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各地氣溫飆破歷史紀錄,急診室裡因中暑就醫的患者數量激增三成。然而,醫學專家發出警告:在全民防暑的熱潮中,一種看似健康的解暑習慣正成為隱形殺手——過量飲用運動飲料可能引發代謝危機,甚至導致意識喪失的急性病症。
《日本臨床營養學雜誌》最新研究指出,超六成民眾誤將運動飲料當作夏季解暑聖品,卻未察覺其糖分濃度堪比碳酸飲料。以市面主流品牌為例,單瓶500毫升裝含糖量達25克,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成人每日最高攝入量。更嚴峻的是,當人體在高溫下大量出汗時,血管擴張與代謝加速會加劇糖分吸收速度,使血糖值在30分鐘內飆升40%。
代謝專家發現,健康年輕人攝入運動飲料後,胰島素分泌可快速調節血糖波動,但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及65歲以上長者卻面臨三重威脅,高糖分導致細胞脫水,引發"越喝越渴"的惡性迴圈;過量鈉離子攝入加重心臟負擔,誘發心律失常風險;短期內血糖劇烈波動可能引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東京慈惠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近期收治的多例"寶特瓶症候群"患者呈現典型症狀鏈:從初始的頻尿、頭痛,到出現噁心嘔吐,最終因嚴重脫水導致電解質崩解。其中一名62歲男性患者僅在兩小時內飲用四瓶運動飲料,即出現意識模糊與低血壓休克。
面對高溫考驗,醫師建議遵循"3W補水法則":
• When(時機):每15分鐘小口啜飲,避免牛飲式補水
• What(選擇):優選常溫清水,運動超90分鐘再補充電解質
• Who(人群):慢性病患者需選擇無糖電解質片配水服用
• Warning(警訊):若出現持續口乾、尿色深黃伴泡沫,立即停用含糖飲料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新型運動飲料透過代糖技術將糖分降至5克以下,同時新增天然礦物質複合物,或可成為特定人群的替代方案。但專家強調,最安全的解暑策略始終是"預防中暑+適度補水+陰涼休息"的組合拳,畢竟人體在35℃以上環境中,任何飲品都無法替代物理降溫的核心作用。

