和服務口碑的長期積累。我們不能允許賣的多、口碑卻很差的現象,這會影響中國品牌的聲譽。所以我們的海外業務一定會基於長期規劃,堅持長期主義。
除了品類優勢,長城在海外的另一大優勢是全動力,從汽柴油到 BEV、HEV、PHEV,只要當地市場有需求,我們就能提供。此外因為國內競爭比較激烈,所以迭代速度比較快。但有些車型,比如哈弗 H6。在某些區域我們的一代、二代產品賣得還很好,很有競爭力。這一方面會帶來更好的銷量表現,同時在當地市場需求升級時,我們也能做到快速上新。
在海外市場,我們的產品、品系豐富度太高了。我們已經形成產品庫或者叫車型庫,無非是圍繞在哪個市場、以什麼樣的方式進入,做個最佳戰略戰術選擇而已。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