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週報77(2025年7月8日-13日)
1.如何看待,2025年養老金上調2%?
2.觸底反彈90%,英偉達突破4萬億
3.收益超美股,銀行股還值得投資嗎?
4.深圳經濟,怎麼了?
7 月 10 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文稱,2025 年將繼續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總體調整水平為 2024 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 2%。
資料中心彙總近 20 年養老金漲幅發現,2005 年至今,每年退休人員養老金漲幅並不相同。其中,2005-2015 年,有 9 年漲幅都維持在 10%;2006 年漲幅最大,達 23.7%;2007 年漲幅為 9.1%。2016 年漲幅降至 6.5%,此後開始持續下降,2021 年降至 5% 以下的 4.5%,2022 年 4%,2023 年 3.8%,2024 年 3%,2025 年 2%,為近 20 年最低水平。
2016 年養老金漲幅大幅下跌,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雙軌制及中國全民養老保障制度建立時間相關。而近年來的持續下降,主要是因為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數量不斷增加,繳費人數與領取待遇人數的撫養比持續下降,養老負擔日益加重。據智本社資料中心測算,養老金預計將在 2029-2034 年耗盡。
而當前中國養老金制度本身最大的問題更在於分佈不均,農村老人養老金領取人數佔全國的 55%,但實際領取金額僅佔全國總額的 6%,社保改革亟待解決公平性問題。
本週,英偉達股價攀升至 164.9 美元,以 4 萬億美元市值創下歷史紀錄,成為全球首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公司。
這一突破性成就的背後,是市場對其在人工智慧領域領先地位的堅定看好,以及 AI 晶片需求的爆發式增長。自今年 4 月低點以來,英偉達股價已累計上漲 89%,強勁勢頭盡顯。
回看歷史,英偉達邁向 4 萬億美元市值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2024 年 6 月之後的一年間,公司股價陷入停滯,甚至遭遇多重衝擊:日韓市場熔斷、Deepseek 等競爭對手的挑戰、疊加對等關稅影響,股價一度被 “腰斬”。
這家公司可以說是美股中“業績驅動股價” 的典範。從 2023 年至今,其股價從 29 美元飆升至 164 美元,而預期市盈率卻回落至 37 倍左右,展現出業績增長對估值的有效消化。
以當前 4 萬億美元的市值計算,其動態市盈率為 51.77 倍,預期市盈率為 37 倍。儘管市盈率數值看似較高,但結合公司營收與淨利潤的高速增長來看,其估值仍具合理性 ——2025 年一季度,英偉達營收同比增速達 69%,淨利潤同比增速為 26%,這樣的增長態勢使得 PEG顯著低於 1。在美股 “七巨頭” 中,英偉達的價效比優勢依然突出。
本週,A 股市場展現強勁攻勢,上證指數收盤價成功收復 3500 點,週四收報 3509 點,這是時隔三年半後該指數首次以收盤價突破這一關鍵點位。
此輪大盤的連續突破,金融股功不可沒,其中銀行股更是扮演了核心角色,全年漲幅已超 20%。上面這張顯示 2024 年以來銀行股大幅跑贏納斯達克 100 指數的圖表也隨之廣泛傳播。
……
剩餘週報內容(4組1500字)
掃碼看全文,儲存高畫質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