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偶現偶連番上,內娛依舊冷冷清清,這次換換口味來品一品懸疑劇。
迷霧劇場最新出品的《烏雲之上》,孫儷時隔多年再演女警。上一次還是出道作《玉觀音》的安心,從青澀走向決絕,命運多舛,令人唏噓。
而這次的韓青,一副幹練颯爽的女警形象,而且不是男主女輔的老套路。
孫儷歸來,還獨挑大樑,這不得期待一把?
女性角色逐漸變強,逐漸打破過去刻板的性別侷限是當下的潮流。就像古偶,大女主經商、女將軍101已經搞得如火如荼,但其實具備現實肌理的懸疑劇更有利於投射當下女性觀眾更高層次的情緒與需求——
女效能夠有勇有謀,獨當一面,透過展現專業技能、施展才能獲得尊重和認可。
過去這類劇中,女性角色往往被框定在狹窄的刻板印象裡:要麼是讓人可憐又可恨的惡女罪犯,作惡後以悲劇收場;要麼是無足輕重的花瓶警察,僅作為點綴而缺乏靈魂。
懸疑劇一向是男人的主場,而《烏雲之上》中韓青的出現,像是一次對於懸疑劇中男性敘事的重構,這部劇展示了很多以往的劇沒有呈現的,女性也擁有的特質。
韓青出場的這場戲迅速有效地交代了她的人物性格。你能從她的肢體和神態感覺到這是一個沉穩老練、有著十足辦案經驗的警察。

她時刻保持機警,自己的生活卻完全不拘小節,胡亂清水洗把臉,就立馬奔赴案件。

你也能感受到韓青在傳統好警察特質之外的個性。
兇案現場對於刑警其實早已是家常便飯,但相比於這邊的人情世故,韓青顯然對現場更加關注。

探案才是她更加擅長的交流方式。

她又並不是個不懂世故、只會探案的愣頭青。韓青夠“強”,有話語權,但她在男性為主導的環境中,同樣有對環境的認知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得出判斷後第一時間彙報上級,但也有自己的“小脾氣”;嘴上拒絕新搭檔,後來也帶他去超市買早飯。

可以看到一個足夠複雜的女警形象,擔起了這部劇敘事的靈魂。
但一個角色的成功絕不僅僅依賴於劇本與人設,更需要演員的血肉填充,而孫儷的表演無疑是韓青得以落地的關鍵。
首先是形象,不得不說,一個好演員一出場就能做到形神兼具,靠外表和氣質就能讓角色立體起來。
孫儷沒有止步於“幹練女警”的外殼,而是深入刑警大隊體驗生活,捕捉真實細節。

演警察有兩個特質很容易把握不好。
一是倔強。
韓青的性格是多元的,倔不代表冷漠冷酷,因為刑警是必須要融入集體的。
倔是韓青身上重要的性格底色,她不願意斬斷與過去搭檔鍾偉(羅晉 飾)的連線,其他人都認為鍾偉已經死了,但是韓青堅信自己可以找回他,而且認為這是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所以面對新來的搭檔林嘉嘉(丁冠森 飾),案件交流時韓青溝通得順暢,但當他自我介紹準備和韓青握手時,韓青轉身離開。

好的是孫儷沒演得咄咄逼人,這裡並不是一個釋放攻擊性的地方,倔並不代表什麼時候都渾身是刺,專業刑警在探討專業的範疇應該是友好的。
二是強勢。孫儷向刑警請教時就被認為不夠強勢。但是強勢太過又容易變成虛張聲勢。

韓青不滿新來的搭檔佔用了過去搭檔的位置,這是很多刑偵題材會有的情節。
孫儷的眼神處理就很有層次。
質問隊長時,孫儷的眼睛是緊緊盯著隊長的,但是隊長解釋時,孫儷的眼神立馬偏開。此時,她根本聽不進多餘的解釋,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憤怒。

直到隊長說出鍾偉已經失蹤52天這個韓青無法接受的事即時,孫儷的眼神一瞬間對上隊長,下一秒又失落地移開。

性格要成功反哺人物必須依賴表演的細節。韓青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探”,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正是這種塑造,讓韓青既有職業女性的硬核氣場,又不失生活的真實質感。
韓青展現了以往女警察角色少見的特質:不拘小節、重情重義,擁有敏銳直覺和專業能力,同時揹負執念,不畏挑戰權威,這種複雜性讓女性角色不再是點綴。
角色的重構和演員的表演都證明,女性角色完全能勝任硬核的刑偵敘事,還能為這一型別注入新的生命力。

如果說女性角色的突破在於“變強”,那麼《烏雲之上》更進一步,展現了女性獨有的魅力。
這種魅力不僅在於承載傳統上歸於男性的特質,更在於以情感為根基的力量。
懸疑劇中的男性警察形象,其塑造方法往往落入套路:老練的刑偵專家、窩囊卻善良的老好人、正直卻忽視家庭的硬漢,這些“三板斧”雖經典,卻逐漸成為一種模式化的符號。他們的職業感永遠壓倒個人情感,忽視家庭幾乎成了標配,雖有其魅力,卻少了些人味。
有時候正得發邪、強到可怕只會引起觀眾的反感。而韓青不同,情感不是她的弱點。她既有專業的能力,也有因個人情感而動搖的瞬間,這種矛盾恰恰是過去男性主導的懸疑劇中少見的視角。
有情反而更有力量。
這種力量在孫儷過往的角色中已有跡可循。《玉觀音》中的安心,愛得熾熱,痛得深刻,深陷情與理的糾葛。安心並不是一個毫無瑕疵的女主角,反而因為情感足夠複雜、矛盾、生動。

韓青看似與安心大相徑庭,但她們眼底實際藏著相似的東西。
韓青看起來是“強硬”的,這是人物的基調。每場審訊和問話,韓青整個人目光如炬,散發著無聲的壓迫感。

但她身上也有柔軟的一面。
韓青作為女警員初入警局,雖然各項成績都是最好的,但也是有難處的。只是這難處是隱晦的,善意是外顯的。鍾偉、師父、隊長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韓青釋放著善意。
作為搭檔,鍾偉算是韓青警察生涯最重要的引路人和同行者,所以他的失蹤一直是韓青心裡過不去的一個坎,失蹤後也一直以韓青的幻想和回憶的形式在場,是她心中那個“消失的他”。之後的日子好像只有鍾偉的片段才能讓韓青“死水”一般的生活動起來。

這一橋段的設計更像是一種執念的化身,是韓青內心掙扎的放大。

之後這份執念得到了解答。因為兩人搭檔過於成功,警局裡總有風言風語傳出,為了讓自己不被說閒話,韓青才選擇與鍾偉分開執行任務,而正是這次單獨任務,讓鍾偉失蹤至今。
因此這並非單純的情感依賴,而是韓青自我愧疚與未解心結的投射,她的激烈源於對真相的渴求。所以看似陷入越來越深的自我困局,實則是一場自救。
因為得到了善意,所以當然不願相信釋放善意的人已經墜落,同時還會將善意傳遞給其他人。
新搭檔求著韓青帶他,韓青最開始明明不滿他佔了鍾偉的位置,可還是盡心盡力,因為自己也這樣被鍾偉幫助過。

因為局裡有內應的事情和隊長有了口角,雖然不認同隊長的處理方法,後來韓青也明白自己話說得太重,向隊長道歉。
孫儷一直是一個會處理情感的演員,之前她也總在演有著鮮明成長軌跡的角色。不論是《玉觀音》《幸福像花兒一樣》,還是集大成者《甄嬛傳》,這些角色往往從單純、被動的狀態逐漸蛻變為複雜、堅韌的個體,其成長線都是劇情的核心。
既能細緻入微自然靈動,又能穩紮穩打持續輸出,能夠駕馭矛盾起伏的情感變化,尤其善於運用表演的力度去凸顯情感。
這也是甄嬛這個角色能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甄嬛傳》可謂是開闢國產劇大女主之先河,從天真少女一步步到深宮權謀者,其中轉變要演得層次分明,就得要那種濃烈的堅定感,不止是大開大合的情感宣洩,還有藏在眼神與語氣中的機鋒。

後來轉向職業劇賽道,孫儷好像收斂了大起大落的情感,轉向打磨更貼近生活的演技。《烏雲之上》也能看見這一階段的成效,表演並未丟掉力度,反而融入更細膩的表達。

作為刑警要繃住“強”的那一面,也要顯出柔軟的那一面,但軟不是卸力,而是另一種用力。這種力量是不動聲色的,只是在柔軟與倔強間站得穩穩當當,這人味就能打動人。

角色如此,一部劇也是如此。
雖是懸疑,但最終打動人心的,往往是它對現實的映照,而女性視角恰恰就讓這部劇有了現實意義。
有人覺得劇情平淡、節奏緩慢,甚至覺得案件推進缺乏高潮,這些問題還是源於劇本結構與導演風格的選擇。這部劇沒有像同類劇那樣選擇強懸疑強刺激的噱頭,而是試圖還原生活的樣子。
畢竟現實裡的人,也多半在平淡裡熬著。而女性群像更是讓平淡添了幾分滋味。
這部劇洞察出女性身上一種普遍的愧疚感。
韓青不僅是一個女警,更是一個在生活重壓下咀嚼故事的普通人。她因搭檔鍾偉失蹤揹負愧疚,這種情緒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劇中其他女性角色遙相呼應。
姐姐周雪漫(李小冉 飾)認為自己導致了父親和繼母的死亡,所以對韓青心懷愧疚,一直關照她的生活,希望能彌補她。

而與案件有關的幾位女性也是如此。
你以為一個幫著自己丈夫處理情人的女人定是有深不見底的面目,但實際她只是因為曾經為了事業放棄孩子對丈夫心懷歉疚。
白小蕙範靈靈這對姐妹,一個因無錢治病愧對兒子,為了賺錢什麼都願意做;一個因報答朋友對自己的好願意鋌而走險。

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愧疚往前走,這種普通人質感正是《烏雲之上》的現實力量所在,不是主打懸疑美學,看見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型別元素,而是看清真實生活中女性的成長。
與《甄嬛傳》靠跌宕的女性群像成為經典類似,這部劇也寫人,寫女性成長。《甄嬛傳》中的深宮女子,用哀怨與謀略書寫命運,而《烏雲之上》的女性,則用愧疚與堅持面對生活,她們也有著自己的執著和瘋狂。
女性群像的加入,豐富了現實回聲,她們的故事就像漣漪,圍繞韓青盪開,我們也得以跟隨韓青抽絲剝繭,還原出她們真實的面目。

孫儷看完《東城夢魘》後,被劇中角色那種自然的、毫無修飾的狀態吸引,覺得這是自己理想的目標,但自己距離這樣還有太遠。
這樣的好作品當然需要來自導演、編劇、演員等多方面的努力。但《烏雲之上》的女性群像恰恰在向這種不完美帶來的真實感靠近。
韓青身上最為顯著。
一場情緒崩潰的戲。案子遇到危機,自己總是落後兇手一步,發覺警局有內鬼卻什麼都做不了,韓青此時處於極度無力的狀態。
但這場情緒宣洩的戲實際還是收著的。

因為韓青認為造成爸爸媽媽車禍意外的人不是姐姐而是自己,鍾偉失蹤也和自己沒有與他同行脫不開關係,只是覺得自己混蛋,選擇獨自揹負這些隱秘的傷口。
所以韓青將自己完全投入每一次查案,既是對真相的追逐,也是自我的救贖和成長。
正是這些粗糲的細節,讓懸疑劇從男性專屬的智力遊戲,變成了照見現實的一面鏡子,懸疑劇才開始真正講述關於“人”的故事。
這種生活流讓劇集超越了純粹視覺與情節刺激的懸疑感,多了份生活的厚重,也超越了性別條框。
《烏雲之上》沒落入“男味題材硬塞女性”的俗套,也不刻意製造話題性,而是讓韓青的故事自然生長。孫儷演她的堅持,既非傳統男性的強,也非刻板女性的弱,不是為了證明“女性比男性強”,而是一種人性在困境中的本能。
看多了大女主爽劇,也厭倦了女人仇視女人的噱頭,更不想沉湎在女人可悲可憐的煽情裡,關注女性在社會中的隱秘側面,或許這才是劇集最打動人心的現實意義。
而這些東西,劇願意用心拍,演員願意用心演,真的再好不過了。



若喜歡本文,還請三連支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