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點#102|(8篇)馬斯克“差點”接觸五角大樓絕密計劃;白雪公主變毒蘋果、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分析

1️⃣爆料:馬斯克即將接觸美國對華潛在戰爭絕密計劃
按語:美國媒體爆料,馬斯克即將在本週五參加一個五角大樓的會議,裡面會討論到美國對華作戰的計劃。這個事情引起軒然大波,媒體大加渲染,特朗普今天也已正式回應稱其為假訊息。幾個要點;1)會議還沒召開,提前有官員洩密(非同尋常!);2)作戰計劃不是新東西,一直存在,也不是說美國在醞釀開戰,而是在萬一爆發軍事衝突的情況下的美軍行動計劃;3)馬斯克為什麼要參加這個會呢?分析認為和他的“政府效率部”(DOGE)有關,DOGE要削減預算,就需要知道軍事支出;一些軍事計劃。馬斯克對於國防技術也有自己的看法,主張替換掉一些傳統常規武器(如第六代戰機和航母等),認為其一方面能夠提高軍事效能,另一方面能夠削減預算;4)美國反對派一直希望把馬斯克作為抓手,批評特朗普政府。這個事件,他們認為是大新聞,值得大加渲染和炒作;4)媒體批評的點在於,馬斯克有商業利益衝突,一是他和美國國防部之間的商業利益,開這個會等於捷足先登,可以發展與美國軍事計劃相關的技術,在採購上佔優;二是馬斯克在中國有廣泛商業聯絡,而且在外面始終唱多中國。他未必會洩密,但肯定不希望看到美國和中國發生衝突。總而言之,這個新聞主要還是美國國內政治紛爭的一部分,但五角大樓的會議按理說密級已經是最高的了,非常敏感,居然會有官員提前對媒體洩密,可見政府內部也一片混亂,到處都是“內鬼”,藉助輿論倒逼政治。特朗普已經公開表態“闢謠”,估計馬斯克也暫時不會再參加會議了。2025.3.21

(全文約3,5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Musk Set to Get Access to Top-Secret U.S. Plan for Potential War With China
Giving Elon Musk access to some of the nation’s most closely guarded military secrets is a major expansion of his role as an adviser to President Trump and
highlights his conflicts of interest.
爆料:馬斯克即將接觸美國對華潛在戰爭絕密計劃
允許馬斯克接觸美國高度機密的軍事戰略,標誌著其作為特朗普總統顧問的職能範圍顯著擴大,同時暴露其橫跨商業與政治的雙重角色所引發的利益衝突

撰文/Eric Schmitt, Eric Lipton, Julian E. Barnes, Ryan
Mac & Maggie Haberman
載於/The New York Times
日期/2025.3.20

正文
據兩位美國官員週四透露,五角大樓定於週五向埃隆·馬斯克介紹美軍針對可能爆發的中美戰爭的作戰計劃。另一位官員表示,此次簡報將聚焦中國,但未提供更多細節。第四位官員確認馬斯克週五將到訪五角大樓,但同樣未透露具體內容。
··· ···
(全文約3,500字)
2️⃣馬斯克:從默默支援DEI,到專門反對針對白人的偏見
按語:本文是《華盛頓郵報》的深度報道,比較系統的梳理了馬斯克近年來在種族問題上的立場發展及轉變:1)從早年對種族議題採取迴避態度,也不反對DEI政策,政治上支援民主黨,是特朗普的批評者;2)但對DEI從來不積極:特斯拉也被員工認為存在縱容種族歧視的問題,馬斯克更有公開表態,呼籲員工要“豁達”;3)2022年收購推特是一個轉折點:馬斯克開始越來越公開、直接的表達自己真正的觀點:批評多元文化主義;批評左翼的政治正確;關注並傳播白人受害的敘事,為白人“維權”;4)在X平臺高頻發聲,逐漸陷入越來越多的爭議:從反移民言論、“大替代理論”、反猶主義到各種陰謀論;5)這些也爭議直接影響到了馬斯克的商業利益(特斯拉的客戶和投資人),但沒有約束他的行為;6)2024年後更加激進,高調支援特朗普選舉,在歐洲支援極右翼政黨,成了極右翼陣營的英雄;7)透過掌控“政府效率部”,直接下場推動聯邦機構廢除DEI專案及各種平權及民權保護機制,引發更大爭議;8)身邊人和外界觀察認為,馬斯克是在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白人特權環境下長大的,對種族歧視、社會公平等存在認知侷限;9)但無論如何,馬斯克代表的反對DEI的主張在美國是得到廣泛社會支援及共鳴的,至少代表相當比例人口的聲音:他們認為左翼的DEI矯枉過正,變得只注重膚色,忽視才能和技能,最終導致社會文化的侵蝕、運轉的失靈。2025.3.21

(全文約8,5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Elon Musk, once a tacit backer of DEI, now focuses on anti-White bias
Elon Musk, who was raised during South African apartheid, used to steer clear of debate about race. Now, he frequently advocates for White people.
馬斯克:從默默支援DEI,到專門反對針對白人的偏見
在南非種族隔離時期長大的馬斯克曾一度迴避種族爭論。如今他卻頻繁為白人發聲,成為白人種族、文化與權益的公開支持者

撰文/Beth Reinhard, Faiz Siddiqui & Clara Ence Morse
載於/The Washington Post
日期/2025.3.20

正文:

2017年春天,一名黑人僱員起訴特斯拉公司,聲稱同事們經常毫無顧忌地叫他帶有種族歧視的“N”字詞語(對黑人的蔑稱)。在這起事件發生兩個月後,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向全公司傳送了一封主題為“做正確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的電子郵件。
··· ···
(全文約8,500字)
3️⃣白雪公主:童話翻拍何以成為迪士尼的“毒蘋果”
按語:迪斯尼的《白雪公主》真人翻拍電影爭議不斷,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事件。尤其在英國,遭到媒體幾乎一面倒的抨擊。這個“四不像”的電影實際上就是近年來好萊塢電影衰退的一個縮影,其根源是“覺醒文化(Woke)”的泛濫:擔心任何墨守成規的處理都會導致“冒犯”、引發社會、文化和政治爭議,片方不得不遵循政治正確,附和DEI議程,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多元文化、少數族裔、跨性別、破除傳統“刻板印象”之類的問題上,進行自我閹割,最後讓產品喪失了個性、活力與靈魂,甚至變得“荒誕”——沒有什麼比刻意選擇一個褐色膚色的拉丁裔飾演白雪公主更能說明問題。而如果擔心冒犯“侏儒”,如何去拍真人電影?特朗普上臺,帶動美國發生深刻的文化革命,也許這個真人版《白雪公主》是“覺醒文化”的最後一批遺物之一。2025.3.21

(全文約4,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Snow White: how the fairytale became a nightmare for Disney
The live-action reboot has become a poisoned apple, dogged by controversy, warring cast members and, now, appalling reviews. How did the studio get into this mess?
白雪公主:童話翻拍何以成為迪士尼的“毒蘋果”

撰文/Ed Potton
載於/The Times(泰晤士報)
日期/2025.3.20

正文:

“嘿喲,嘿喲,我們要走向失敗啦。”迪士尼耗費1.85億英鎊翻拍的真人版《白雪公主》,這部翻拍自迪士尼第一部、或許也是最受喜愛的動畫電影的作品,已經籌備了近十年。它遭受了身份政治、新冠疫情、罷工導致的拍攝延期,以及演員爭議性言論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衝擊。迪士尼取消了倫敦首映禮,縮減了洛杉磯首映禮的規模,也沒有安排紅毯採訪環節,大概是為了避免記者問及這部童話電影究竟是如何變成一場公關噩夢的。‍‍
··· ···
(全文約4,100字)
4️⃣逐句分析:特朗普與普京的通話——希望、失望、疑問

按語:本文載於CSIS,美國防及安全專家就普京與特朗普的通話進行了逐句分析。以下將通話正文分為八點:1)“希望”:雙方確認和平的必要性,俄釋放戰俘示好;2)“疑問”:美俄關係改善,但可能僅涉及領事館恢復等低層次訴求;3)“希望”與“疑問”:雙方表示停戰意願,停止耗費人力與物資資源。但可能停留在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4)“疑問”:關於停戰談判,俄烏的立場分歧巨大,俄堅持領土要求,烏要全面收復,後續如何推進不詳;5)“失望”與“疑問”:停火僅涉及能源和基礎設施,但對軍事影響不大。俄羅斯有可能以時間換空間;6)“疑問”:雙方同意要限制核擴散風險。但具體轉化如何存疑:俄羅斯可能暗中轉移核技,許多其他國家也希望提高核能力;7)“希望”和“疑問”:共同反對伊朗發展核武,限制其發展毀滅以色列的能力。疑問是俄羅斯的意向到底有多強;8)“希望”和“疑問”:美俄發展經濟關係,但主要將限制在能源和原材料領域,目前政治和經濟條件未必支援,同時也需要多年才能實現。2025.3.20


(全文約2,8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he Trump-Putin Phone Call: Some Promise, Some
Disappointments, and Many Questions
逐句分析:特朗普與普京的通話——希望、失望、疑問

撰文/Mark F. Cancian & Maria Snegovaya
載於/CSIS
日期/2025.3.18

正文:
特朗普總統和普京總統於3月18日今天進行了一次長時間(預計時長超過兩小時)的通話。烏克蘭問題是焦點,但討論內容涵蓋了多個話題。此前美國與烏克蘭進行了會晤,澤連斯基總統在會晤中同意實施為期30天的停火。以下是對白宮宣告的逐行分析,以及結合俄羅斯單獨宣告得出的見解。
··· ···
(全文約2,800字)
5️⃣普京給特朗普設下的圈套

按語:本文載於《經濟學人》,對特朗普和普京最近的互動表示極大的不安和質疑。文章認為::1)普京以“擱置烏克蘭爭議、共謀俄美全球合作”為“誘餌”來吸引特朗普;2)普京提出表面對等的停火協議,但僅限於能源,而且還提出了對烏克蘭去軍事化、解決戰爭根源或初衷的問題,沒有讓步;3)普京同步丟擲的是俄美聯手解決中東危機、解除制裁、重返G7甚至經濟合作等願景;4)特朗普之前對俄的制裁也不提了,在未獲俄實質性讓步的情況下就基本全盤接納俄方框架;5)認為俄方所提的對美“合作前景”實為空中樓閣——其經濟深度繫結中國,對伊朗影響力有限,政策延續性主要受制於普京個人意志;6)核心結論,歐洲不會對俄妥協;特朗普的舉動已經觸發跨大西洋信任危機、動搖美歐同盟根基。結論:這場交易本質是一個“圈套”:普京用美好願景獲取特朗普的戰略退讓,並加速西方陣營的分裂。2025.3.21


(全文約1,4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he trap Vladimir Putin has set for Donald Trump
The Russian president wants to suggest that Ukraine is just a detail in a wider relationship
普京給特朗普設下的圈套
俄羅斯總統暗示,在更廣泛的俄美關係中,烏克蘭問題不過是一個細枝末節

載於/The Economist
日期/2025.3.19

正文:
他們通了兩個多小時的電話,但普京幾乎沒給特朗普留下任何值得炫耀的成果——這簡直是一記耳光,也只有極度厚顏無恥的人才會裝作這是一場勝利。一週前,美國和烏克蘭的談判代表就一場已持續三年多的衝突達成了為期30天的停火協議。特朗普曾表示,如果俄羅斯不簽字同意,他可能會對其實施新的嚴厲制裁。結果,他卻屈服了。就連崇拜特朗普的英國前首相鮑里斯·約翰遜都宣稱,普京正在“嘲笑我們”。
··· ···
(全文約1,400字)
6️⃣商人們為什麼支援特朗普?

按語:本文是一篇“人類學”小作,剖析了商人群體為什麼選擇特朗普:1)有文化層面的考量,特朗普有商人背景,有反體制標籤,談論“利潤至上”,看似精明務實,引發商人共鳴;2)利益考量方面,特朗普的減稅承諾與監管鬆綁構成直接誘惑;3)心理層面,民主黨/自由派精英一向輕視甚至敵視商業,商人們擔心被邊緣化,都希望選擇自己的一份子進入政府;4)意識形態層面,美國商人固守“富人受益必然帶來國家繁榮”的看法,選擇性忽略精英利益與民眾利益的衝突。出於多重原因,商人選擇支援特朗普,但很可能是場風險誤判——商人高估了特朗普的經濟理性和精明,低估其不可預測性對市場秩序的衝擊,沒有看到特朗普動搖法治根基才是對商業環境的最大威脅。回看歷史,股市表現最好的其實是克林頓和奧巴馬兩任總統。最後,商人可能為自己的誤判(選擇特朗普)嚥下苦果。2025.3.21


(全文約2,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Why did businesspeople back Trump?
Many imagined someone in their own hard-nosed image
商人們為什麼支援特朗普?
許多人把他想象成和自己一樣精明務實的人。

撰文/Simon Kuper
載於/Financial Times
日期/2025.3.20

正文
有一種屬於“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範疇的人類學研究型別,被稱為“特朗普考察之旅“(Trump safari)——具體形式是作家們飛到中西部那些去工業化的城鎮,在當地的小餐館裡詢問白人工人階級為什麼支援唐納德·特朗普。這種研究的出發點是,這個群體的投票行為背後一定有文化層面的根源。相比之下,幾乎沒有人會費心去探究美國商人對特朗普的支援,因為人們先入為主地認為,商人支援特朗普是出於冷靜務實的經濟利益考量。人們認定他們的想法必然是,特朗普承諾的減稅和放鬆監管政策會讓他們和美國都富起來。
··· ···
(全文約2,000字)
7️⃣特朗普的法西斯式總統任期——從無視司法到抹殺歷史
按語:本文載於左翼文化雜誌《滾石》,以激烈筆調抨擊特朗普第二任期之威權主義轉向,稱其為“法西斯式總統任期”。文章基本上把特朗普最近的爭議舉措都列了出來:1)大規模驅逐移民,甚至違抗各種司法命令;2)打壓言論自由,以國家安全為由(實為政見不同)拘捕支援巴勒斯坦裔的美國綠卡居民;3)破壞憲法基石,簽署行政令試圖取消出生公民權;4)系統性否定跨性別者權益,頒佈多項歧視性禁令;5)打壓高校,以政治立場為由削減大學經費;6)清除聯邦機構歷史文獻中的少數族裔貢獻、廢除所有和少數族裔有關聯的專案;7)構建國家宣傳機器,壓制媒體。本文行文激烈,羅列了特朗普政府近期各種“文化戰爭”舉措,左派看了咬牙切齒,但這些舉措又完全符合共和黨的核心訴求,MAGA基本盤和保守派讀罷只會拍手稱快。2025.3.21

(全文約4,6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A Guide to Trump's Fascist Presidency — From Ignoring Judge to Erasing History
The president’s second term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an utter disregard for the
nation’s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解析:特朗普的法西斯式總統任期——從無視司法到抹殺歷史
總統的第二任期以全然漠視國家立國原則為特徵

撰文/Tim Dickinson
載於/Rolling Stone
日期/2025.3.19

正文:
唐納德·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其行為以獨裁、近乎法西斯主義的行動為特徵,與他競選時的厚顏無恥言論相呼應。
··· ···
(全文約4,600字)
8️⃣美國“人才外流”,海外大學看到機遇
按語:本文載於《科學》雜誌,指出一個新的現象:特朗普政府對美國高等院校及教育體系的一系列嚴苛打擊,導致校園環境驟變,許多科研人員萌生離開美國之意。各國的院校及研究機構已經開始有所感受:來申請教職和科研崗位的人增加了,其中不少是從美國“迴流”的。一些國家(例如法國)也希望系統性抓住這波機會,從美國“挖牆腳”。但文章認為,許多國家的大學資金窘迫,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崗位支援大規模高投入的科研研究,最終結果是導致全球科研受損。但對於中國來說,美國“人才外流”的現象非常值得關注:1)中國對美國曆史上存在淨人才外流問題,許多美國科研人員是大陸出去的華人;2)中美地緣政治長期趨勢緊張,使得在美國的大陸/華人背景科研人員倍感壓力,在很多敏感領域可能受到越來越多限制(從特定的科研領域/方向/賽道到政府合作專案),影響職業發展,甚至在生活中都可能感受到因為民粹右翼抬頭帶來的壓力;3)中美地緣政治格局,其實已經在逼迫很多人做“二選一”:留在美國,還是回到中國。美國方面,明顯已經提供了“推力”;4)中國應該創造足夠的“吸力”,吸引學術人才。院校研究機構和監管還應該創造更好的條件(包括各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資金、學術和工作環境及發展機遇等)抓住這波美國“人才外流”的歷史機遇,且不僅僅吸引華人,還可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2025.3.21

(全文約2,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Overseas universities see opportunity in US 'brain drain'
But many US-based scientists seeking to leave may
struggle to find positions in countries grappling with funding issues of their
own
美國“人才外流”,海外大學看到機遇
但許多想要離開美國的科學家可能會發現,要在那些學術資金窘迫的國家找到職位也非易事

撰文/Catherine Offord
載於/Science
日期/2025.3.17

正文
去年年底,艾瑪看到密西西比大學藥學院的一個教職招聘啟事時,她覺得自己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工作。這位處於職業學術生涯早期的化學家為了不影響自己目前的職位,要求不使用真名。她已經從歐洲搬到了美國,並且原本決心留在這裡。
··· ···
(全文約2,000字)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